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戴叔伦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戴叔伦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戴叔伦《遣兴》这首诗的意思?
明月临沧海,闲云恋故山。诗名满天下,终日掩柴关。明亮的月光照耀在苍茫的海上,悠闲的云朵悠悠地怀念着故土。诗人名满天下却幽思遥遥故乡,孤寂的心灵不得不使柴门久闭。应该是首远游人思念故土的诗。
戴叔伦的题稚川山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题稚川山水
唐代: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塞上曲戴叔伦?
关于戴叔伦的塞上曲有二首,如下:
《塞上曲二首·其一》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是如何塑造江南山水风景的?
谢邀。我是晴空莽莽,一起闲读诗词。
戴叔伦这首《兰溪棹歌》首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清新澄澈的春江夜月图,朴实无华,动静相宜。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春雨过后,微凉的空气,抬头看弯弯的娥眉月穿过树梢,挂在柳湾上面的夜空。越中静谧的山色影影绰绰,不甚明朗,不妨低头去看那溪中的倒影,在水平如镜里摇曳生姿,缥缈朦胧。兰溪接连下了三天的雨,桃花流水引得那些鲤鱼半夜争相涌到了溪头的浅滩,蹦蹦跳跳,调皮玩耍!
浅析:《兰溪棹歌》的创作背景和新意
毫无疑问,这是一首民歌。兰溪,古时又称东阳江,在富春江的上游,棹,是船桨,棹歌也就是船家摇桨时唱的歌,所以写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戴叔伦写这首诗约莫在德宗建中元年,他任职东阳令的时候,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游览本地风光之后的创作。
诗人创作民歌,歌颂美好的自然风光,一般选择的是白天鲜艳明媚的景色,诸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杨维桢的“三箬春深草色齐,花间荡漾胜耶溪”紧接展现生机勃勃的春日蓬勃。而戴叔伦的这一首民歌恰恰选择了夜间背景,别出心裁地描绘一幅常人很少注意到的江南山水夜景,这便是“新意”。
详析:江南山水在朦胧月色中,激发出读者无限的想象力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月色,模糊了地点位置,是在岸边还是江中,我们不得而知。唯一能感受到的是月色的清辉,挥洒在天地间,落在河边的柳梢上,朦胧的夜色清新寂静。
“越中山色镜中看”古代黑夜可没有什么照明物,黑夜里看不到什么景色很正常。“镜中看”是一种方式,说明溪水非常清澈,月光甚是皎洁,星空、眉月、群山尽皆倒映其中,水色山影,宛若梦中仙境,跟晚清诗人何绍基笔下的“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杆水不波”有异曲同工之妙。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春雨绵绵下了三日,些许桃花瓣零落飘荡,上下回旋,溪水猛涨,鲤鱼逆流而上。爱极了新鲜的雨水,他们互相争抢、活跃调皮的景象跃然于眼前,给这个静谧山色里带来了勃勃生机,让人不由得从心底欢快起来!夜色暗淡朦胧,即便看不见,鲤鱼戏水的声音也早已越过了这片朦胧月色,直达人心。
戴叔伦的诗歌主张“诗贵朦胧”,诗人与诗同理
蓝田在陕西省,以盛产美玉闻名。但美玉在尚未开采出山以及未加工前,其实与一块破石头无异,与其拿到眼前来看一块破石头,真不如去看它在山中被烈日照耀时所生发出的朦胧光芒。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只有蓝田那个地方才能出产好玉,换而言之只有好诗人才能写出好作品,而好诗人未必能够跟你成为好朋友,有句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靠的太近时,也许你会发现对方的各种陋习,因而生厌,从而在读诗的过程中产生不好的联想,从此远离。
晴空总结
全诗上下,从头至尾都没有提过“人”的存在,也没有“情”,可是细细品味却感觉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渔民收获甚丰、欢快喜悦之情。江南山水月色贵在朦胧之间,恍若仙境,不忍碰触,怕沦为镜花水月。
假如有一天我们泛舟兰溪赏月,倒不一定能够有此愉快的心情了,因为身临其境,没准就遇上蚊子扰人安详、鲤鱼太过闹腾、夜色太深沉、流连忘返迷路了、假若经历苦不堪言,便再也不会挂念这片山水…
所以还是远观即可,体会朦胧,足以回味。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是唐代名篇。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此篇最大的特色是,作者独出心裁,选取夜间做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美。在取材、构思上都显得另类而独树一帜。
笔者现将原诗文抄录,供大家欣赏如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首诗前两句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纤丽、秀气;后两句叙述了一个事实,正是春日好时光,兰溪渡口桃花冶艳,怎奈连下了三天雨,桃花顺水漂流,嫣红侬稠的胭脂水色,引来了沉睡江底的鱼儿,鱼儿多了起来,好一幅春江月夜图,美不胜收!
这首诗意境清幽,文笔清丽,笔调清新,读来如临其境。
诗中物象丰富,动态物景活色生香,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和绝妙的心理体验。
一弯眉月挂在柳湾上空,夜微凉,月华如水。越中山色倒映在波平如镜的兰溪水面,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桃花瓣儿褪色,溪水猛涨,鱼儿跃出了水面,夜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水涌动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剌而有此猜测。诗人在暗夜里的想象之景,使诗词气氛更加浓郁,场面更加富有层次感。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给人一种场面开阔,层次丰富堆叠,物象景观罗列分明的感观印象,仿佛把人的整个身心都调动起来,感受整个画面和过程,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法。
唐朝诗人戴叔伦的《兰溪棹歌》是一首具有民歌情调的诗歌。题中“兰溪”,即婺州兰溪县境内的兰溪(又称东阳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棹是船桨,棹歌即船家摇桨时唱的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光辉,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次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明艳的春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
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含情。诗人将山水的秀丽动人,月色的神秘幻化,渔民的欣喜快欢快,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幽然清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附录原诗: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诗人以清新灵巧、生动美妙的笔触,描写了浙江富春江上游兰溪江的山水之美和江边渔家的欢愉之情。
原文四句: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一轮蛾眉弯月,映射在清冷的暗夜,半挂在兰溪江水湾的柳梢上。越中水清明如镜,江岸的秀色映照在水面上。连续下了多天雨的兰溪江,江水暴涨,鲤鱼随着半夜的涌浪冲上滩头。
诗人在构思和取材上匠心独具,别出心裁,一改其他诗人丽日艳阳,江水泛光,杨柳随风,生机盎然的画面,而是选取夜色月光作为背景,歌咏江南吴越山水之胜的另外一种美。
首句既写月色清朗,又带出春雨过后气候凉爽宜人,月挂柳梢,光泻兰溪,立刻勾勒出溪月相映的情景。
二句,镜喻皎洁的明月和清澈的溪水,让读者感觉到幽雅的兰溪山色倒映在溪水中,如临仙境。淡淡的几笔,一下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画。
三四句写春雨绵绵,兰溪水涨,让人感觉鲤鱼戏水浅滩,使静夜充满了灵动。"三月桃花雨,鲤鱼来上滩"都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诗情便更为浓郁。
从诗的结构分析,前二句是静,后二句是动,精彩却在末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此诗从头到尾没写一个人,没提一字情,诗人而是着墨在明丽的山水、明亮的月色上,令人读后却有如身临其境。兰溪江山水生机勃勃、溪边渔人欣快欢畅的画面跃然展现在读者面前。
《兰溪棹歌》全文如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
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戴叔伦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戴叔伦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