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鹤断矶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黄鹤断矶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桂花酒少年游诗词?
是宋代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序)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词的译文:
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我便当场创作此篇。时为八月五日。
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买得桂花行载酒,彼时恰是少年游原文?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南宋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糖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有黄鹤2字的成语?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还有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使得黄鹤楼名声大噪。那么黄鹤楼为何叫这个名字呢?
有一本叫做《极恩录》的书中曾经记载过这样的一个故事: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位道士常来店里喝酒,但经常拖欠酒钱,辛氏倒不因为他不付钱就有任何怠慢,依然每天提供给他酒喝。
为了感谢她的千杯之恩,道士有一次在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并且说它能够下来为来客起舞助兴。从此这家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攒下了一大笔财富。
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后来在这块地上盖起楼宇,起初叫“辛氏楼”,后来为了纪念这位道士以及他的仙鹤,将其改名为“黄鹤楼”。另外一本《报应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这个是美丽的神话传说,虽然“黄鹤”二字的真实来由,仍没有真正的考证结果,但这样的一个故事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辛氏为人正直,没有嫌贫爱富,最终得到仙人帮助,收获了一笔财富。
简短的三个字和简单的一个神话故事,却映照出中华古代文化中浓厚的因果报应思想。如今黄鹤楼迎接着一批批前来参观的游客,似乎在诉说着好人有好报的佳话。
黄鹤楼的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始建于公元223年。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故地重游心情愉快的经典诗句?
1.
《鹧鸪天》——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夫妇曾居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了那里,再次回到故地,相思成灰,悲从心来。
回到昔日居住的房屋,再到亡妻的坟前,风景依旧,只是佳人已逝,曾经以为最平常的日子再也无法重现了。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情之一事最是刻骨铭心,无论过去多久,心中的爱意历久弥新,难以忘怀。

2.
《江楼旧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这首诗作于赵嘏进士落第东归返乡之后。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诗人故地重游,登上曾经和朋友一同游玩过的高楼,眺望江上月夜的美景。
虽然还是那座高楼,还是那一片江水,还是那一轮明月,景色和当年所差无二,可是如今只剩赵嘏孤身一人,于是倍感凄清的他发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3.
《唐多令》——宋·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距上次安远楼已有二十年,故地重游,还有故友相伴,本该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时候,可想起当年的情景,刘过忍不住伤感了。
想当年,刘过还是热血少年,踌躇满志以为自己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可二十年过去了,双鬓已经斑白,当年的理想却还没有完成,还在繁杂的世事里磨灭了曾经的豪气。
物是人非令人心伤,但景色依旧人依旧唯独丧失了当年的心气,更是令人伤感。
黄鹤楼的历史?
黄鹤楼历史:黄鹤楼原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为了军事目地而建。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 ,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黄鹤楼从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 。《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至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 ,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因山”、“因仙”两种说法。 “因仙”一说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以得名。一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这些神话传说很有趣,也很动人,但都不是黄鹤楼楼名真正的由来。历代的考证都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最初是作为瞭望用的“军事楼”。唐《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二十七·江南道三》:“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西晋统一后于是变成了一处观赏楼。因为黄鹤楼最初建在黄鹤矶,所以得名黄鹤楼
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黄鹤楼经历和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列重大事件:三国鏊兵、岳飞抗金、天王进城、辛亥首义、铁军北伐、武汉会战……承载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见证着武汉古往今来的发展史。
黄鹤楼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瞭望塔,直到唐开元年间,一个叫崔颢的诗人成全了黄鹤楼,反过来黄鹤楼又成就了一代诗人崔颢。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有一个传说是古代武昌蛇山上有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老班不收其酒钱。道士为感谢辛老板的千乘之饮,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此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劝酒。
从此酒店生意红火,辛老板也靠此发了财。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走了。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鹤断矶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鹤断矶头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