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寒夜的作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寒夜的作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繁星的作者巴金资料?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他的文学思想核心是真与善,小说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早年因第一部小说《灭亡》渐渐被大众熟知,其后十年精力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与《寒夜》等作品更是使他成为了80年代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人民作家、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等荣誉。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是享誉国际文坛的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1929年,他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作品,引起文坛内外的普遍关注。巴金的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作品,主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等,他晚年的力作《随想录》,以及编辑出版千万余字的《巴金全集》(26卷),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请问巴金的代表作有《风》《雨》《雷》《电》吗?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怎样赏析《唐诗三百首》中刘方平的经典七绝《月夜》?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这个人在灿若星辰的唐代诗人中不过乃籍籍无名之辈,关于他的身世正史中记载语焉不详,但野史中却很风骚狗血,略过不表。
此诗就整体而言,写的清新脱俗而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安逸感觉,带有田园诗的闲适与自在的韵味,虚无中透露出超然物外的静谧和谐,散淡冲和,荣辱不惊,差可比拟“但凭净信自在出乾坤”这样的境界。
干净纯粹是第一眼感觉。写月色月夜的名篇太多了,但这首《月夜》能够传颂至今,正因为其表达的纯粹,没有过多的思想承载和感情羁绊,完全就是关于月夜的一幅淡淡的删繁就简的素描,从月色照人家再到虫声透窗纱,整个基调古典婉约,个人思绪悄然隐去,使全诗不夹杂一丝一毫情感的悲喜落差,淡淡而出,娓娓道来,妙趣幽生,恬静唯美,各类物象融为一体,朦胧而又剔透,绝美。
诗眼清奇是第二个特色。首句中的“办”字、第二句中的“阑干”和“斜”字、第三句中的“偏知”及第四季句中的“新透”这三个地方,匠心独具而又不着痕迹地突出了其中的绝妙意境。深夜月色温柔地抚摸过屋舍人家,半明半暗,在月色中定格的影像给人印象深刻。然后第二句用互文的手法直接写天上的星斗的排列,干净利落的白描,一点也不累赘。第三句写春夜气温,夜本来给人的感觉是凄清的冷色调,但诗人用“偏知”两字,自然过度到那种春气暖的感觉,很好的点名明了春天那种万物苏醒的气息正悄悄地弥漫开来。前面三句都是静态的,而最后一句跳脱出来,打破了静默幽寂的月夜氛围,通过“虫声”和“绿纱窗”这种声与色的对比,并用“新透”这个词串联起来,使这个画面生动活泛起来但又不显喧嚣,绝妙。
总体来看,这首诗写得细腻而又丝丝入扣,把月夜这一司空见惯的景象刻画的温婉、雅致和隽永,意境深邃,让人回味悠长。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刘方平并不知名,但《唐诗三百首》中却选入了他的两首七绝,要知道,名震千古的诗圣杜甫,《唐诗三百首》中都只选了一首七绝。
《月夜》是刘方平入选《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七绝。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深夜的夜景,夜色深沉,明月西沉,只有一半的人家照在月色里。北斗和南斗也不知不觉已经横斜。说明诗人是深夜醒来。
在古诗词中,诗人是深夜醒来,通常是在表达诗人有忧伤苦闷的情绪。但这首诗不一样。
这两句诗,并没有表达夜诗人的自我情绪,而是以一种超然的眼光来看这个深夜的世界。所以诗人看到是月已西沉,星斗横斜,看到的是月光下,一半人家笼罩在月光之中,一半人家隐藏在阴影之中,这是诗人对这个深夜世界的宏观感受。
这两句诗,还渲染一种静谧的环境,人只有在一个静谧独处的环境中,对世界才会有一个更清晰细致的感受。于是诗的后两句,就是诗人对这个深夜世界的微观感受。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今夜才意外的感爱到初春的暖意,一声清脆的虫鸣第一次透入绿色窗纱。
是虫“知春气暖”,还是诗人"知春气暖”?应该都是。经过寒冬的蛰伏,虫子最能感受到物候的变化,所以一感受到初春的暖气,便破发出清远的鸣叫。“透”字,写出了虫鸣的幽远清越。
也正是虫的鸣叫,让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从万籁寂静到虫声新透,春气渐渐复苏万物,物候的变换在这个深夜里悄悄进行,而只有诗人感受到了。
我们读完这首诗,感受到的是,诗人在深夜醒来,但并没有为失眠而痛苦,也不为俗世的烦心事操心,而是以一颗风雅超然的诗心来体会这个世界,他以一种超然的眼光看到了一个辽远的世界,以细致的感受体会到了物候的变化。
在这个深夜里,世界在他的眼里星移斗转,世界在他的感受中冬去春来。
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评他的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
答者:谢小楼
刘方平,唐朝诗人,大概生活于天宝年间,个人资料不是太详细,只知道是河南洛阳人,且是匈奴族。野史中有些传奇故事,说是颜值极高,风流倜傥;隐居山水,终生未仕。
据载,刘方平不但工诗,且善山水画,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等为诗友。不知何故,其史料不多,留传诗作也不多,但留下来的大多是好作品,《月夜》就是其中一首。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大意是:夜深人静月光照亮了房屋的半边,北斗星和南斗星也倾斜了;今晚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唧唧的虫鸣正透过那碧绿的窗纱传到屋子里来了。
个人认为,这首诗非常好!可以用“静雅”二字形容。题标月夜,实际上并未过多描绘月色,而是借月夜传达春的气息。可以说,借助夜色和月色,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和谐的春之旋律。
细析诗句,“更深”二字,为景色的描绘定调,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而“月色半人家”是“更深”的具体化, “北斗南斗”,是“更深”时夜空的形象;前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谧,意境深邃;同时,月轮西斜才会月光半照,星斗倾斜,两句也基本给出具体的时间——后半夜。
而正是在这样恬静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了万物的生息的变化:因为“虫声新透绿窗纱”,故“今夜偏知春气暖”。虫介虽微,却知寒暖。尤其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就知道,立春后“蛰虫始振”,在乡下会更加明显。诗中说“虫声新透”,不过是诗意的需要,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用“新透”,体现出诗人是有心人,更有一颗诗心。“新”字,不仅表明虫声新,也有诗人欣悦之意。
个人也学写过有关月夜的诗,贴一首请方家指点!
疏疏小院风来晚,梦断西楼夜已残。
却问飞花何处去,一庭明月照斜阑。
先说说刘方平这个人吧,盛唐时期一个不出名的诗人,初试不第,一生未仕,然有数篇小诗流传,多类似于《月夜》这种,偏向写乡情闺思,被描述为“思想内容贫弱”,其实就是人家并非私李白杜甫那种所谓胸有大志的诗人,对于仕途并不强求,也从不挂在嘴边。平时也就作作诗画,在乡村安逸度过了一生。所以这首诗他是一个有很深的乡村背景的人写出来的,作者在后来一直隐于村野,洞察也比常人细致,因而只从几处小小变化就察觉出春天气候的变暖。先还原下诗中大致情景: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很多人评“这首诗构思新颖别致,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私以为然,但是别致在什么地方,要与旁人对比方能瞥见一二。旁人写月夜嘛,多是明月,举头就是明月,明月松间照,明月出天山,光泽生明月。要不就是月如弓,露似珍珠月似弓,燕山月似钩。而这个诗中也不知是圆月弯月,只是朦胧,和谐,与夜色配合,少了一种阴晴圆缺之感,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去看今晚是什么月的。第二点想说的就是虫鸣声,那么细小,还是被作者听到并当做天气变暖的一个先兆。可见作者在乡村的生活经验之深,别人写春天,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预示春天,很少有写虫子的,不过到有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中有“偏知”二字,倒是写出虫子的活泼与敏感,颇具理趣。
百度上也有很多全面详细,逐字逐句的文学性赏析,本人只是稍稍提到最感触的两点,欢迎指摘。
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䦨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声新透绿窗纱。本诗大意是抒写物候变化之感,上半句是仰观,下半句是俯察,上半句因月色而及星象,下半句因闻蟲声而知春瑗,都是互为因果的句法,读此诗感觉有种静穆幽丽的环境,横在哏前,写静境的诗,这样最能动人。
等寒夜渐暖时全文?
二零一三年,时夜离开的第一年,时锦想要买了一张去北方的机票找他,要订票时她才发现,北方那么大,她根本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啊!
她在心里怨他走得那么急,却又不告诉她,他到底去了哪里。怨完之后,她心里却又忍不住祈祷,算了算了,不管他在什么地方,只要他能过得好,就好。
二零一四年,时夜离开的第二年,时锦几乎每晚七点都在电视前守着新闻联播,其实那个年纪的她并不关心什么国家大事,她只是为了在新闻结束的时候,能看到全国的天气预报,每当主持人播报一个北方的城市,她就跟着心安一分,那个傻傻的姑娘啊,心中自诩知道了北方的天气,就能猜到他那时的心情。
淮水以北, 夏季多雨,冬季多雪。生在温润的江南,她终究是无法想象出北方那千里冰封的场景,时夜应该都见识过了吧?她小小的心里又开始埋怨,他离开这么久竟然连张照片都不发过来,等他回来后,她一定要罚他,让他带着她去北方的冬季里看雪。
二零一五年,时夜离开的第三年,时锦改变了自己的口味,素爱江南清淡菜系的她,也开始试着接受重口的鲁味、京味以及“一锅搅马勺子”的东北大杂烩……她边吃边吐槽着,怎么能放这么多的油盐酱醋,这……好吃吗?就算他想去历练,江南一带除了姑苏以外还有那么多城市可选,为何他偏偏要去北方?那边的饭菜,他能吃得惯吗?
只是后来,她不知道时夜有没有吃惯北方的饭菜,反正她自己吃着吃着就习惯了。
凤栖梧(三之三·小石调) 作者:柳永 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等寒夜渐暖时原句“江上孤篷雪压时,每怀寒夜暖相依。”出自:
祝猫·江上孤篷雪压时
宋·张良臣
江上孤篷雪压时,每怀寒夜暖相依。
从今休惯穿篱落,取次怀春屡不归。
张良臣,字武子,大梁人,避地家于鄞。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隆兴元年,登进士第。
作家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中文名
巴金
出生日期
1904年11月25日
出生地
四川成都
字号
字芾甘
逝世日期
2005年10月17日
身份
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家、寒夜
国籍
中国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主要荣誉
1982年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笔名
鸣希、Bakin、马拉、吞风等
毕业院校
南京东南大学附中
原名
李尧棠
他的文学思想核心是真与善,小说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早年因第一部小说《灭亡》渐渐被大众熟知,其后十年精力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与《寒夜》等作品更是使他成为了80年代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人民作家、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等荣誉。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一、巴金,本名李尧棠,中国当代作家。
二、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
三、1922年2月,在《文学旬刊》上发表诗歌《被虐(待)者底哭声》12首,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四、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
五、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
六、巴金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
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
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
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
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
1935年3月,中篇小说《电》出版。1936年4月,《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出版。
1938年3月,长篇小说《春》出版。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1954年9月15日—29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同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
1979年12月,杂文集《随想录》(第一集)出版。
1982年10月,《随想录》(第三集)出版。
1983年起,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90年,获得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获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扩展阅读: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寒夜所表达作者的诗情?
《寒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一、原文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二、译文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三、出处
南宋·杜耒《寒夜》
四、作者简介
杜耒(?——1225),南宋诗人。字子野,号小山,今江西抚州人。尝官主簿,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其事迹见于《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寒夜的作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寒夜的作者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