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诗爱莲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诗爱莲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哪首古诗?
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
全文如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诗词爱莲说全文?
1.原文
爱莲说
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译文
爱莲说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爱莲说》有哪些美学价值?
记得上初中时,语文课本中有宋人周敦顾的《爱莲说》,并要求背诵。而今五十年过去,仍能一字不漏地全文背诵。这不是说自已的记忆力有多好,而是这篇散文写的太好了,以至终生能背诵如流。
《爱莲说》全文仅119字,中心句从余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计42字,堪与诗词比美。《爱莲说》以其精炼的笔调,对比了菊、莲、牡丹三种不同的在卉,象征性,拟人性地刻划了三种不同的品格,作者通过重对莲花的赞扬,歌颂了对自已理想的坚贞不渝,洁身自好的君子情操,流露出与世俗异趣的封建士大夫情怀。
清雅,淡静。自古以来,莲都被称为世间最纯美的植物。因此,用于指人们追求的思想品格和高尚美德。这篇文章的美学价值,不再于莲,而是莲所引出不追求名利,淡泊从容的心境和人生态度。
谢谢邀请。
《爱莲说》是周敦颐与友人在游山玩水之时兴起而作的一篇散文。全文虽然仅有119字,但在字里行间中都透露出周敦颐的美学思想和人生志趣。
周敦颐通过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描写,来表达君子在世俗之间心理状态的“宁静”之美。莲花首先是没有欲望的,“无欲则静”,“静则明”,“明则通”。由此看来,周敦颐所喜爱的莲花首先体现出来的实质上是一个关于君子道德修养的命题。君子必须拒绝各种欲望的诱惑,才能进入一种无欲、忘我的境地。从而才能获得思想境界上的提升,进入一个明练、通达的世界。
此外,从《爱莲说》一文中,还可以看到周敦颐“文以载道”的理学之美。《爱莲说》中对莲花形态美的描写,体现了周敦颐用文辞传达美学的理念,也是“文以载道”的理学之美的展现。
总的来说,在周敦颐的美学观中,理学是占据主导的地位。他所提倡的以静为美、文以载道等观念,都在《爱莲说》这篇散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如果说理学是周敦颐美学观的主导,那么自然美则是周敦颐美学观的外化表现形式。在《爱莲说》一文中,周敦颐以描写自然美景为主,刻画了生动的莲花形象,集中体现了其美学观中的自然美。
在周敦颐的笔下,莲花是自然界中“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植物。这是植物自带的洁净、质朴的特性,是自然美之所在。莲花的美平淡自然、洁净素雅。莲花象征着与世无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崇高品性。
在《爱莲说》一文中,周敦颐的感情态度始终是平淡从容的。整首词中不见丝毫的激动愤慨,却能用寥寥几句就勾勒出莲花的神韵,这是周敦颐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全诗的结构自然流畅,娓娓道来。周敦颐在水陆草木之花中将莲花的特质刻画出来。这样的艺术结构体现了作者以自然为美的审美情趣。周敦颐从菊花、牡丹说起,把自己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独爱”一词,就能生动地说明周敦颐对莲花的情有独钟。
因此,通观《爱莲说》全文,可知周敦颐通篇都在赞扬莲花的自然之美。周敦颐对自然美学观的运用不仅体现在遣词造句上,而且在艺术结构和行文构思等写作手法上都得到了体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诗爱莲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诗爱莲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