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笪重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笪重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取之于自然归于自然出处?
汉朝蔡邕的《九势》里的第一句:夫书肇于自然。意思是:世界上的万物都源于自然,那什么是自然呢?
自然在我们生活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纯天然的,没有人工成分在里面的,是大自然孕育出来的;另一种意思指的是很流畅,很放松的状态。“夫书肇于自然”中的自然指的天然的意思,那么对于中锋而言自然是什么呢?
中锋的自然在《九势》中也有相应的记载: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也就是说中锋时要在整个笔画的中心线上,不得偏离笔界线。清朝的笪重光《书筏》中写到:古今书家,同一圆秀,然惟中锋劲而直,齐而润,然后圆。所谓直就是直率,润就是有光泽,圆就可以八面出锋,中锋的圆秀不仅有立体感,更体现了有修养的美。
中锋是如何做到“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的呢?书法中最基本的就是三过其笔,首先是“逆锋起笔”,这时笔尖在外,笔肚子朝下,当到“横画直落笔,直画横落笔”时,通过手腕的用力,整个笔就被提了起来,笔尖顺势朝下,接下来“中锋行笔”时,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做到“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了。
中锋用笔时笔与中心线成直角,字有立体感,却较单调,而侧锋用笔时笔与中心线不成直角,但在笔界线内,字丰富多采,侧锋取妍。清朝的梁同书曾说过:笔提得起自然中,亦未尝无兼用侧锋处,总为我一缕笔尖所使,虽不中亦中。只要笔能真正提得起,行笔时无论是中锋还是侧锋,同样能写出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好字来。
按照自然的笔法,在自然的状态下,书写的作品自然圆润有张力,自然能抒发出情感,最终让人感受到书法的“夫书肇于自然”的内涵。
镇江历史上的四大名人是谁?
张玉书生于1642年7月22日,卒于1711年7月3日,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中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笪重光生于1623年,卒于1692年,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逸叟、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晚年居茅山学道改名传光、蟾光,亦署逸光,号奉真、始青道人,江苏丹徒句容东荆(今江苏句容白兔镇茅庄村)人,乃清朝著名书画家。
王文治生于1730年,卒于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清代书法家、诗人。
杨一清生于1454年12月24日,卒于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明代名臣。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江苏笪姓起源?
笪姓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以下是其中一些:
1. 源于地名:相传笪峰山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而笪姓的起源就与此山有关。相传在唐朝时期,一位姓笪的人家住在笪峰山下,后来便以山名为姓。
2. 源于官职:据《姓氏考略》记载,笪姓最初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当时有一位名叫笪舆的大夫,他曾担任过鲁国的卿士之职,因此后人以笪为姓。
3. 源于氏族: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笪姓是周朝时期的一个氏族,该族始祖为周武王的功臣召公的孙子笪盾。笪盾后代中有的以笪为姓,成为笪姓的起源。
虽然笪姓的起源存在不同的说法,但都与中国古代历史密切相关。无论哪种说法都充分说明了笪姓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
源流一:
得姓源于西汉,改姓所得,笪氏主要居住在今江苏句容,安徽,江西等地。清初顺治时进士、书画家兼诗人笪重光,江苏句容人,其人在当时不仅为四大书画家之一,而且有“官御史,有直名”之誉称(参见《中国名人大辞典》)。在清代中后期,有笪重光之孙笪立枢(乾隆五十七年举人)、孙女笪玘,均为著名的画家。
源流二:
出自回族,由回族中的答姓更改而来,主要分布在湖北钟祥等地。
第一楼街由来?
第一楼街是南宋名楼,“京口画楼三百所,第一新楼名喜雨”,第一楼街由此得名。
第一楼街在大市口城市客厅以东,南端出口在中山路,北端达北固山公园,是一条热闹的步行街。
第一楼街是一条镇江城里的古街,它的名字来源于南宋时期,据地方志记载,南宋嘉定年间,镇江郡守史弥坚在千秋桥南建一楼,名喜雨楼,其名称是因为开工之日,久旱的镇江忽然下起雨,到收工之日,又逢下雨,于是,他就命名这楼叫喜雨楼。
诗人戴石屏赋诗祝贺,因诗的开头两句是:“京口画楼三百所,第一新楼名喜雨。”第一楼街由此得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笪重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笪重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