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刘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刘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孙子兵法》中“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这句话出自《虚实第六》,主要含义是在战场上要把握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能被敌人调动。
大凡先期到达战地等待敌军的就精力充沛、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地匆忙投入战斗的就被动劳累。所以,善战者调动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调动。
能够调动敌人使之自动前来我预想的战地,是用利益来引诱;能使敌人不能先我来到战场,是设置障碍、多方阻挠的结果。
所以,敌人若处军安逸,能使之疲劳;若敌人粮食充足就能使之匮乏;若敌人安然不动,就能使他不得不行动起来。扩展资料:毛泽东研究、借鉴《孙子兵法》:毛泽东探寻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 也是他研究、运用古代兵法的过程。
以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是摆在毛泽东面前的现实问题。
这个问题,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里没有答案,西方的军事著作里也没有答案。《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等中国兵法著作里有丰富的以弱胜强的思想可供借鉴,这是毛泽东研究中国古代兵法的内在动力。中国古代兵法给了毛泽东战胜强大敌人的信心和智慧。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注重军事理论研究,注重吸收古代兵法中有生命力的成分,借以充实、完善革命军事理论,指导革命战争。
在革命处在危难之际,毛泽东提出了“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既是革命形势所迫,也是其受古代兵法思想影响的结果。
毛泽东倡导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就是受到《孙子兵法》“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思想的影响。
毛泽东以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这既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毛泽东对《孙子兵法》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结果。
到陕北后,毛泽东为撰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曾三次给在白区工作的刘鼎、叶剑英等人写信,非常迫切地要他们“买一部《孙子兵法》来”,可见《孙子兵法》对毛泽东构建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中反复引用《孙子兵法》,借鉴兵法思想研究战略问题,指导革命战争实践和抗日战争实践。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赋予了《孙子兵法》新的生命,发掘了《孙子兵法》新的价值。
1936年六月埃德加斯诺在宋小宁的帮助下进入什么?
1936年,斯诺来到上海,得到了宋庆龄的帮助。宋让他到北平,得到地下党徐冰送来的介绍信。
6月,斯诺登上火车,先在郑州下车,同美国医生马海德会合
随后,两人一起乘陇海线的火车到达西安,在西京招待所与化名“王牧师”的地下党员董健吾接头。“王牧师”和张学良见了面,得到了他的帮忙, 还调拨一辆东北军内的“道奇”卡车。斯诺和马海德医生从西安出发,因有张学良签发的特别通行证护驾,又有刘鼎秘书陪同及邓发引路,一路畅通无阻,连例行的一般检查都被免去。第二天下午,到达白区边缘的肤施城(延安)。
在一个东北军团长的家里休息了一晚上。次日早上起床后,吃过饭,刘鼎把他们送出城门外,由事先安排好的骡夫将他们送到了红区边上的一个小村庄,由村庄里的贫农协会主席刘龙火接待他们,把他们安排到村公所休息。吃过饭后,在刘龙火指派的向导带领下,他们向安塞县进发。在红军通讯部队一班人护送下,又一路安全到达中共临时所在地陕北保安县。当时专门召开了“欢迎国际友人大会”,表示对埃德加·斯诺、马海德的热情欢迎。
苏联曾经对中国的帮助都有哪些方面?
1950年1月5日,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与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联名向中央上报《关于航空工业建设意见》,重工业部设立了航空组,重工业部副部长刘鼎兼任组长,吴大观、周华仁为成员。
关于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道路,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前,空军和重工业部曾经设想过,航空工业直接进入飞机的装配、制造(购买苏联的零部件),修理工作归空军负责,但战争的爆发,使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过连续几次会议讨论,最后,周总理在做会议结论,他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是先有空军,而且正在朝鲜打仗,大批作战飞机需要修理。我国是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五六亿人口的国家,靠买人家的飞机,搞搞修理是不行的。因此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是先搞修理,由小到大,由修理走向制造。”这一结论,使中国航空工业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创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与道路。
这条发展道路与西方航空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很不相同。他们是先搞航空科学技术研究和教育,再搞研制、使用、发展改进、提高而不断循环。应该说,旧中国留给新中国的航空遗产微乎其微。如果新中国也按西方国家的道路亦步亦趋,一切从头做起,势必发展极为缓慢。航空技术从20世纪初取得重大突破,经过近50年时间已进入成熟阶段。后进国家既不可能亦无必要从头开始,而应当先买飞机使用,进而发展到自己制造,再发展到自行设计研制。
1962年6月周总理视察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厂
周总理在这次会议上还做出了另一项重大决策,就是依靠苏联援助建设自己的航空工业。航空工业属于高技术范畴,新中国创建伊始,基础薄弱,工业科技水平都很低,要迅速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必须借助外援,而且唯一的选择是苏联援助。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航空工业有相当雄厚的基础,足以同美国相抗衡。在20世纪初沙皇俄国仅有一些半手工作坊式的航空工厂,航空工业落后于美、英、法等国。
1966年3月周总理乘坐直5直升机到邢台地震灾区慰问灾民
十月革命后,航空工业发展迅速,20~30年代,苏联组建航空各学科科研机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自己研制的作战飞机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功勋,战后致力于发展喷气航空。
这次会后,周总理立即指示我驻苏大使馆联系派员赴苏谈判援建中国航空工业事宜,苏方表示同意。
民国期间,中国的军校共有几所?各自的实力如何?
民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时间为1912—1949,在这段时间内,为了军事的需要,各当政者以及地方军阀为了获得更大的地盘纷纷建立军校。因此,民国时期,中国的军校共有几所,这个问题简直是太大了,已经能够写成一般书了。我们可以将民国时期的军校分成几类,每类中以一所军校为代表。
民国时期,中国的军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陆军学校。这类学校继承于清末,比较出名的军校有东北奉天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1912创办的保定军校、1921年创办的黄埔军校,这四所军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二、陆军专业学校。这类军校是辅助性的军事院校,比较著名的军校有陆军军医学校、陆军兽医学校、宪兵学校。这些学校的实力和影响力都比较小。
三、海军学校。比较著名的学校有海军军官学校、烟台海军学校。
四、空军学校。比较著名的有云南航空学校、广东航空学校。
五、地方军阀建立的学校。民国军阀混战,地方军阀为了培养自己的军事人才,先后建立了一些带有私人性质的军校,如国民军骑兵学校、山西军官学校、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等。
民国时代的国内军事院校并不是太多,大多以陆军军官培养为主要目标,比较有名的有下面四个:
1、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这是源自清末北洋派系的军校,由袁世凯1902年在保定一手创办的,主要为其北洋军培养初级陆军军官和士官。在北洋政府时期,也就是袁世凯推翻满清政府之后,将其搬迁至北京,更名为陆军大学,其部分校舍遗留在保定则继续办学。但是好景不长,北洋政府垮台之后,基本上就消停了。
该校1923年停办。其毕业生中最有名的当属蒋介石了,还算有傅作义、张治中、白崇禧等。
2、云南陆军讲武堂。
这是一所在云南创办的新式陆军军官学校,创办日期为1908年,当时的皇帝还是光绪,主要为云南即周边地区的新编陆军提供基础军官。1911年蔡锷在此基础上发动了革命起义,之后又组建滇军进行了护法运动。
这个讲武堂最有名的学生应该是共和国元帅朱德和叶剑英两位了。1935年之后,被国民政府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云南分校,也就是黄埔军校的昆明分校。
3、东北陆军讲武堂。
最早也是北洋政府于1906年在沈阳创办的,主要也是为东北地区的北洋军提供军官指挥人才,1918年张作霖主政东三省,加大了投入,学校开设了步兵、骑兵、工兵、炮兵等各科,后期还开设了装甲兵、海军、空军等课程。不过这个学校的历史也比较短暂,九一八事变之后,东三省沦陷,就停止办学了。
该校最有名的毕业生应该是张学良了,还有吕正操(开国上将)、马本斋(回族、抗日将领)。
4、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这是国民党在广州于1924年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即俗称的黄埔军较,日后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这可是近代最风云的军校了,培养了国共两党无数的高级将领,截止到1949年累计培养了23期毕业生,由于校长是蒋介石,因此,黄埔毕业生都配发“中正剑”,内刻“成功成仁”四字,以及“校长蒋中正赠”,所以号称天子门生,尤其是前四期的毕业生,更是六七十多年前叱咤风云的将领。
黄埔军校在全国各个省份都设立分校,用来培养国民政府的军官。有名的毕业生那就太多了,不用一一举例了吧。
如果单单比较这四所军校,论影响力的话,从高到低应该是4123了。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总共厉害的有四所,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保定军校 ,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实力的话保定排名第一,黄埔军校第二,云南讲武堂第三,东北讲武堂拍第四。以后就不知道了。
说到民国时期的军校估计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黄埔军校,但是当时黄埔军校并不是中国军校里最好的,但是由于黄埔军校的学生活跃在近代舞台上,并为国共双方提供大量的人才。不过黄埔军校的正式名称是“陆军军官学校”而不是“黄埔军校”,只不过它是在广州黄埔岛上而出名。而当时中国最好的军校是河北的保定军校,全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北洋的一众名将都是从这出来的,正因为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控制了中国当时的军政大权,所以受到启发孙中山就想般这套模式,而最后证明是对的。
而除了这两个像类似的军校以外,各地还有自己培养地方军事人才的讲武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云南讲武堂,像朱德总司令就是从云南讲武堂出来的。而且云南讲武堂还和黄埔军校有着莫大的联系,可以说黄埔军校是在云南讲武堂的帮助下建立,无论是师资还是其他筹备的人员都和云南讲武堂有关系,甚至把黄埔军校看出云南讲武堂的一个分校也不为过。
而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共产党也建立了自己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一开始是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这基本算是黄埔军校的一个分支,而之后红军大学慢慢的演变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而除了陆军军校外,还有部分是海军军官学校和航空学校,不过由于在抗日前期中国海军和中国空军一下就打没了,所以没有多大名气。其中民国海军那是四分五裂,其中闽、粤、奉三系都是北洋时期的遗留产物,都隶属于地区军阀,不听命于中央,所以老将自己就搞了个“电雷学校”,意在培养自己的海军人才,但是依然受到排挤。
比较著名的军校有:保定军校、陆军大学、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陆军预备学校、讲武堂、黄埔军校、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等。
论实力的话,是保定军校最强。其次应该是黄埔军校。
陆军小学在全国有18所,陆军中学有四所,分别位于北京清河、陕西西安、湖北武昌、江苏南京。陆军预备学校有两所,分别位于清河和南京。
保定军校和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预备学校,都是关系很密切的。因为保定军校是要求报考学生上过5-7年的陆军小学、陆军中学。所以这四个学校的毕业生都算是校友。
而优秀的保定军校毕业生,则可以进入位于北京的陆军大学进修。
清末民初的各省讲武堂也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北洋(天津)、南洋(设于南京)、江西、云南、东三省、湖南、广东等地都设有讲武堂。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于1924年创立,蒋介石担任校长。
民国时候的名将,恐怕大多数都是以上学校毕业的。
八王爷和寇准是哪个故事的?
八王爷和寇准是杨家将故事中的人物。在杨家将故事中,潘仁美作为兵马大元帅为一己私仇数次打击报复先锋官杨继业,最终杨家除杨延昭外,其他人死伤逃亡。
杨延昭为报仇,进京告御状,西台御史刘御贪赃枉法,收受潘仁美之女正宫娘娘潘月英重礼,被八王爷打死,后八王爷翻看清官册,查到寇准。调寇准进京代理御史,审问潘杨案。寇准假扮阴曹夜审潘仁美,使案件得以大白天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刘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刘鼎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