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骆宾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骆宾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骆宾王是谁?
骆宾王是唐代诗人,儒学大家,“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26年?—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成为道王李元庆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678年),担任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调露二年(680年),出任临海县丞,坐事免官。
光宅元年(684年),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讨武曌檄》。
徐敬业败亡后,骆宾王结局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空门。
骆宾王(约638—684),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骆宾王为什么要叫骆宾王?
骆宾王姓骆,叫宾王,"宾王"的意思有两个:
1、谓辅导帝王。宾,通"傧"。语本《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王弼 注:"居近得位,明习国仪者也,故曰利用宾于王也。"
2、指辅佐帝王的高官近臣。
《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寡人奉命讨宋,今仰仗上国兵威,割取二邑,已足当削地之刑矣。宾王上爵,王室素所尊礼,寡人何敢多求?所取郜、防两邑,齐、鲁各得其一,寡人毫不敢私。”
骆宾王(约619—?),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骆宾王生于公元约638年,猝于公元684年,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是一位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
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所以他并不是因为封号而被称王爷!
骆宾王的名字里有个王字,在古代对名字如此避讳,出现这个字,难道真的是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句话出自于《周易》,是第64卦。骆宾王,字观光,其实就是出自这句话。
那么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呢?太深奥的东西,咱们也不敢乱讲,表面意思就是说,能够仰观国家大治的光辉,适合以宾客的身份辅佐君王。那么我就能够理解,骆宾王的父母,为什么要用这句话来给骆宾王起名字了。

骆宾王出生于官宦之家,父母希望他成为公务员。
一般按照《易经》算命的说法,卜卦卜到这一卦,那都预示着事业上有成就,尤其是可以进入公务员行列,成为吃皇粮的人。
骆宾王的父母给骆宾王取这样一个名字,说明两个问题,首先骆宾王的父母肯定是博览群书之人,至少是知道《易经》卦象的,其次骆宾王的父母,希望骆宾王成为一名公务员。
诗人骆宾王多少岁?
大约46岁。
因为骆宾王出生于约638年,死于684年。
骆宾王七岁就做出了《咏鹅》一诗,可见他的才华是天生的,所以这件事之后,骆宾王被誉为“神童”。作为神童的骆宾王在才华上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但是才华如此之高的骆宾王在成年后却很不顺利,特别是他的仕途上,可以说是屡屡受挫。
诗人骆宾王活了约46岁。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梅花骆宾王?
骆宾王梅花有关诗句,例如:
梅花如雪柳如丝, 年去年来不自持。——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上苑频经柳絮飞,中园几见梅花落。——骆宾王《畴昔篇》
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骆宾王《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
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最终结局如何?
骆宾王(公元640年一一684年后)字观光,浙江义乌人,七岁能诗,有神童之名。可惜这位神童的命运不佳,一生书剑漂零,沉沦不僚,为人作慕,当过主簿一类小官。“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曾官游西北西南,自诉“剑能动三军气,衣飘万里尘“唐高宗仪凤四年(么元679年),擢迁侍御史,这是他一生中得到的最高官职,但为时不长,终因好向武则天上书言事,而被诬下狱,在狱中他心忧如焚,愤而作《萤火赋》,《在狱咏蝉》以明志。获释后任临海(今属浙江省)丞,故后人亦称之为骆临海。骆宾王对武氏政权不满,公元684年,参加了徐敬业的幕府,他以惊慨淋漓的笔致,为徐敬业草写《讨武氏檄》。檄文历数武则天的秽行劣迹,阴谋祸心,申明大义,备述起兵之目的,以“试看今日之域中,竞是谁家之天下“作结,文势流畅霍达,气宇轩扬,极富煽动性。相传武则天看到此文后,赫然变色,急忙打听此檄文出自何人之手,有人答曰是骆宾王。武后听了,十分惋惜地说,“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是才,而使之流落不偶手?“但是纵使骆宾王才高八斗,无奈徐敬业武略不济,起义经历了三个月就失败了,嗣后关于骆宾王的下落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兵败被杀,一种说法逃亡后落发为僧。骆宾王,在初唐四杰中具有颇高的声誉。他善长七言歌行。《帝京篇》在当时称为绝唱,《畴昔篇》五七言同用,洒洒洋洋,于后歌行颇有影响。杜甫有诗赞曰,“王扬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谢邀
清人陈熙晋云:‘’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如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一生。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唐朝文学家。字观光,别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高宗时历官武功、长安主簿,临海县丞,仪风三年(678年),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仵武后,遭诬,以贪赃罪下狱。 后遇赦而出。调露二年(680年),除临海丞,坐事辞官。光宅元年(684年),参加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活动,为徐敬业记事并撰写《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空门。
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见到《讨武曌檄》后称:‘’奇才,奇才!‘’叹到:有此文才,反令他流落不偶,这岂非宰相之过么!
骆宾王诗,擅长长篇歌行,内容多写悲愤哀怨及建功边塞的豪情壮志,整炼缜密,为‘’初唐四杰‘’之一。其名作《帝京篇》篇幅长大,多词赋铺排,‘’当时以为绝唱‘’。
‘’初唐四杰‘’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他们‘’以文章齐名天下‘’。杜甫评价:‘’举天悲富骆 ,近代惜卢王‘’。 ‘’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传有《骆宾王集》郄云卿编,十卷。 清陈熙晋笺注《骆临海全集》本,最为完善。
关于骆宾王结局,大致有几种说法:
一是,兵败后骆宾王遁去,不知所终。《唐书本传》;郄云卿《骆宾王文集序》;《新唐书-骆宾王传》。
二是,被杀。《旧唐书-骆宾王传》;《资治通鉴》;游国恩、王起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三是,投水而死。张鷟《朝野金载》卷一,说“宾王后与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水而死”。
四是,遁入空门,出家为僧。 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在杭州灵隐寺,遇到一个老和尚替他对了两联妙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据说此人就是骆宾王。事出唐人孟索的《本事诗》。这个传说为后人广泛采纳。
综上所述,骆宾王结局还是扑朔迷离,莫衷一是,实际上大诗人无论怎样的结局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那才华盖世,文采四溢的诗篇,已经达到了‘’不废江河万古流‘’之境界!
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当今只要上过小学甚至还在幼儿园的“童鞋”们都背过他的诗《咏鹅》。其一生充满传奇,最后结局有多种传说,有的说他被杀,有的说他逃到高丽,有的说他隐居了。新玉觉得他最终隐居的可能性大。
一、从后代史书记载中分析骆宾王是否被杀?
从目前历史上的记载来看,说骆宾王被杀之事出自于《旧唐书•骆宾王传》、《资治通鉴》等书。相关记载大致为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等人与之在逃往高丽途中,抵达海陵时,遇到风浪被困在遗山江中,部下哗变,骆宾王被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所杀,并割下了他们的头。但我们知道,这两本相对主流的书分别是后晋和宋代的人写的,所依据的也无非是一些官方记载或传说典故,未必全可信。
成于宋代的《新唐书》则认为《旧唐书》编撰比较粗疏,不过在《新唐书•李勣传》等书中虽然有专门的章节说徐敬业兵败后等二十五人被杀“凡二十五首,传东都”,但是,没有具体说明二十五人间就有骆宾王。且同样在《新唐书》中的《骆宾王传》就直接点明,说骆宾王逃跑后,不知到到了那里。“宾王亡命,不知所之。”由此,可见,在正史中对骆宾王的逃亡之说还是持肯定态度。
二、从唐人当时的记载中探寻骆宾王的踪迹。
寻找历史的真相,最好是从历史同时代的人和事的记载中来剥洋葱。
我们找到了唐人郗云卿在《骆宾王文集序》中记载:反馈是骆宾王兵败后逃避了,原文为“文明(唐睿宗年号,684)中,与嗣业于广陵共谋起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
据传,在唐中宗继位后,因为骆宾王之前曾反对过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彰显唐王朝李氏的正统性,因此唐中宗命人四处寻找他的下落。如果骆宾王之死成了定论,皇帝也就不会多此一举了。另外,关于唐《本事诗》也记载其出家为鬙,虽然后人多认为《本事诗》所记载的荒谬之处较多,但是无风不起浪,由此一说,也反映了骆宾王应该被杀的可能性较少。
三、从骆宾王的性格特征分析他的归宿。
“好与博徒游”的骆宾王有群众基础,如果化妆潜逃,也有一定的能力。
在《唐诗三百首新注》中,记载骆宾王“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也就是其能和老百姓玩在一块,有群众基础。另外,从骆宾王有记载的生平来看,他从过军,当过地方小官,坐过牢,可谓能文能武,又能混迹于江湖之中。这样的人在乱世之中如化妆逃跑,或者隐居于山林,应该都不是难事。
从以上三点,新玉大胆推测出:骆宾王应该没有被乱军所杀,以他的能力和性格,在起义失败后,隐居于山野之间的可能性较大。但无论如何,骆宾王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开了盛唐诗歌风气之先,让我们再来读一下其《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骆宾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骆宾王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