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发三千丈全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白发三千丈全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诗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什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秋浦歌。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 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 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 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 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 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注音版?
秋浦歌注音版如下:
李白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白 发 三 千 丈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缘 愁 似 个 长 。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不 知 明 镜 里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何 处 得 秋 霜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什么被认为是奇句而流传千古?
“白发三千丈”有人说是突然劈空而来,倒不如说是,作者把客观物象经过主观意象表现出来,这才是要害。世上那有三千丈的白发,可是经过主观想像,把白发夸大说出,适才迎合人类的审美观念,是恰当不过的(引起人的注意)。“缘愁似个长”好像是由于长期忧愁的缘故。此句才是导致白发夸张的因果,先说果后说因。
这两句诗是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的前两句。《秋浦歌》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劈空而来的笫一句:"白发三千丈",极致的夸张简直不近情理,哪有这么长的头发?如果说是每根头发的总和,从来没见过这种描写的方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
"缘愁似个长",这笫二句接的多好啊!原来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因忧愁而生,这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这句诗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后两句通过向自己提问,进一步加强了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若衷。
君宜赏诗: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他所写出的诗歌,都有着邈远的想象,非常人可为。
“白发”,皆起于“愁”啊!
“三千丈”,好长好长啊!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那是什么样的愁啊!那是多少愁啊!那愁人该是何等的模 样啊!
那三千丈的愁绪,化作三千丈的白发,从天上垂到地下,那又是何等的气势!
那个愁人坐在在弯弯的月亮上吗?他怎么愁得那么迷人、那么潇洒、那么空前绝后?
这种气势旷古铄金——只属于一个人,也只能属于一个人,那就是谪仙人——李白!
这两句用极度夸张的通感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展示了李白深深的忧愁,这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满腔悲愤,这是一种老之将至的英雄迟暮。
头发最长不过一米多,三千丈等于一万米,等于二十里地,也只有李白能写出这样极度夸张的诗句,头发是不可能这么长的。接下来又写道“缘愁似个长”,忧愁是一种心理的感受,是没有长度的。李白却说忧愁像三千丈的白发一样长,真是想象奇特,震惊了世人。如果让我这样的俗人来写,只会写道“白发一米长,忧愁痛心伤”。
写诗是一种情怀,诗书读的多不见得能写出好诗来,李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诗词中充满了奇瑰的想象。奇思妙想是一种天才思维,“白发三千丈”除了李白之外,没有第二个人能想象出来。“燕山雪花大如席”,世间哪有这么大的雪花?“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瀑布有这么高吗?“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真的是从天上流下来的吗?
古人写忧愁多采用通感手法,愁是有长度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是有重量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有面积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不止是李白,古代许多诗人都充满了奇思妙想。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人总是老的太快,却聪明的太迟。“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李白的奇特想象,惊叹了后世千年。空对白发三千丈什么意思?
出自李白的《秋浦歌·其十五》。
秋浦歌(其十五)
作者: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白发三千丈注音版?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发三千丈全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发三千丈全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