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学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记和礼记的区别?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
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学记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吗?
在论述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时,《学记》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服务政治,提出“建国为君,教学为先”以及“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思想。
统治者要想感化人民,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必须通过教育;而要建设国家、统治人民,也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从中可以看出,《学记》所主张的教育目的有两个:
一是培养具有“建国君民”能力的统治者;
二是要“化民成俗”,把人民教化成“安分守己”的顺民。可见,“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将教育与政治、社会高度结合起来,把教育当成政治的重要手段。
《学记》里有哪些优秀的教育和思想?
《学记》阐述了:教育的功能;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
1. 教学相长
2. 尊师重道
3. 藏息相辅
4. 豫时孙摩
5. 启发诱导
6. 长善救失
拓展资料
《学记》是先秦儒家典籍《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孟子学生乐正克所作,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关于教育教学的论文。全文只有1200多字,言简意赅,是对我国先秦时期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凝练。
《学记》先秦时期学校教育方面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概括为“四兴六废”。教育的成功经验在于“四兴”。即防范于未然,及时进行教育,循序渐进而不揠苗助长,博采众长以借鉴、补正。这四点是教育兴盛的成功之道。与此同时,需要避免亡羊补牢、学习起步时间过晚、教学进程杂乱、教学秩序不好,闭门自学而不相互切磋,不尊重朋友而违背师教、闲逛而荒废学业,“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学记藏息相辅原文?
藏息相辅: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译文】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在这里作为比喻讲解教育原则,即不能死记硬背,教师的讲解要与个人的理解相结合才能消化知识的原则。
学记原文 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
你读过战国末期的《学记》吗?你觉得现代的老师与古代的老师比怎么样?
我是沫白。我来回答。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
古代的学校,不像当今这样是义务教育,古代多为精英教育。
在古代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学习的。一般是由富贵人家在自己家里聘请考试前来讲学,或者是由老师开办私塾招纳学生。
在当时,能读书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因此对老师学历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古代当老师只需要秀才就可以了,秀才的学历相当于当今的小学毕业。
不过,就算如此,考上秀才的人数也是十分少的。古人大多都是一字不识。
因此,古代秀才的地位是要比如今大学生还要高的。
古代的读书人地位是很高的,在古代很讲究尊师重道,老师可以随意责罚学生,学生不得反抗。而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权不断的完善。老师已经不能随意的责罚学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记》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