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嵬李商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马嵬李商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是:借用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其中,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诗《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
这首诗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后两句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迫使诸多夫妻不能团圆的现实。
原诗: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译文: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马嵬李商隐的主旨是什么?
主旨:
《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原文: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及第。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诗歌成就很高,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或抒发政治失意之痛,或反映晚唐政治生活,或为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其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读者所喜爱。构思新巧,辞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文学价值较高。有《李义山诗集》。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这首诗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后两句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迫使诸多夫妻不能团圆的现实。
原诗: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的主旨:诗人批评唐玄宗为对荒淫误国者,在晚唐国势颓危的境况下,诗人回顾马嵬事变,直指唐玄宗,批评荒淫误国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颓危现状的悲痛以及对荒淫误国者的痛恨。
《马嵬》的全文
《马嵬二首》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马嵬其一?
李商隐《马嵬·其一》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二首
•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一》,其中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因为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荒淫无道的唐玄宗的强烈批评谴责之情。
《马嵬》 李商隐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冀马燕犀动地来,”
字词典故 “冀马”:冀州产的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这燕地的人据说个个都会做犀甲,所谓“犀甲”就是犀牛皮做的铠甲。古代南中国有大量的犀牛。)
分析 “冀马燕犀”就是指军队。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这样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所以这里“动地来”的应该是指安禄山的军队,他们是燕地过来的。
赏析 李商隐说,冀州的马,燕地的犀甲,那是安禄山的军队惊天动地地开过来了,逼得玄宗皇帝和贵妃舍弃长安,逃亡至此。
“自埋红粉自成灰。”
赏析 李商隐说,可是即便逃到了这里,贵妃依然不得生存,只能自己含泪掩埋了红红的粉饼,自己把自己烧成了灰。
杨贵妃的死是个谜,说法太多。李商隐想象杨贵妃自己把化妆的粉饼给埋了,然后把自己烧成了灰。掩埋红粉,反正以后也用不着了。李商隐写烧成了灰,那就让人捉摸不透了,到底有没有死,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迷。最后埋怨一句: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字词典故 “玉辇nian3”:天子所乘之车,以玉装饰。
赏析 李商隐说,贵妃死前埋怨道,君王如果说我能够倾国,那这天子的车驾又是为什么要经过这个“马嵬坡”啊。
唐玄宗曾写过一首《好时光 宝髻偏宜宫样》“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觉得这话从杨贵妃的口中说出,很形象,也很无奈。她本就不知国家之事,听皇帝说她“倾国”,以为自己是镇国之宝了,却不知道历史上“倾国”的真正含义。而她也一直是在皇宫里,在“玉辇”中的,觉得如果不来到“马嵬坡”这个地方,也不会这么倒霉,如此无奈到连君王都保护不了她。无奈到要“自埋红粉自成灰”。
马嵬其一全文(原文):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这话很有道理,这两个“自”字确实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也不得已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这就和《长恨歌》里哀婉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传》里的“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兵卒)牵之而去”相近,不由自主地起了恻隐之心,有相似之处。李商隐毕竟是个重于“情”的男子,尽管他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但当他面对两个生死分离的情侣的时候,尽管知道他们误国误民,心中却又油然而生了那恻隐之心。
作者写马嵬的用意?
马嵬(李商隐)的主旨以及写作手法
《马嵬》主旨: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嵬李商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嵬李商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