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谏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谏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承明制,设有谏臣体系,为何清朝几乎没有骂皇帝的记载?
明朝是士大夫欺负皇帝,动不动就大礼仪,遇到强势点的皇帝,就用锦衣卫,东厂对付士大夫,弱势的皇帝就是生闷气,拿这些人没法,所以明朝很多皇帝有比较奇怪的癖好,就是不喜欢上朝,听这些人吵架。
至于清朝,士大夫这些都是奴才,奴才骂主子,结果可想而知。
道理很简单,因为清朝完全没有相权了呀。
所谓的“谏臣体系”更严谨一点来说,应该称之为“监察制度”,这个制度的设立,并不是用来给言官谏臣们“弹劾皇帝”的;皇帝又不傻,专门搞一群人跟自己作对。无论是明代督察院和六科给事中,还是清朝的督察院,其本质工作,就是现代检查体系里的中纪委。
而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其监察制度可谓集大成者,清朝“参汉酌金”,在治理官员贪污腐败方面大下功夫,改革督察院、六科给事中,各个皇帝都用尽了心思,但言官衰落导致皇帝专制加强、监察官整体官官相护、皇帝的个人集权达到封建王朝中登峰造极的程度等各方面原因,使得监察制度并没有起到实质的监察作用,最终让清朝土崩瓦解。
清朝的督察院,言官体系,在监察方面更加完备,严格确立了监察机构的性质和职能,再也不是明代那种什么具体事情不用管,但什么都能喷一喷的存在。它是皇权的耳目,帮助皇帝切实地了解官员每天做了什么。是不是很熟悉,跟明代锦衣卫的坐探是不是很相似?
它是整顿官僚队伍的独立国家机关,但问题是,这个独立机关最高检察权被皇帝本人牢牢掌握,皇帝绝对控制监察官员的监察行为,科道言官的考核、选举、升官、黜陟、调转都需要由皇帝亲自定夺,由此可见皇帝对督察院以及各个下属监察司的绝对操控权。同时确定了监察机关在工作过程中的监察对象和重大任务。
这一点就是清代言官跟明代言官最大的不同,明代督察院和六科一开始也是独立部门,受皇帝直接辖制,老朱当初废掉了丞相,全部中央衙门都归他管,等于是干着元首和总理的活计,累得要死。那时候,无论是部堂官,还是科道言官,谁敢骂老朱?老朱动辄起大案,一杀就是好几万人,早就杀得明初官员人心惶惶了。
但后来明代的皇帝显然一个人干不了两个人的活计,所以有了内阁,内阁从皇帝秘书一步一步逐渐成为朝廷中枢,土木堡之变,文臣武勋手中拿到了兵权,逐渐将武将置于文臣之下,之后,又逐步将六部控制在了内阁之下,成为了内阁的下属单位。
事实上,一开始的内阁对六部是没有任何指挥权力的,他们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只有建议权,没有插手政务实施的权力,六部依然还是被皇帝掌控,督察院六科也是一样。
等到内阁完全掌握六部之后,督察院、六科也朝着内阁靠拢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吏部掌握着天下官员的升迁、考核,决定着所有中下级官员的命运,而督察院除了几个大佬以外,品秩都不高,六科给事中就更低了,他们依然归于吏的考核。
到了明中后期,内阁等于是掌控了大明外廷的所有文官部门,但文官们本身也不团结,内斗也蛮 厉害了。这等于是说,皇帝虽然有权力直接处置言官,但言官们并不是孤身作战,他们骂皇帝,后面有内阁大佬们支持,皇帝在处置这些言官时,是要充分考虑政治风险的,搞不好被内阁利用了怎么办?
而清代就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清代是真没有相权,清代的中枢,根本不太可能形成整齐划一的文官派系,因为里面还有满洲军功贵族集团,汉人士大夫集团,这两个集团根本不可能站在一起搞皇帝啊。
所以清代的皇帝可以轻轻松松很久掌握了监察体系,保证没有一个言官敢骂皇帝的。
清朝虽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但却一直奉行明治,视孔孟儒学为文化正统,历代君主都一直厉行勤治,可以说清十二帝有庸主却无昏君,历代君主都非常重视人才,善纳谏,重注听取群臣的建议,再加上文字狱的推行,使得群臣平时言谈都颇为谨慎,很少有人敢以下犯上,辱骂君王,反观明朝后几代君王,不是宠信宦官 就是长期不上朝,置朝政于不顾,大臣纳谏无路,无奈之下,才冒死进谏希望引起君主的注意。
为什么古代谏臣明知直言相谏有性命之忧?
以吾头赌君昏
这个就是古代所谓的忠臣被皇帝恨的主要原因。
这些人,很多不能看到全局,只能看到一方面。
他们直言进谏,是不怕所谓的性命之忧的,甚至还拿自己的性命要挟皇帝,要是不采纳,我一头碰死在大殿之上。
这个他要碰死了,不管他进谏的有没有道理,以死进谏,这个忠臣,清官的名气那就是青史留名了,如果没死那么在士大夫阶层的名声,那就是声名鹊起,明朝的大臣就以被皇帝梃杖为荣。
而皇帝就郁闷了,大臣碰死了,是忠臣了,那皇帝是什么,逼死忠臣的是什么,昏君呗,大臣青史留名的同时,皇帝也青史留名了。
所以很多所谓的忠臣就是这样胁迫皇帝的,我以我的头,我的命,来赌你皇帝一个昏君的名,你赌还是不赌。
这也是皇帝为什么对很多所谓的忠臣恨得牙痒痒的缘故。
贞观之治最著名的谏臣是谁?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谏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谏臣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