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道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道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有一天能修仙,普通人的机会大吗?
能不能修仙是要看灵性的,如果有灵性就容易开启大智慧,灵性越强越容易感知大自然的气息。所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灵性的人只要接触到这些道理就会有感悟!无法感悟者说明灵性较差,但用心去感受也会有所得
视频加载中...没有什么稀罕玩意是大白菜的,任何时代都会有出类拔萃的精英,也同样会有普普通通的人,即使有一天灵气复苏,更多的人可以修行,那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心态放平些,一切都会如常进行。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惊天动地是活一生,平平淡淡也是一生,机缘到了该选择什么样的路子就自然选出来了。
宇宙就是“修灵世界”,人类渴望的仙境是天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活在单一的快乐的情绪体验中。
灵魂修行则是追求多元的情感体验,修至神性人格超越时间轮回过去与未来只有当下这一刻的实相感受。
每一刻都是在跟随宇宙既定规律演化出来的剧情体验情感
万物中以人为修仙最佳的容器。人身难得。有了人身闻道难。有了闻道,知道难。知道了以后悟道难。悟道了以后修道难。修道以后证道难,证道了以后行道难。能行道成功这才圆满。但是每过一关都会淘汰很多.
人体就是一个修仙机,什么荣华富贵,什么艰难困苦,是人类修仙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修仙,就是灵魂上天堂,而不是灵魂下地狱,所谓的仙,就是灵魂上天堂乛,就成仙乛,所以人人都在修仙,成仙后,灵魂可以永生,就是整个宇宙都灭亡乛,上天堂的灵魂依然可以生存下去,直到,下一个宇宙的开启,开启的权力在上帝,开启新宇宙的密码在造物主手中,
为什么很多人都为老子学说所折服,却依然活的那么累?
高傲的洋葱,卑贱的红酒。高傲与卑贱,都是内心烦恼的修饰。诚如老子学说,上善若水,离于高傲与卑贱心,住于谦卑与平等心,随缘出入,于心不动。然,知道易,行道难。虽知天外事,心落红尘间。
老子学说,大概是指道德经吧。老庄学说是思想哲学,并不是什么速成宝典或攻关秘笈。更不是厚黑学。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曾经无数次被验证过。很多小人为了当时得过且过,亦或是为了多些即得利益,做了不该做的事,无奈用后来的大部分时间去弥补。而彻底变成恶者。
所以,只在嘴上喜爱老庄学说,而不是用心理会,并照此去实践是大多数人的习惯。这些人也是常人,往往认为按道德经去做甚为吃亏,但承认其道理应遵守。正因为都希望别人去遵守,而自己才能随和。又看到没几个人这样做,才会很矛盾很痛苦,怨声载道。
只有真正读懂了老庄的哲学思想,并按照去要求自己的人,才能无论何时何地何事,皆自由自在,从心所欲。免去世俗烦恼,成为真人。
为什么说读懂了道德经就超凡入圣了?
道德经不是简单的读懂,而是要去实践去修行,他是指导修行的。
完全读道德经,一定要读原文,不要去读注解。这样一开始很慢,但一旦懂了那怕一句都会觉得收获特别大。
主要是因为现在足协道德经的基本上都在盲人摸象,甚至胡说八道。比如说无为而无不为,在主流的解释:只要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成了。这种解释显然与常理不符,肯定是胡说的。
《道德经》由老子所著,老子道教创始人,传说化身为太上老君,三清的老大,书的作者都成开天辟地的上古神仙了,读懂了道德经的人自然不是"凡人了",想想要是古代的话,也许只有老子的弟子才能读道德经。
《道德经》全书共5000余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全书言简意赅,内容极其丰富,博大精深。探究了宇宙和万物的起源,提出了"道" "自然" "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
其实《道德经》主要论述了三点,宇宙、人生、政治。
一、 老子谈宇宙
开篇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飞常名"
翻译: 第一个"道":动词,表达,道明的意思,第二个"道":规律,第三个"道":也是规律的意思。第一个"名":东西,起名,第二个"名":名字,第三个"名":也是名字的意思。即:可以用语言表达的规律就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可以叫得出的名字,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
读懂这里就可以明白,"道"能演化万物,虽然我们看不到它,摸不到它,但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好多只能意会不能表达,读了道德经后你会有感受的。而且要顺应大自然,顺应规律。
二、老子谈人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翻译:"上善":道德高尚的人。即,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样。水善于施利于万物而不于万物相争,安居于众人所讨厌的低洼之地,所以水的行为差不多符合道的原则。
很多室内都有"上善若水"的书法,老子告诉我们水的性格、品德和行为,我们可以学习到:水滋润万物,又不与任何事物相争,处人之所恶却又清净透彻,洗涤万物,春散东凝、应时而动,不失天时的品质。我们学习水的品德,便能与大道同行,物我两忘,自然过得逍遥自在,赛似神仙。
三、老子谈政治
"治大国如烹小鲜"
翻译:治理国家就像煎小鱼那样。
读史书可知政治是残酷的,但是会治理国家(现代也更多可理解我管理企业)圣人,就像加工一道美味可口的小菜般得心应手,因为用大道去治理天下,便可以使每个人都把大道的德行置于自己的心灵之中,那么各种自私、不正当、非法的意念就不会产生。
以上,是我所总结得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点,因为整个把《道德经》翻译读懂再分享心得,需要巨大篇幅的文字来描述。总之《道德经》是哲学,指出了万事万物的本质,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一致认可,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圣经》,但此书并不是非常晦涩难懂,只要每天耐心学习一章,明白其道理,相信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会给你很大帮助,若你在效法书中所学坚持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相信会把周围很多人甩在身后,你可不是超凡入圣了吗?
圣人不会说读了道德经就超凡入圣了,只有凡人才会这么说,道德经讲的是万事万物规律,凡人认为知道了万事万物的规律就是超凡入圣了,而现实是知道了很多事情的规律未必就能运用自如,有些人性底色的东西都没有看清楚说什么超凡入圣呢?
道德经可以说当做是人生重要的教科书而已,而要做到超凡入圣没有历练的过程是基本不会的,努力吧,也许哪天积累了就顿悟了!
要是读懂了道德经,就成为了圣人,那么圣人就会多如牛毛,又有何用呢?物以稀为贵,问从古到今又有几个圣人呢?
道德经这本书,我试问一下,又有几个人能说自己全读懂了呢?即使你说自己能读懂了,能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
问题是我们人容易悟道,然而行道却非常艰难,实际老子从这本书中,也明确的告诉我们,要想成为圣人,实际上是非常难的。
人一生追求的是什么?无外乎,一为名,二为利,三为尊重。
就拿名来说吧!老子也告诉我们,我们是可以追求名利欲望的,如果没有名利和欲望,我们就没有动力,那么世界就没有发展。
但是欲望这个度,非常难把控,即使你读懂了道德经,其中的道理你也非常明白,但是做起来呢,你做得到吗?懂得知足常乐,懂得适可而止嘛?
好多达官贵人,好多上层领导,不就是因为?对这个欲望没有把控住吗?最后导致身败名裂,难道他们就不懂得道德经其中的道理?我可以肯定,好多人都读过道德经,都知道其中的道理,读懂了就一定能成为圣人吗?
就是观古论今,也没有几个人能达得到圣人这个标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悟道容易,行道难。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十六国时期的王猛,房玄龄、他们都号称一代名臣贤相,他们也懂得道德经中的道理,但是他们修行起来,都没有达到圣人的标准。
老子也在书中这样写到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揭而怀玉。
老子说:我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实施。但是天下竟然没有谁能够理解,没有谁能够施行。我说的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通过这段解释,老子也知道,将来有好多人,会把我的意思理解错误,偏离我所说的正道。
正是由于他们理解错误,离我的正道越来越远,成为圣人,谈何容易?
老子说我把道德经这本书,说的有根有据,深入浅出,大道至简,我把它解释得非常简单,就是恐怕后人把它理解错误,说这个圣人是不可能实现,也不可能做到。
难道老子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怎么知道我们会把它理解错误呢?老子未必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却有洞察世事的学问,他唯恐我们把它的道理理解错,所以事先有言论。
就算我们不理解错误,但是真是让我们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困难在于我们的欲望过多,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现在好多人,就是把简单的道理,说成大道理,说的越深奥越好,让别人觉得他的文化有多高?水平有多高?
所以说,如果每个人阅读了道德经,就算明白了,其中一句话的道理,你去实行了,那也算是难能可贵。比起来那些说的多,做的少的,你就是圣人,你就是小区域的圣人。
大的圣人,我们做不到,我们可以做小区域的圣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算读懂了道德经。
通过原文中的这段话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对道的理解,真是千差万别,有相信的,有疑惑的,有一点也不相信的。老子说,这很正常啊!如果每个人都理解了,这还叫道吗?所以说不笑不足以为道!
你可以相信,可以不相信,但道它是客观存在。
日本的稻盛和夫,他对道的理解就非常深刻,他去实行了,也去行道了。
他说:我的一切财产,都不属于我自己,这些财产,只是暂时让我来保管一下,为了是让我为更多人服务,造福更多的人们。
稻盛和夫已经深刻悟出了道德经中的道理,做到了知行合一,认真地去行道了。
所以说道德经中的道理也不是很难,关键是世人放不下,其中的名利欲望,放不下这些不属于自己的一切,我们只不过是这个世间的过客,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承上启下,服务好我们身边的每一位人,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利己利人,这样成不成为圣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读了道德经这本书,可以让我们顿悟一些道理,修身养性,修改自己的错误,修正自己的大道,让我们知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我们不一定要成为圣人,但是我们要明白圣人的目的。
道德经这本书,有文化和没文化,都可以去读,都可以去悟道,都可以去行道,都可以去修道。
道德经中没有层次之分,没有文化高低之分,只有你是否悟道,再去修道,再去行道。
而不是为了名利之争,欲望之争,所有的纷争,都是庸人自扰。夫唯不争,天下莫之能争。
老子曾说:只有无争,才能无忧。利人就会得人,利物就会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从来没有听说过,自私自利的人,能得大利的。所以善利万民的人,如同水滋养万物而与万物无争,不求所得。
生活中,可见那些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人,事事强出头,那样只会让自己活的更累罢了,因为当你同别人争夺名利时,你也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下场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道德经虽然不能让我们成为真正的圣人,但是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局部的圣人,小圣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行道,去修道。
何为“超凡入圣”?
个人理解:“凡”为糊涂的活着,“圣”为明白的活着。
凡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业;三十岁能够学有小成;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对各种言论有所受,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孔子被誉为圣人,他自认为自己是七十岁才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这里可能有谦虚的成分在里面,可见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由凡修圣的过程。
人一出生就从先天进入后天,降临凡尘,沾上了人间气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摸滚打爬,吃尽酸甜苦辣。
有些人离初心之地越行越远,成为迷途的羔羊;有些人惊觉又迷惑而驻足不前,成为迎风的石雕;有些人顿悟自觉而归途,成为归心的质子。
圣
圣人为公众公认的,而不是自封的圣人。
儒家圣人代表主要有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
道家圣人代表主要有黄帝、老子、庄子。
还有武圣,诗圣,史圣,书圣,酒圣,茶圣,画圣,医圣,药圣等等。
可见历史的长河中,能称圣的都不是自封的,并且圣人都是在某一领域有很深的造诣,高山仰止。
个人理解的“圣”就是超凡脱俗,自译的圣人。与凡人不一样为圣人,岂不知与人不一样的,也有妖魔鬼怪。
脱离了凡心,前方既有大道也有小道,若不自知,易误入死胡同。
康庄大道在眼前,一叶障目,去骄,去躁,去是非之心,秉承真心走,质子之心不灭。
《道德经》就是“老子”告诉了你一条自觉的道路,你照直走就行,边证边悟。
总之,超凡入圣,为真知;化圣入凡,为归真。
明白又“糊涂”活着的凡人为返璞归真,看破不说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道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道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