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勺之战是什么战争?
长勺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长勺之战的一场战役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长勺之战,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长勺之战,是春秋时期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鲁国,当时据有今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断阜(今山东曲阜),它较多地保留了宗周社会的礼乐传统,在春秋诸国中居于二等地位,但与齐国相比,其疆域和国力均处于劣势。
长勺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的公元前683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今山东莱芜苗山镇,一说曲阜北),最后以鲁国大败齐国而告终。春秋初期,刚即位不久的齐桓公,不采纳相国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于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春,发兵攻鲁,想一举打败鲁国。
长勺之战背景是什么?鲁国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战胜齐国?
长勺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在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交战于长勺,最终战事以齐国败北,鲁国胜利宣告结束。由于当时鲁国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赢了齐国,所以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对后世影响很深,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至此进入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长勺之战就是在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一场著名战役。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国君的继承人龚自久和他的儿子小白逃到其他国家避难。当时,龚自久在鲁国,得到鲁庄公的支持。内乱后,中国人民决定两个儿子中谁先回到齐国,谁就是齐国的君主。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少胜多的案例成为后世军事家研究的典范,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成了这一结局呢?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战时把握了有利的战机,战后能准确的说出胜利的原因,这三点充分说明鲁国的胜利是可预见的。
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还选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等。
在长勺之战的关键时刻,鲁国军队采用了伏击和突然袭击的战术手段,成功地打破了齐国军队的阵型。鲁军士兵的勇猛和智慧表现,加上有效的指挥协调,使得他们能够以少胜多,最终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战争结果 经过激烈的战斗,鲁国军队成功击败了齐国军队,赢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长勺之战的典故
长勺之战的成语典故:春秋时期鲁国大败来犯齐军的战役。鲁庄公十年,齐国攻鲁。鲁与齐军遇于长勺,庄公用曹刿的计谋,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齐军。战役起因:齐襄公于周庄王十一年年底被公孙无知暗杀,月余后公孙无知亦被国人所杀。公子纠及公子小白各自从鲁国及莒国返国。
展开全部 长勺之战 春秋初期,即位不久的齐桓公,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于公元前684年春发兵攻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 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深具谋略的鲁国士人曹刿自告奋勇,请随庄公出战。
在未娶哀姜之前,鲁庄公在鲁国大夫党氏之家附近建造高台,顺道就看上了党氏的女儿孟任,去勾引人家。孟任是鲁国大夫的女儿,讲究礼仪,不愿与没名没分的男人 *** ,于是就闭门不见鲁庄公。
出 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全局意思是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衰竭了。
长勺之战的交战双方是,及全过程
长勺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春秋时期的齐鲁两个诸侯国,当时他们之间的兵力相差十分的悬殊,鲁国少于齐国,几乎是一比十。长勺之战发生在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背景之下,战争的起因是齐鲁国插手了齐国的君位争夺之战,招来了后来继位的齐桓公的怨恨,酿成了长勺之战的爆发。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 骈邑晚照 | 发布于2012-09-23 举报| 评论 0 0 交战双方是齐鲁两个诸侯国,发生于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
长勺之战发生在齐国和鲁国之间,交战双方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国,齐国是当时的大国,拥有绝对的实力,鲁国自古以来就是周天子的领地,历史渊源深,虽然比不上齐国,但是鲁庄公取信于民,树立威信,鲁国实力也不弱。
关于长勺之战和长勺之战故事简要概括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