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子贡问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子贡问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子禽问於子貢曰一段的含义?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翻译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这个国家的政事。那是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说给他听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和谦让得来的。夫子的那种求得的方式,大概是不同于别人的吧?”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赏析?
.[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①?”子曰:“女②,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③也。”
[原文通释]
子贡问道:“我端木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你啊,是有用的器具。”子贡问:“是什么器具啊?”孔子说:“是瑚琏啊。”
[注释]
①何如:如何,怎样。
②女:同“汝”,你。
③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一种贵重的器具,竹制,上面用玉装饰,很华美,有方形和圆形的,夏代称“瑚”,殷代称“琏”,周曰“簠簋”(fǔguǐ)。
[解读与点评]
孔子把子贡比作贵重而华美的瑚琏,肯定子贡有才能。但这个评价并不是最高的,按孔子的观点“君子不器”,孔子这样评价子贡,是认为他还没有达到“不器”的程度。其实子贡的品行才能是非常卓越的。
子贡问时出处与意义?
子贡问时出处的故事出自《论语·阳货》,原文是:“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强调了两个重要的品质:好学和不耻下问。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具备这两个品质,就可以被称为“文”,即有文化、有教养。
首先,“敏而好学”意味着一个人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意愿。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应该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不耻下问”则强调了谦虚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问题,这时候应该勇于向他人请教,不要因为担心被人嘲笑或看不起而不敢开口。同时,在向他人请教时,也要保持尊重和谦逊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或傲慢无礼。
这个故事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好学的态度,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向他人请教和学习,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总之,子贡问时出处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深刻而重要,提醒我们要保持好学的态度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论语》第十七章中,子贡问孔子:“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
子贡在这里表示,虽然在一个小城镇里,总会有像自己这样忠实而诚实的人,但是在学问上,他还不能与孔子相比。
这句话意味着虽然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并实现诚实和忠诚,但要想在学问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真正的学者,他们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并不断学习和实践。
这个问题提出了对学习与道德的关系的探究,强调了一个学者的高尚品格和追求知识的重要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子贡问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子贡问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