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月夜古诗杜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月夜古诗杜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月夜思乡杜甫赏析?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乾元二年(759年),安史之乱还未平息。诗正是创作于战乱中。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作者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自己的心理幻觉,且肯定不容质疑。
作者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
《月夜思乡》原文、
星稀月冷逸银河,
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
夜来枨触客愁多。
【译文】
星星稀少月亮冰冷横跨天河,
万物无声只有我独自唱歌。
老家相隔千山万水数万里,
晚上心里感触在他乡乡愁多。
赏析
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日,看着遥远的星河,想起远在千里的故乡,心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月夜杜甫的赏析?
月夜赏析如下: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八月自鄜州,奔赴灵武(唐肃宗的临时行宫,今宁夏灵武),途中被安禄山叛军所俘,陷于长安时所作。题为《月夜》,是怀念亲人的诗。
首联,诗人悬想妻子见月忆己,这正是诗人自己见月忆妻的移入。不说自己想,而说对方在想;不说自己见月思亲,却说对方见月忆人。这种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不但表现了诗人臻入化境的艺术技巧,而且渲染了诗人怀念亲人的真挚感情,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的真挚而深厚的爱。次联流水对句转到小儿女作陪衬,以加强上联的情思。
“未解忆长安”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小儿女不知道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另一层是说小儿女不理解妈妈看月的心事。后一层意思更深厚些,因为小儿女不理解妈妈的心事,当然就更不懂得去想念父亲了。这不仅写出诗人对儿女的想念,同时通过对天真的儿女的想象,也加强了诗人怀念的深度。这两句将“只独看”突现出来,而长安二字点出自己的所在地;鄜州二字点出所怀念的对象所在地。“遥怜”、“未解”陪衬出“独”字来。
三联描绘想象中的妻子的望月之久,忆夫之深,以至夜深不寐,鬓湿臂寒。是“独看”的正面文字。
末联写自己的愿望,也就是妻子的愿望。说“何时”,实际是茫茫然不可知,但却又想得那么细致和急切,连重逢时望月流泪都写进去。说重逢时流泪,正映衬现在望月时流泪,说重逢时的泪可以被月照干,正反衬望月思人的泪是照不干的呵!“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字,“双照”与“独看”,对举成文,由虚入实,回忆过去的欢乐,感伤现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语意玲珑,章法紧密,感情深挚,表现出回环不已、一往情深的夫妇之情。
《月夜》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浓郁的情感。
首先,诗歌描绘了月夜的美景,用“银烛秋光冷画屏”来形容月色的清冷和画屏的素净,用“轻罗小扇扑流萤”来形容夜风的轻柔和萤火虫的点点亮光,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脆弱,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其次,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在月夜的美景中,诗人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来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但是,诗人并没有陷入绝望和消沉之中,而是用“天阶夜色凉如水”来形容自己心境的平静和清明,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诗歌的结构也十分精妙。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采用了押韵和对仗的手法,使诗歌既有韵律美,又有语言的凝练和节奏感。同时,诗句之间也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回文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月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优秀诗歌,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杜甫写的《月夜》是什么意思?
杜甫的《月夜》,是杜甫因身在长安思念妻子而写的诗。这一首诗,是古代诗人写给妻子最有名的情诗之一。全诗如下: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公元756年六月,安史之乱的叛军攻进潼关,长安危急,杜甫只好带着妻小逃离他居住了十年之久的长安,到鄜(fū)州羌村亲戚家避难。国难当头,当他安顿好家人,便寻求报国之道,当他得知唐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继位后,便欲赶往灵武,为平判贼乱效力。
岂知,当时叛军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鄜州以北,杜甫刚启程不久,就被判军抓住,送到了沦陷后的长安。
杜甫官小,因此并没有受到关押,但是也被困在了长安。在被困在长安的日子里,杜甫最担心的就是妻子儿女的安全。在一个月色凄凉的夜里,杜甫思念起了妻子,于是写下这首著名的诗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看,读平声kān。
诗的开篇不写诗人自己看月,而写远在鄜州的妻子独自看月,表现出诗人对妻子急切的思念。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未解:尚不懂得。
在这里,诗中悄悄进行了一次空间转换,从妻子儿女所在的鄜州,转换到了诗人所在的长安。
诗人在长安夜月下,想象着远在鄜放的妻子独自一人望着明月,思念长安的丈夫,而一旁嘻戏的小儿女,却不懂得她母亲的为什么一个人站在明月之下,思念远方。
小儿女的“未解”,更加突出妻子之“独”,诗人的“怜”,不仅是怜小儿女,更是怜妻子。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诗中的空间再一次由诗人所在的长安转换到妻子所在的鄜州。
这两句诗,为了适应诗词平仄、押韵等声律的要求,诗人调换了诗句的语序。正确的语序应该是“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湿”、“寒”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使……湿,沾湿”、“使……寒”。
鄜州夜月下,妻子独看渐久,空气的夜雾沾湿了妻子去云影般的鬓发,清冷的明月光辉让妻子白玉般的手臂变得冰冷。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句诗语序的调序并不单纯为了符合格律。经常有人说,既然古诗词的平仄声律这么影响诗的写作,那么就不管平仄声律了,反正只要诗写得好就行。非也,非也,不信你将上面调换语序后的诗句和正常语序下的诗句多读两遍看那两句更好?显然,调换语序后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不但韵律更美,诗的意境也更美了。
“湿”与“寒”是这两句诗的诗眼,将“湿”与“寒”调到最后,强调了环境的湿寒,诗的意境更加孤独清冷,同时也更能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怜惜之情。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虚幌(huǎng):透明的窗帷。幌,帷幔。双照,指同是照着诗人和妻子。
现实中的分离,不一起望月,于是诗人进入想象的未来时空。
什么时候我们能并肩坐在透明的窗帷面前,让明月的清辉照干我们脸上的泪痕。“双照”与首句“独看”对应,再次体现杜甫对妻子的深情。
在这短短的八句诗中,诗人杜甫在妻子的空间和自己的空间中来回转换,最后还进入了想象的时空,这样的时空转换像极了现代电影的蒙太奇剪辑,而诗中的情意精炼而深刻的表达,恐怕电影剪辑亦有不及。
在这首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中,将妻子塑造成一个绝美的女性形象,从而传达出诗人的爱恋与柔情。
台湾大学教授欧丽娟在《原来唐诗可以这样读》一书中解析此诗时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大胆涉入宫体的叙写范畴,将相思等待中的妻子独立出来,框限在一个凝固静止的女性空间中,抽离了“老”与“瘦”的道德化形体,而被赋予浓厚的感官美与感觉性,呈现女体在嗅觉、触觉、视觉上的细腻质感,引向一种原始情欲的范畴。
香雾、云鬟、玉臂等用语,一般是用以形容歌会舞娘的习惯用语,也是宫体艳诗中的常用词汇,但用来描写妻子却是非常罕见的。杜甫用这些词来描写妻子,此时妻子已不仅是伦理上的妻子了,她还是杜甫爱恋的女性对象。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雾本没有香气,但妻子香气散入雾气中,使得夜雾也散发出了幽香,诗人这边,也站在夜雾之中,通过夜雾,诗人仿佛可以闻到妻子的香气,诗人也站在月光之下 ,透过明月的清辉,诗人仿佛也能触摸到妻子的玉臂。
在这一联的描写中,着重呈现了女性身体的美感。身体的幽香挑动着嗅觉的欲望,湿润的云鬟、洁白的玉臂,挑动着触觉的欲望。妻子在明月下久久贮立的身姿,变成一纯粹美感的画面,画面背后,是诗人杜甫爱怜的目光。
正因为这一联写得太美,充满诱惑力,所以固守传统伦理准线的少数评家不以为然,清人范辇云就批评道:“用玉臂欠雅”。更有人认为这两句是后世风流文人所改。
殊不知,正是这样一首诗,展现出了杜甫感情的丰富性,使得诗圣杜甫变得更宽厚广博。
最后说句题外话,我们现在常有这样的观点,爱情的归宿是亲情,夫妻最好的归宿就是成为彼此的亲人,这就是传统伦理中的夫妻关系。殊不知,男女都有对异性的审美需求,而你的妻子或者丈夫,不是最应该是你爱恋、倾慕、沉迷的异性吗?
杜甫在这里将妻子描写得这样美,这样充满诱惑力,表明妻子不仅只是他家庭的一员,而且是他真正爱恋的女性对象。
《月夜》是杜甫在安史乱中被囚长安写的一首忆妻儿的诗。
一.二联:今夜鄜洲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怜"“忆"“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品味,明白的透露了和妻子同看鄜州月,相共忆长安的往事。而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独看”“忆”充满了辛酸,交织着忧恐。“遥怜”小儿女们,天真不知思忆,哪能为她分忧啊!此深情是感人的。
三.四联: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想妻子望月忆念,担心丈夫安危,定是热旧盈眶啊!这样的痛苦生活何时能结束呢?彼此的落泪,只有等到“双照”的那一天了。
杜甫的这首诗虽然抒发的是离情,却又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离情。“独看”是泪痕浸透里天下离乱的悲哀,而“双照”则是清辉中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全诗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无愧五律极品,诗圣佳篇。
读《月夜》,一定要抓住“独看”“双照”这两个关键诗眼。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答!
唐代著名诗人,“诗史”杜甫的《月夜》,全诗内容为: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的大意为: 今夜鄜州月亮,如同长安的明月一样清圆,遥想远在家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我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的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的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圆如今,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据史料记载:此首诗创作背景为至德元年,大约756年,也是在"安史之乱"之后。这一年的的6月,叛军攻克白水,这一年的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到鄜州羌村(今天的陕西富县),安顿好家人之后出于一颗赤胆忠心,忠于江山社稷,报效朝廷的目的,诗圣已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独自投奔灵州(宁夏的灵武),因为当时唐玄宗逃亡四川,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唐肃宗临时基位于灵武。
然而命时不济,我们的老杜同志在途中不幸被叛军抓获并掳至长安。诗人困居长安,度日如年,而家却在百里之外的富县。月圆之夜,身陷囫囵,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时至八月,秋天月夜,怀念家人的一首诗应运而生,就是这首流传后世的五律《月夜》。
望月思怀,自古皆然。而诗人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不直接写自己望月怀妻,却用一种"换位思考"的手法,面对同一轮明月,设想妻子望月想念自己,作者又引入第三者,自己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懵懂地看着天上的圆月。"未解母亲忆长安",更加衬托出妻子的孤独凄然,从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这首诗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在历代众多描写月夜的诗词中独树一帜,诗意婉切,章法紧密,写尽人间离愁别绪,感人肺腑。
再次感谢悟空小秘书!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的这首《望月》,借月怀远,多少有些“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之意。此诗作于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陷落,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听闻唐肃宗在灵武登基之后,同年八月杜甫留下妻儿,独身前往。
诗人反其道而用之,不直接写自己望月怀远,而是通过想象来刻画妻子对于自己的强烈思念,而表达自己渴望早日团聚的热切希望。首联刻画了妻子远在鄜州,独自望月怀远的孤独形象。颔联以孩子的年少不知思念为何物,来反衬自己与妻子彼此思念与惦记的深切。
妻子望月忆长安,不仅是在对远在长安夫君的思念,还有对曾经一起相守长安那段岁月的回首与怀念。儿女不懂母亲心中的悲痛,诗人心底有对子女的怜惜之情,更有无力分担妻子苦楚的焦虑与内疚,心中更充满对妻子焦灼的思念与惦记。
尾联则直抒胸臆,盼望着早日团聚,试问何时才能并肩于帷幔之下,举目相对,在月光的照耀下,一起把彼此的泪痕擦尽。从首联的“独看”到尾联的“双照”,寄予着诗人对于早日团聚的热切希望,情感的流露自然而真挚。
月夜思乡古诗杜甫?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想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
月夜思乡》是民谣,作者杜甫。为纪念中秋所做。
唐代-杜甫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稀疏的星星和清冷的月光散逸在银河,四处宁静,只有我独自唱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老家相隔千山万水数万里,晚上心里感触在他乡乡愁多。
月夜杜甫古诗讲解?
杜甫的诗《月夜》写的是他在安史之乱中避难鄜州时,对家人思念之情。诗中杜甫想象妻子在鄜州独自望月思念他,他则在长安被叛军俘虏,望月思家。诗中通过写妻子对月思念杜甫,反过来也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诗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用换位思考法来写,不直接道出杜甫思念家人的情感,而是通过描绘妻子对月思念他来表达。诗中描写了月夜的清辉和妻子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和深情厚爱。整首诗情真意切,真挚动人,被认为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月夜杜甫古诗是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月夜下的景象和诗人的思绪。诗中通过描写月亮的明亮和清冷,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岁月和人生的感慨。诗人以月亮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整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描写月亮和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月夜古诗杜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月夜古诗杜甫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