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孔融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孔融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孔融最后的结局?
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治绩。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孔融能诗善文,为“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时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赞许。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之礼的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说的是有一天父亲孔宙拿了一盘子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挑了个小一点的梨,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就问为什么不拿个大的,孔融说大的留个哥哥吃,他年龄小吃小的。又过了几天父亲同样拿了一盘梨给他和弟弟吃,故意让孔融先拿,孔融还是拿了个小的梨子,父亲问孔融这又是为什么不拿大的,孔融说他是哥哥,要把大的留给弟弟吃。当父亲听到儿子比女儿还贴心的回答时,忍不住写在了日记里,后来这事传到了别人家里,成了父母教育孩子“别人家孩子”的典范,再后来经过《三字经》的大力宣传,“融四岁,能让梨”成为呀呀学语的小孩都熟知的典故。
竹林七贤孔融?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但其作品都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最后因与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而被不容导致分崩离析。
竹林七贤,诗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孔融属于建安七子。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孔融是怎样的一个人?
世说新语中,孔融的形象是这样的:
1、聪慧机敏,对答如流。
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因而被众人赞叹。
2、年少轻狂,恃才放旷,书生意气。
当时孔融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他拜谒名流、接近权贵,显然有一些功利性目的;而陈韪官至太中大夫,孔融却因一言不合,而不惜反唇相讥得罪他,这又表现出他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性格,后来的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孔融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孔融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