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王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棣的孙女?
有嘉兴公主
嘉兴公主(1409年-1439年3月9日),明朝公主,明仁宗朱高炽长女,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妹,母为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七年(1409年)生。洪熙元年(1425年),封嘉兴公主。宣德三年(1428年),下嫁井源。正统二年(1437年),进封嘉兴大长公主。正统四年(1439年)二月癸酉,公主去世,享年三十一岁。
长子朱高炽女儿:
嘉兴公主,母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三年(1428年)下嫁井源。正统四年(1439年)薨。正统十四年(1449年),井源死于土木之难。
庆都公主,母年妃赵氏。宣德三年(1428年)下嫁焦敬。正统五年(1440年)薨。
清河公主,宣德四年(1429年)下嫁李铭。宣德八年(1433年)薨。
德安公主,早薨。仁宗即位之十月,与蕲王朱瞻垠同日追封,谥悼简。册辞谓第四女,因为早殇,名次未定。
延平公主,未下嫁薨。
德庆公主,未下嫁薨。
真定公主,母贤妃李氏,宣德四年(1429年)下嫁王谊。景泰元年(1450年)薨。
次子朱高煦没有女儿。
三子朱高燧女儿:
长女:朱氏。
次女:朱氏。
三女:朱氏,封为郾城郡主,下嫁薄海,薄海出身平民。
四子朱高爔,幼殇,没有后代。
朱棣孙女?
长子朱高炽女儿:
嘉兴公主,母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三年(1428年)下嫁井源。正统四年(1439年)薨。正统十四年(1449年),井源死于土木之难。
庆都公主,母年妃赵氏。宣德三年(1428年)下嫁焦敬。正统五年(1440年)薨。
清河公主,宣德四年(1429年)下嫁李铭。宣德八年(1433年)薨。
德安公主,早薨。仁宗即位之十月,与蕲王朱瞻垠同日追封,谥悼简。册辞谓第四女,因为早殇,名次未定。
延平公主,未下嫁薨。
德庆公主,未下嫁薨。
真定公主,母贤妃李氏,宣德四年(1429年)下嫁王谊。景泰元年(1450年)薨。
次子朱高煦没有女儿。
三子朱高燧女儿:
长女:朱氏。
次女:朱氏。
三女:朱氏,封为郾城郡主,下嫁薄海,薄海出身平民。
四子朱高爔,幼殇,没有后代。
两幸其第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王或上文中提到的其他人)幸临他的府邸。
“幸”指古代时地位比较高的人如帝王到来或驾临的意思;
“其”是代词,他的;
“第”指府邸,指家。
出自《北史·王谊传》
意思是到了隋朝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之后,对他的优遇更加多了,皇帝亲自到他的家里,和他极尽欢乐之情
隋王朝的江山是怎么来的?
自从晋朝发生“永嘉之乱”,“五胡乱华”等事件后,中国分裂成南北两块,进入南北朝时期。后南朝经历宋、齐、梁、陈;北朝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代。北朝传到北周时期时周武帝英年早逝,皇位给了他儿子周宣帝。宣帝年纪轻轻,幼年丧父,自然缺乏管教,所以昏暗无能,只知道骄奢淫逸,不管民生疾苦。
而隋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杨坚的父亲是西魏和北周的将军,父亲死后便由杨坚继承爵位。周宣帝即位后只知享乐,不理朝政,而当时杨坚的官越升越高,已经是隋国公、上柱国、大司马,而且杨坚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周宣帝当皇后,那么自己也就成了外戚国丈。
后来周宣帝也病逝了,传位给当时还是个孩子的周静帝,因为是小孩不能亲政,所以国家大事便落在杨坚这个外公的手上,一来二去,杨坚就动了歪心思,通过将朝廷内的大臣逐渐换成自己的心腹,最终在公元581年,他从自己外孙手上夺取了北周的江山,改国号为“隋”。
杨坚逐渐平定了北方以后,就看上了南方的土地了。当时南朝的国家是陈,陈主陈叔宝也是不问政事,沉溺于酒色之中,陈国已经是日薄西山。而且北方的农业就比南方发达,而且经济条件也比南方高,再加上杨坚称帝后几年的励精图治,已经拥有了剿灭南朝、统一中国的实力。
于是他在公元588年命次子杨广统军进攻陈国,一路势如破竹,南陈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挡,最终隋军在第二年攻下了南陈的都城建康,南陈灭亡。隋王朝是继秦朝之后第二个统一中国的朝代。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至于江山是怎么来的?就是处心积虑、篡位登基。
杨坚出生在“弘农杨氏”,其家族是汉、魏、北朝及隋唐时期最著名的门阀士族。其父亲杨忠官至随国公,为北周建立做过巨大的贡献。也就是说,杨坚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杨坚年少时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读书也不用功。
就因为学习不好,也不愿意学,很早杨坚靠着家族势力进入官场,并步步高升,俗话说棒打出头鸟,一个官家公子哥没有啥能力,却升官如此快,当然会引起一部分人嫉恨。但是有家族的庇护,所以这些人都没有得逞。在周武帝时期,杨坚的长女又成为皇太子王妃,杨坚的地位又有所巩固提升。
在周武帝时期,杨坚的长女又成为皇太子王妃,杨坚的地位又有所巩固提升。随着地位的提高,杨坚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处境很危险,随时有被灭掉的可能。便加紧的利用一切去拉拢扩大自己的势力。公元578年,北周武帝逝世,宣帝即位。自己的女儿当了皇后,身为父亲,当然又的升官发财了,以至于在宣帝不在皇宫时,都是由杨坚主持日常政务。
周宣帝这个人,年纪不大,但是昏庸荒淫,还大修土木,使的怨愤四起。杨坚这时候看到了时机,便开始筹划篡位。宣帝虽然昏庸,但是警觉性还是有点的,便想除掉杨坚,但杨坚多精明,没有给宣帝找到杀他的理由。
第一步:掌握军权,培养亲信
公元580年周宣帝决定南伐,但大军还没有出发,周宣帝就已病死了,年仅8岁的周静帝即位。这下杨坚从岳父直接升级成外祖父了,一个8岁的孩子还是天真烂漫时,哪里会去处理朝政。杨坚就在同僚的帮助下,伪造周宣帝遗诏,执掌了军政大权。
掌握大权后,杨坚又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政权。并开始拉拢及培养愿意以死效忠的手下。像文臣高颍,大将军元弘、元胄,御林军首领卢贲,还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拜在杨坚门下。
第二步:除宇文氏
杨坚当时虽然把持了朝政,掌握了兵权。但是,当时宇文泰的5个儿子,在外各霸一方。还有一些皇亲国戚拥兵自重。杨坚心理也没有多少把握,感觉进退两难。不过他娶了个好媳妇独孤氏,独孤氏鼓励丈夫要大胆干下去,并说:“现在事情都这样了,你就像骑在虎背一样,十分危险,下来就会被吃掉。你千万不能优柔寡断,只有继续下去才能有出路、活路!”听到自己老婆如此鼓励和相信自己,杨坚牟足了干劲,开始着手实施。
杨坚先用计让和他平起平坐的宇文赞放弃权利,然后在没有公开宣帝的死讯时,借口召五王回长安,并缴了他们的兵权。这下可把五个王给气的要死,便开始想办法找机会把杨坚弄死。赵王宇文招设计一场宴席,在王府中埋伏下死侍,邀请杨坚来王府。并在杨坚来的时候只允许两个人进去,并只能在门口,不能进来。
宴席时,赵王对杨坚十分客气,直到赵王两个儿子捧着甜瓜请杨坚吃,赵王用佩刀切开甜瓜,递给杨坚,右手一只攥着佩刀。在门口不能进来的元胄感觉不对劲,闯进宴席和杨坚说:“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丞相处理,请您赶紧回去吧!”杨弘强行拉着杨坚离开,迅速出门,赵王带着武士追杀,还好元胄用身体挡住大门,赵王出不去,杨坚才有惊无险的回到府中。
随后,杨坚便以谋反罪杀了宇文招、宇文遒,其他三王也很快被除掉。这样,宇文氏的势力基本上消灭完了。
在势力基本稳定后,杨坚又废除周宣帝时的严厉刑法,停止洛阳宫的营建,平定地方上的军阀王谦等人的叛乱,废左、右丞相设置,只设大丞相,不久改称相国。废除所有对汉人的赐姓,恢复原来的姓。这一系列措施让杨坚得到了广泛支持。
公元581年,杨坚派人为周静帝写好退位诏书,逼其退位,然后惺惺作态穿上了黄袍,登上皇帝的宝座。杨坚能布局如此久,没有被宇文氏杀掉,说明宇文氏的气数已尽。与其说杨坚处心积虑篡位,不如说杨坚手段高明,心思缜密。
大家都知道,隋王朝的江山是由杨坚一手创立的,那么杨坚是凭什么创立的隋王朝的呢?刺史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分析。
第一点:杨坚的背景
杨坚出身于公元541年,他分别经历了西魏、北周两个朝代八位皇帝。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是个乱世时代。那时的北方政权掌握在少数民族统治者手里,而汉族的政治精英已经进入了少数民族统治政权核心中,而杨坚家族就是其中之一。而杨坚的父亲叫杨忠,乃是建立北周的功臣,做过小宗伯、大司空、柱国将军,之后被封为随国公,多次率军大败齐军,攻陷北齐二十多座城池。杨坚父亲死后,杨坚世袭父爵,真正的掌握了权力。
第二点:杨坚的性格
杨坚小时候生长于寺庙中,素衣素食,生活节俭,养成了崇尚节俭的性格。从个人感情世界来看 ,他既有冷酷绝情的一面 ,又有对父母的挚爱和对其妻温情的一面 ;从经济角度看 ,节俭与贪吝的性格并存 ;从用人为政方面看 ,统治前期知人善任 ,后期多疑善猜 ,终受蒙蔽 ;从统治手段来看 ,血腥残忍的性格表现得尤为充分 ,但也偶发仁恻之心。隋文帝的矛盾性格使他在治国施政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他的性格特征渗透到他的政治活动中 ,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影响。对于隋文帝杨坚的性格 ,前人也曾予以了一些评述。《隋书·高祖纪》中用了“性严重、外质木而内明敏、有大略、务存节俭、自强不息”及“天性沉猜、喜怒不常、过于杀戮、雅好符端、暗于大道”等等词句来描绘隋炀帝杨坚。
第三点:北周的情况
宇文邕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生活非常的节俭,而且是一位非常有政治才能的皇帝,而且他不止能文还能武,非常的善于打仗,经常带领军队讨伐敌人,或许是上天嫉妒他的才能吧,他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宇文赟,宇文赟即位之后非常的荒淫无度,整天沉迷在花天酒地之中,和自己的父亲完全不一样,没有一点政治才能。更不要更不要说领军打仗了。
综上所述刺史认为隋王朝的江山是通过杨坚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自己得背景以及北周皇帝的无能,最终成就了隋炀帝杨坚,成就了大隋王朝。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长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宣帝。此人似乎神经不太正常,他同时娶了五个皇后,正后杨氏是杨坚的长女。宇文赟在位仅一年就传位给八岁的太子宇文衍,自己自称“天元皇帝”,仍旧执政,让岳父隋公杨坚挂名“四辅”,却不授权。公元580年,宇文赟突然暴病而哑,口不能言,郑译,刘昉等因杨坚是皇后之父,急召杨坚入殿侍疾,当晚宇文赟死,年仅22岁。杨坚秘不发丧,先矫召以自己为“总知中外兵马事”,十天内,将军政人事等安排就绪,才宣布宇文赟驾崩,幼帝宇文衍正位,尊嫡母杨皇后为皇太后,只外祖父杨坚“假黄钺,左大丞相,百官总己而听”。从这时起,北周朝廷大权才落入杨坚手中。杨坚以无功外戚,骤然得势,北周宗室与鲜卑老臣,以及汉族官员久与宇文氏沾亲带故者,自然不服,于是纷纷起兵反抗,声势最大的是相州总管尉迟迥,青州总管尉迟勤叔侄和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前二人六月起兵,八月败死。司马消难则兵败奔陈。其次,益州总管王谦及归附王谦的沙州氐帅杨永安,八月起兵,不出三月亦败死。周室五王被骗至长安,后来都因谋诛杨坚被杀。同年十二月,杨坚讨平朝廷内外异己分子,逼周静帝宇文衍拜自己为相国,总领百官,晋爵隋王。至此,禅让道路基本铺平。公元581年二月,周静帝下心乡逊居别宫,命太傅杞国公椿奉册,大宗伯赵煚奉皇帝玺绶,“一依唐虞,汉魏故事”,禅位于隋王杨坚。隋王谦让三次,才接受册玺,进入临光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年号开皇。以独孤氏为皇后,以长子杨勇为皇太子。改封长女即北周皇太后杨氏为乐平公主。幸存的周室诸王一律降爵为公。封外孙周静帝宇文衍为介公。同年五月,派人暗杀了宇文衍,又为之举衰,葬于恭陵。历代以“禅让”这种方式取天下者,都要经历长期的专政过程,以便消灭异己,威震同僚,然后才逼迫孱主孤儿“禅位”。而杨坚仅在周宣帝死后才侥幸获掌朝政,过了八个月之后便篡周称帝,时间之短,得国之易,古今少有。大概因为北周为关陇汉人和鲜卑人共同立国,汉鲜矛盾和各种势力纠缠复杂叠加在一起,造成宇文氏政权外强中干,被杨坚抓住机会,钻了空子,才造成这样的结果吧。
此问,我来答
隋王朝的来历比较远,这得从北魏说起。
隋杨基业的萌芽
北魏时期,北魏统治者在国家的北方建立了六大军镇,那个时候的军镇不是我们如今的“镇”级行政单位,而是“军区”,有点儿类似于前些年我国的“成都军区”,它们应该是同一级别的。
这六大军镇的军队后来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六镇起义”,六镇起义虽然被尔朱荣镇压收编,但从武川镇这个地方走出了一批青年军官,这一批青年军官中,就有一个人叫杨忠。
北魏分裂后,武川的这一批军官跟随宇文泰建立了北周。北魏分裂为了北齐和北周,齐强周弱,北齐高欢为了消灭宇文泰,发动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宇文泰在困境中,创立了著名的府兵制,设立了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以抵抗北齐。
前文提到的杨忠正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也是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家正式有了篡权的资本。隋杨基业萌芽。
杨坚篡位
北周出了一个非常厉害的皇帝,北周武帝,北周武帝打败了北齐,统一北方,可这时候北周武帝却死了,留下一个极为顽劣的宣帝。宣帝有五个皇后,其中一个就是杨坚的女儿,宣帝顽劣,其它四个皇后就经常和宣帝疯玩,而杨皇后出自杨家名门,教养极好,娘家又是大将军府,不愿与宣帝疯玩,宣帝就想当着杨坚的面教训教训杨皇后,奈何杨坚雷打不动,宣帝没辙,作罢。但宣帝心中是不喜欢杨家的。
一日宣帝带着五大皇后出游,策马百里去了行宫,但宣帝下了马就病了,不能说话。宣帝就召集身边的随臣商量辅国理政的人,恰恰这几个人跟杨坚熟悉,杨坚是外戚,但杨坚并没有多少军功和历练,这几个人就想扶持杨坚,然后找杨坚要好处。但杨坚身边有李德林和独孤氏出谋划策,杨坚不仅辅国理政,还抓住了大权。
宣帝没几天就因为高烧不退而死,留下一个8岁的静帝。杨坚在汉族大官僚郑译、李德林、刘昉、高颎,韦孝宽等人的支持下入宫辅政,总揽军政大权,从此便开始为夺取帝位创造条件。正当杨坚准备夺取帝位的时候,
亲近北周皇族的势力纷纷起兵,反对杨坚。首先发难的是相州(今河南安阳)总管尉迟迥。
与此同时,郧州(今湖北安乐)总管司马消难、益州(今成都)总管王谦,也相应起兵。杨坚针锋相对,派韦孝宽等反击尉迟迥,梁睿反击王谦,王谊等攻打司马消难,消灭了这三股反杨势力。然后,杨坚大杀北周皇族。赵王招、陈王纯、秦王贽、曹王久、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毕王贤、汉王赞等,相继被斩首。北周宗室子孙死亡殆尽,周静帝彻底孤立。大象二年(580),杨坚自称隋王。第二年二月,杨坚迫使宇文阐让位。杨坚即位,这就是隋文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谊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