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踏莎行雾失楼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踏莎行雾失楼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踏莎行一词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夕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踏莎行》写于秦观晚年由处州又被贬到郴州后写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夕阳暮。”诗人有意识的将杜鹃的原有象征与薄暮的意象作有机的联合,独处“孤馆”,遭受“春寒”,耳边传来杜鹃“不如归去”的哀啼,眼中所见夕阳西下的暮色渐深的景色,使作者从生理到心里都感到寒冷。词人笔墨沧桑凄婉,被贬郴州时的孤独处境和屡遭贬谪而产生的不满之情在这首词中得到很好的印证。这首词最能代表他晚年的哀苦心情。
踏莎行有哪三绝?
在湖南郴州有一个“三绝碑”,所谓“三绝”即秦观的作词、苏东坡的跋、米芾的书法。
众所周知,秦观,字少游 ,他是苏轼的门生,相当于苏轼的学生。秦观写了一首词,老师苏轼非常喜欢,在秦观去世后,苏轼将其中的句子写在扇子上,以示不忘。
秦观被贬郴州时,写下的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的词有什么特点?请分析一首代表作?
秦观的词,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善用反问句式。如果看过秦观的词就会发现几乎半数以上的词作都是带有问句的。
此外,别人还如此评价秦观:
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传也。
别人靠的是才,而秦观靠的是心。而且秦观的这种词心别人是学不了的。
而秦观的善用问句这一特点跟他的独具词心有没有联系呢?我们可以看一看秦观的这首《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楼台在古典文学意象中象征着一个人的理想,首句“雾失楼台”,就暗示了一个人失去了理想,深处迷雾之中。而“津渡”代表着方向,在月色下迷失了方向。前两句就代表了一个人失去理想,找不到方向的困惑和迷茫。
“桃源望断无寻处”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刘子骥寻找桃花源,未果,最后病终。后来没有再寻找的人。这句话表示了没有理想、找不到方向,最后甚至连勇气都丧失了。
上阕最后两句为前面描绘的悲剧人物增添了一层凄凉的氛围,王国维先生对此也有很高的评价: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句,犹为皮相。
王国维先生认为这两句最是词作的点睛之笔,甚至嘲笑苏轼赏识的是这首词的最后两句。
而下阕开头两句化用了“绎寄梅花”(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鱼传尺素”(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说朋友之间的交往。他想要向朋友倾诉什么呢: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善于用抽象的情丝与具体的景物互相发生比拟来表达情感。如他就曾经写过“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花”、“雨”是具体,而“梦”、“愁”就是抽象。在这首词里,秦观把失意之人的愁苦比做砖头一样可以堆砌,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结尾两句,带有一定的困惑性:郴江究竟幸运还是不幸?说它不幸,它发源自郴山,说它幸运,它又离开郴山的怀抱,流下湘江去。
它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运,这是一个无解的答案。人类有一些问题,常常困惑,感到无能为力,没法掌控,甚至找不到一个答案来解说。就像屈原的《天问》,我们无力回答,就想要上天入地探索。
秦观的这首《踏莎行》运用反问的句式,给人一种词心作家的锐感,一种人生的深入的、细微的体察。
注:全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在此感谢图片提供者。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他才华横溢,文采飞扬,是苏东坡最得意的学生。在诗词创作中,善于学习汲取百家之长而独树一帜,以一种凄婉清丽的风格将婉约词推向文学巅峰,被推崇为“婉约之宗”。
他的词风委婉含蓄,感伤凄美,语言清丽雅淡,音律谐美,情韵兼胜,文字工巧精细等特点。他的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
一个人作品的风格,往往与他所处时代和本人品性有很大关系。年轻时的秦观,性情豪爽,胸怀壮志,苦读兵书,梦想有一天能驰骋疆场,建立不朽的奇功伟业。然而,现实很残酷,他37岁时才中进士,到43岁才在朝廷谋得秘书省正字一职,不久即被卷入新旧两党政治斗争。因深得苏轼赏识,随着苏轼等屡遭迫害,秦观亦受牵连,先后被流放到郴州(今属湖南)、横州(今广西横县)和雷州(今广东海康)。
同样是屡遭迫害被流放,身处逆境,但是他们面对挫折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苏轼面对挫折,乐天知命,旷达不羁,对生活、对未来仍充满信心。而他缺少老师苏轼那样宽阔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念,因此,一旦希望破灭,就会异常失望和痛苦,甚至被贬到雷州时,曾自作挽词,丧失生活信心。因此,他的词中也时常流露出一种绝望的哀伤,我想这与他的经历和性格特点或许都有关系。
比如,他在《南歌子》中“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令鸡催起,怕天明。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这首词中“迢迢”、“淡淡”叠词的运用,渲染一种惨淡的美,而“怕天明”是怕梦醒之后的凄清,有一种深沉的哀伤。特别是最未一句的“残月”、“带三星”,读来让人顿生凉意。他词中委婉含蓄感伤凄美的词风,由此可见一斑。
秦观一生诗词颇丰,虽不能说篇篇是精品,但被人称颂的代表作品也很多。有大家熟悉的《鹊桥仙》、《梦扬州·晚云收》等。下面,就浅析他的这首《梦扬州·晚云收》。
梦扬州·晚云收
秦观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译文
傍晚时分,柳塘岸上,蒙蒙细雨刚停。去年南飞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虽然,是杨柳依依的春天,却让人仍有秋意寒凉的感觉。小栏外面,春风轻柔,透过绣帏散发着诱人的浓浓蜜香,而自己心里却没有一丝甜意,恋人说到江南一带去了,可江南那样遥远,到底在何处呢?正苦苦地想着,耳边又传来鹧鸪讨厌的啼叫声,更使人不胜忧愁。
时常想起,曾经陪你一起游玩。为了报答你优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声,我用丽锦为你缠头。我迷恋酒色,是因为你而长时间淹留在扬州。我经常骑马游玩,直到很晚才喝得醉醺醺回来。每当抬头望翠楼时,总会想起你卷起帘子在等我。只可惜你我远隔千里,难以相会。想你想得我心烦意乱,只能在梦中频频与你相会了。
分析:
《梦扬州·晚云收》是一首咏离愁忆往事的词。表现了主人公离别情人的愁怅和对往日生活的留恋。词的上阕,写绣帏中对情人的思念,下阕主要是借杜牧诗意表达了对“丽锦缠头”、“殢酒困花”放荡生活的回忆。
上阕写引发对情人思念的时节及环境气氛。开头三句写:傍晚雨后初晴,浓云散去,柳塘畔烟雾般的濛濛细雨刚刚停止。之所以要选择“柳塘、烟雨初休",一是因为烟雨后的柳塘春意更浓,二是“柳塘烟雨”意境优美别有景致,对全词的气氛和整个诗境起到了烘托渲染作用。下面两句,“燕未归”显然是早春,“恻恻轻寒如秋”正是春寒料峭,犹如秋之薄凉。
下面四句写了她走到室外,倚栏远望,轻柔的春风吹来,透过绣帏。浓浓的花香,沁人心脾。这几句中,不仅写出了室内外的冷暖差异,同时也写出了思妇感情的变化。正值少妇凝神思念之际,忽然传来鹧鸪的啼声,把她从沉思中唤醒。一个“破”字,凸现画龙点睛之笔。
下阙主要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前三句“燕游”、“妙舞清歌”、“丽锦缠头”都是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下面两句明确道出了“十载淹留”的原因。
接下来三句是对自己往日的回忆,概括了当时生活状况。酒醉而归时用马鞭拂拭着脸面,醉眼朦胧的向楼上观望,看见“帘卷金钩”,想你翘首以盼的样子。最后三句是没有了欢乐的时光,离情别绪缠绕心头,只有梦中才能时常回到扬州,重温旧梦。而秦观的故乡是扬州,因此对扬州挚情颇深,如今,远离家乡,不知何时归,所以常常梦见扬州。
这首词,不仅充分体现了秦观的词风凄婉清丽,音律谐美,情韵兼胜,文字工巧精细,而且意境优美,读后,宛如喝过一杯清茶,清淡悠远,余味无穷。
结语:
秦观,作为一代婉约宗师,在宋代词风的演变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词风对后来者有很大的影响,包括李清照等。大文豪王安石虽然在政治上与他不和,但对他的词也是倍加称赞,有“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之说。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也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张炎《词源》中更是盛赞秦观的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是苏轼的学生,他的风格是婉约派。
大家都知道,宋词分为两派,一派是豪放派,另一派是婉约派。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他是秦观的老师,但他也写出过很多婉约的词。比如:苏轼悼念亡妻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的词也有哀婉写法。
这首词是苏轼为自己死去了十年的亡妻写的悼亡词。感情真挚令人感动。苏轼和亡妻相隔阴阳,茫茫的时间岁月已有十年了。不经意时,往事却时时出现在眼前。难以忘却。千里外的孤坟离我这么远,我想与你诉说我的心里凄凉,都无处去说。纵然我们现在真人相见,你也不能认出我了,我现在已经是老的脸上黑乎乎的就象似佈满了灰尘,鬓发苍白没有了年轻时容颜。
我时常做梦,在梦中忽然回到家乡,看见你在窗下梳妆,你旧时模样,我们相互看着,流下了眼泪。谁料想到最伤心的就在那明亮的月夜下矮矮松山岗上。(这山岗似乎就是千里孤坟的地方。
秦观的鹊桥仙的写法与苏轼的悼亡妻非常相似。秦观写出了美好的爱情,和‘爱情观’。秦观因一个鹊桥,联想到了青年男女在鹊桥七夕相会,寓言传说,写出宋代男女爱情。纤细的云变换出各种形态,飞星传递爱情消息。银河遥远也不能阻隔。金风玉露一相逢,两个相爱的恋人如此美好的爱情,虽难得相见,不能向常人一样,天天相见,那又何妨。这对恋人的爱情,又胜过多少人间的爱情呀!
这对恋人柔情似水,爱恋如痴如梦。但分手返回曰子已到,不忍在回看这鹊桥来时路,衰怨的情缩到此嘎然而止。词人用近似悲壮而又宽广的胸怀,劝解双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赤热的情怀。也写出了美好爱情的真谛。
这首诗的写作形式是婉约的,述说的意义,1、用一句词话表明“金风玉露”这对爱人的美好。2、不忍的离别。3、抒发了宽广情怀。写出了对爱情珍爱的态度。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作为北宋文学史上最为知名的宋词名家之一,秦观在后世拥有极高的人气。他本身就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当时就已经为人所注意。而他所写出的一首咏叹七夕的宋词,其中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是流传甚广。
《鹊桥仙》是秦观词中的绝作。它歌颂了牵牛织女坚贞、真挚的爱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问题的看法。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相逢,下片写离别。上片开头三句,写牵牛织女相逢的情景。天空的朵朵细云或飘或聚,或行或止,变化无穷,摇曳生姿。明写 “纤云”,暗指织女。与此同时,一颗“飞星”突然划过天空, 这是怀恨的牛郎像飞星一样急切地奔去约会。宽阔的银河阻隔了他们爱情的道路,急于相见的心情,使他们更觉“银汉迢迢”。
秦观的词带有浓厚的感伤情调,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婉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既容易引起封建社会一些怀才不遇的文士的共鸣,词的艺术成就又高,因此,他向来被认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对后来的词家,从周邦彦、李清照直到清代的纳兰容若等,都有显著的影响。
秦观词中对于他自己的或是他所关怀的人物的不幸遭遇,往往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抱怨态度。向来文学史上一些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被排挤的文人,往往把自己的命运同一些在封建家族内部受歧视的妇女联系起来看。秦观在前期的漂泊生涯中,思想上不免受到那些聪明而不幸的歌妓的影响,后来又遭到当权派接二连三的打击,他词里这方面的表现就更集中。这些作品在引起人们对于不幸妇女的同情和暗示人们以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这两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代表作品有《雀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是秦观的代表作 之一 ,描写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星前月下的美满会合和离别时长期怀念,它实际是以超人间的形式表现人间男女的私自结合,在当时严酷的封建统治之下,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感人肺腑。
上阙开始写云轻柔多姿,变化巧妙,表明织女手艺精巧绝伦,这样世间无双的女孩子,却不能与相爱相亲的人共享美好生活,连在夜空中的星星好像都在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接着写这对久别的情侣终于要在金风玉露之夜相会了,这次美好的相会,绝对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约会,热情讴歌了互忠对方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下阙写两情相悦的聚会,柔情蜜意就像悠悠无语的流水,缠绵温柔。一夕佳期如梦幻,相见恨短,才见又分离,令人噓唏!相见时难别亦难,别时容易见时难!回顾佳期相会,似真似假,如梦如幻。同心而离居,无限心酸泪。作者笔锋一转,突然代表着一对相爱的人发出他们内心深处遏制不住的最强爱情宣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向天上人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 只要是彼此真诚相爱,纵然时空相隔,天上掉下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整首词通俗易懂,自由流畅,又婉约蕴藉,余味无穷。尤其是尾句一出,立刻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踏莎行雾失楼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踏莎行雾失楼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