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学文言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小学文言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学生有必要专门辅导文言文吗?
现在流行小学生读国学,低年级的孩子读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高年级的同学则读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四书五经的内容节选,一来增长他们的古文知识,二来也教会他们一些古代人为人为文的礼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其实是有很大帮助的。
小学生读这些,自然有很多字词句不能理解,所以上一些文言文的课,对那些常用字词句作一些解释,在他们读背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理解,自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个人认为像副标题中所说的大学副教授教导小学生文言文,且每个班80个人,这样的班我觉得没有上的必要。
一是大学教育和小学教育有着天壤之别,大学教授虽然他的知识可能比较高深,但对于入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不需要高深的学问,而是要通俗易懂的知识。二是80人的课显然不适合小学生上。现在很多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根本是坐不住的,你让80个孩子在一个教室里上大课,一会儿这个插话一会儿那个要上厕所一会儿又有人要喝水,那课简直没法上下去。
现在的孩子不同于以前的孩子,除了少部分自觉的孩子,他们很少会自律地坐在座位上认认真真地听老师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如果真要去文言文,在孩子喜欢的基础上,给孩子报这么一个班,建议上小班课,最多不要超过十个人。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懂的话,可以随时解惑。也用不着大学教授,一般的语文老师即可。
我是苏小妮,喜欢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如果是中高段的学生,建议去参加吧。我不知道你那里的小语教材是哪一版,人教版小语教材中是五年级才出现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整个小学阶段只安排了《伯牙绝弦》《杨氏之子》《学弈》《两小儿辩日》这几篇,但在小升初考试、中学分班考试中却经常考文言文,从这个角度出发也该学一学文言文。
现在推行的部编本教材还没看到中高年级的教材(现用到二年级,下半年三年级),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多了,古诗文的内容增加了,可能中高段的文言文内容也会相应增加,初中和高中的教材中必背文言文的篇目也在成倍增加。这是一个信号,至少以后语文命题中,相应的内容也会增加。
你强调的大学副教授,我倒觉得不必太当回事。也许大学教授能讲得“深入”,但未必会讲得“浅出”。
没必要。
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感觉学生学好语文与文言文关系不是太大。
小学生首先要掌握的是现代文的听说读写,文言文一般只限于古典诗词的阅读背诵。其实文言文没什么神秘之处,千万不能把它和外语等同起来,现代汉语掌握熟练了,文言文自然就会顺手,不需要特特地去学。
还要提醒的是,大学教授教起文言文来,很有可能把孩子教得迷糊了,因为学问太深。
据我所知,目前小学教材,文言文古诗是占有很少的篇幅。即将发行的部颁新小学教材,是加大了文言文古诗的安排。但也并不是很多。以前就听说有兴国学,教论语的办班,在一些大城市很兴这个。个人认为,不必要,不必加重孩子的负担。既然争取了一个名额,听听呗,不必给孩子加如何如何掌握的要求。权且听之,拿几个钱漂漂吧。
我认为小学高段的学生可以听听文言文讲座。
文言文简洁凝练,句子错落有致,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有气势、有美感、有意境。语意深入浅出,简洁明了。文章内容古朴、典雅、恢宏、深奥是国文之瑰宝。
现在是暑假,孩子们课业负担轻,并且孩子也有学习文言文的意愿,大学副教授亲自辅导孩子,机会挺好的!文言文字、词、句、意和白话文有许多不同,得有人教才能够理解意思。学习文言文诵读时语气、语调都得有人领读,孩子们方可模仿。初学文言文遇到一个好老师,他能够给孩子们最好的启蒙、最规范的教育。
文言文韵律感强,意境深远。小学生感知大学副教授抑扬顿挫、神采飞扬地诵读文言文会产生最佳的视听效果,会另他们耳目一新。从而唤起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他们以后系统学习文言文奠定好的基础。
小学生好奇心强,文言文接触的不多,因此他们很想知道文言文是“何方神圣”?好学吗?能学会吗?他们既想了解文言文,又想挑战自我。而大学副教授在他们心里更是高深莫测,因此他们更想“一睹芳容”。孩子想学习愿意学习时,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好。
暑假期间文言文辅导可能时间不会太长,内容也不会太多,只是给孩子们引引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孩子在心里认可、喜欢上了文言文,那么辅导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们以后再学习文言文时就主动了。
当然,上辅导班就得交学费。有的家长能够承受,有的家长承受不了。有的家长还担心交了钱能不能学到啥。家长们可以在教室外面听听课,感觉好了再让孩子学习。文言文辅导不是必须的,随着孩子年级升高就都学到了,并且也不难,只要孩子们用心学习都能够学会。家长们不必纠结。
暑假期间不要把孩子们的时间安排的太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暑期休息好了,开学孩子们才有劲儿学习。
一个读小学三年级小学生有必要每天背诵《论语》《国学》之类内容吗?
没必要的,如果有人强制我的孩子去背诵这些东西,我肯是不会让孩子背诵的。
首先,古代没有任何一本书叫《国学》,如果真的有,恐怕也是现代人写的水平很差的东西。
其次,强制背诵有没有意义,对于《论语》这些,不要说小孩子,哪怕大人都不一定能解释好一些字词,不懂为何要背?
关键的是培养兴趣,而非强制性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讲一讲一些历史上的故事。偶尔让孩子读读古诗。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就够了。强制背诵这种东西简直就是适得其反。
真正要是喜欢这些东西,去背一背也无妨。只怕很多孩子,本身还没有积累兴趣,先被各种背书任务搞怕了。
我最怕的就是某些人拿着《弟子规》这样的糟粕,古人都忽悠不了的东西来忽悠小孩,威逼利诱下让小孩背诵。用福柯的话,就是规训与惩罚。
觉得古代的东西就是好的,那您把自己家电子设备都砸了,过原生态古人生活吧!真羡慕古人,那你也别评论我,因为古人没有手机。
我想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发展,恐怕需要的不是百依百顺的愿意死记硬背的人,而是充满质疑,敢于挑战的学者。赶鸭子上架是不行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
空蒙山色晚来秋:
你的办法很好!我的孙子用半年时间,每天中饭前十几分钟,晚饭前十几分钟,读《笠翁对韵》。每天读8遍,一天读16遍,每段78个字,三天自然会背。当他会背时,你让他照书上字念,他脱口快速而出的溢于言表的成就感表现十足!
从题主的表述上来看,好像不太了解未来语文考试的方向,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今后的考试也会增加古诗文的内容,为何这样改革?弘扬传统文化,如果孩子学不好古诗文,将来语文考试就会吃大亏。
我家孩子现在读一年级,语文考试是110分,其中有10分考察的就是《三字经》、古诗的内容,小学阶段要求孩子必须会背75首古诗,还有《三字经》、《大学》等,的确有些内容对孩子来说比较难懂,我的做法是,先让孩子读,读完之后,我会一字一句地给孩子解释,还会穿插地给孩子讲一讲里面的小故事。
就拿背诵《三字经》来说吧,里面有一些关于历史的内容,从夏朝开始,那么,我就给孩子讲一讲有关大禹治水、周武王的故事,让孩子产生兴趣,同时也便于他记忆背诵,后来,孩子就渐渐地喜欢上了历史,我又让他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
总之,背诵晦涩难懂的东西,一定不能让孩子死记硬背,要让他感到有趣,他才能坚持下去。我家孩子差不多每天早晨都要读或者背诵10—15分钟的《三字经》或者《大学》,有时也会有点小脾气,我或者老公就陪着他,一起读,现在已经会背诵《三字经》了,《大学》背诵了一半。在小学阶段,孩子学国学,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可能家长会更辛苦一些。
即使说没必要,对孩子也没有帮助啊。另外,虽然短期看不出来,但背一些肯定是有好处的。就像学英语,背单词、学句子也很痛苦,但是提高兴趣,找对方法,孩子尝到了甜头,就很容易提高了。
建议家长给孩子一些帮助,从两个方面来,
一是提高孩子对国学的兴趣,让孩子做小老师,给家长讲一讲国学。
二是降低国学的难度。不知道学校老师采用的什么方法讲的,其实有很多适合小学生的国学小视频、小故事,《国学好少年》等等,可以给孩子找找。
三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习习惯、学习技巧的掌握,面对困难更愿意挑战的性格,不止是对孩子的国学有帮助,对其他科的学习也会有帮助。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名人传记、儿童读物、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胡小闹日记》等,里面的主人公都可以用来鼓励孩子。特别是《胡小闹日记》中的胡小闹,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爱钻研学习等性格,是一个很好的同龄榜样。
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需要家长对孩子的帮助,所以家长千万不能泄气呀。
这个问题很让人无语。本来,让孩子读一些《论语》这样的经典,对孩子来讲是受益无穷的,可是一旦走到了极端,当成任务,为了背书而读书,逼着学生天天背诵,这就成了经典的悲哀、学生的悲哀和文化的悲哀了。
毋庸置疑,读经典是让孩子受益的一件大好事。从小就培养孩子读经典,一定可以培养出有才华气质的优秀人才的。所以,我们不反对读经典,相反,我们大力支持、鼓励家长、老师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读经典的好习惯。
读书,就应该读经典,对于一些像快餐文化、搞笑内容的书籍,孩子能不看就不看,能少看就少看,因为他们不能提供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经典,是不同的。
就以儒家的经典《论语》、《大学》为例。一部《论语》,从学做人开始,教会一个人明白世间的道理,树立人生远大的追求目标,这种意义,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生受用不尽的。
《大学》亦是如此,短短两千字,容纳了一个人的最高人生追求和最低人生目标。达则兼济天下,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幽暗之中,隐微之处,仍然能够保持慎独,保持自己的君子品格,这样的人,就算没有大的成就,但最起码他也是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人,他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这就是经典无可替代的价值。他对人格的养成、熏陶,对人的思想境界的培养,都是其他流行文化无法可比的。这也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打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
我们提倡孩子读经典,是要利用孩子的无意记忆和心理发展特点,用一种节奏明快、有韵律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读,慢慢的让孩子爱上经典,自己喜欢读。
相反,如果像问题中所说的这种情况,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把宝贵的经典当成一种负担任务强压给学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可能初衷是好的,但是,方法一定是不恰当、不合适的。
不知道您是否赞成小编的这种观点,欢迎关注繁星国学微信公众号,和我们一起交流国学中的教育智慧。
古人谈读书的译文?
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古人谈读书的意思是: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古人谈读书》课文的意思是展示古人读书的方法,给后人以启示。
课文选择了孔子,朱熹,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孔子强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朱熹强调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曾国藩强调有志,有识,有恒。
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文言文?
回答;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三年级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3、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4、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渔歌子》张致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学文言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学文言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