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虞允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虞允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赞扬虞允文的诗?
赞扬虞允文诗有宋代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绍兴三十一年冬,虞允文击溃金主完颜亮的部队于采石矶,这是一次关系到南宋朝廷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朝野振奋,国人欢呼,张孝祥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此诗赞扬虞允文。
虞允文的后代姓宋吗?
虞允文墓由世袭护墓人宋氏历代守护。虞允文死后第四年(公元1178年),宋孝宗下诏,指派宋氏家族开始负责守墓。从那时起,宋家世世代代为虞允文守墓。在宋家的传人叫宋克成,是已逾古稀的老人,他的爱人叫李正南,他们的儿子叫宋健彬,他们守墓已有六十多年了。皇帝下诏制定的,所以虞允文后代不姓宋。
虞允文最有名的词?
《辨乌赋》《诛蚊赋》。虞允文文采出色,主要作品为奏疏类散文。他不仅诗文出色,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明代书法家吴宽在《跋宋虞忠肃公手帖》中评论其书法“词语详雅,气象雍容”。
虞允文打退金兵是否属于侥幸取胜?他未得圣旨便主持军务是否属于越权?
采石之战,是南宋生死存亡的一战。
指挥采石之战的虞允文根本就是武将,他只是代表朝廷去犒师的,其实就没有指挥权。但是形势危急,虞允文顾不上那么多了。当时有人对他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倘有人背后说公的坏话,公难辞其咎。”这是告诫他,您别越权了,指挥作战不是您的事。虞允文听罢大怒,斥责道:“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为什么采石的宋军群龙无首,没有一个大将呢?
说起来比较尴尬,前任大将王权被解职,后续大将李显忠还没到任。朝廷先派虞允文前往犒师,结果一不小心,让这个书生赢得军事史上不可思议的一场胜利。
是不是侥幸呢?还真不是。
当虞允文到了采石时,发现形势比想象的要严重一万倍。金人已经把采石作为渡江登陆点,金帝完颜亮亲自押阵,在对岸已集结四十万大军,随时可能渡江。而采石的守军群龙无首,全无斗志,毫无军纪章法。
这个情形下,虞允文挺身而出。他把所有将士召集起来,共有一万八千人,马数百匹。他在诸将士面前慷慨陈辞,勉以忠义,指着带来的犒军物品道:“金帛、告命皆在此,以待有功。”这些将士多是爱国志士,见这位参谋军事挑起重担,纷纷表示道:“今既有主,请死战。”
此时虞允文收到准确的情报:金兵将于第二天渡江,先渡江者赏黄金一两。他马上布阵,他令骑兵、步兵列阵于江岸,把水师分为五队,一队驻守中流,两队分驻左、右两侧,另两队船则埋伏于小港内,作为机动部队。
金兵果然如期渡江,数百艘船浩浩荡荡驶过来。尽管宋军水师在江面阻击,仍有七十余艘敌船冲过江登陆。金兵登陆后,发动猛攻,宋军防线招架不住。虞允文见势不妙,驰入阵中,勉励宋军统制时俊说:“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耳。”时俊听罢,当即挥舞双刀,身先士卒,奋勇前驱,遏制住金兵的攻势。
与此同时,江中激战正酣。宋军水师在船只性能上要优越于敌军,所用的船称为海鳅船,采取冲撞战术,犁沉敌船无数。采石矶水战一直打开天黑,此时金船损失过半,仍然不肯退却。
关键时刻,正好有一支从江州溃败的宋军逃到采石,虞允文乘机将其招来,授予旗鼓,命他们从后山出,摇旗擂鼓。金人大恐,以为宋军援兵已到,遂无心恋战,调转船头逃去。虞允文又命水师以强弓劲弩尾追射击,大败金兵。
这就是宋金战争的转折一战:采石大捷。如果没有虞允文拼死抵抗,长江防线一旦失守,大宋去矣。从此役经过来看,没有多少侥幸的成分,全靠拼死。
要知道,虞允文能够取胜,绝对不是靠侥幸,而是靠完美的、一环扣一环的计谋,击金兵于半渡,而且还使用高科技武器“连弩”打击,最后才取得胜利。虞允文是派过去的监军,他到达军队的时候,主将还没到,但敌人已经打过来了,所以原则上,虞允文这个时候可以率领将士展开战斗,不属于越权。
▲ 虞允文雕像
众所周知,金国灭了北宋,将徽钦二宗俘虏到北国,宋高宗赵构在南方称帝,建立了南宋小朝廷,虽然有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力主北伐。但是,由于宋高宗赵构的私心以及南宋朝廷的软弱,导致岳飞惨死风波亭,当时宋朝朝廷中的大臣认为,只要杀了岳飞就可以换得宋金两国之间的和平,而此后,只要每年向金国进贡,就可以好好享受江南的温柔乡。
但是,南宋小朝廷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北方的金国在岳飞惨死风波亭的20年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变动,海陵王完颜亮篡位成功,正想着凭借南征宋朝的机会稳固统治,通过领兵征伐开疆拓土来稳固自己的大金国国王之位。
▲ 完颜亮
所以,完颜亮继位以来,就不停的招兵买马,全国上下厉兵秣马,准备南征,完颜亮更是写下了“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这样的豪言壮语。而反观南宋方面,由于大臣皇帝醉生梦死,文人贪财、武将怕死,而且南宋虽然钱粮富足,所用于军队却甚少,大部分都进贡给了金国,就连长江边上的防线,大多都是老弱病残,防备空虚。面对金国的虎狼之师,实在是悬殊相差太大。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自率领60万大军南下攻宋,而且放出豪言,要在100天之内彻底灭亡南宋。宋高宗赵构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吓瘫了,想当年他被金国大军赶到海上的日子还犹在眼前。此刻,金国大军又卷土重来,看完颜亮气势汹汹的态度,也许这一次就不是把他赶到海里这么简单了。
▲ 宋高宗赵构
就在宋高宗赵构犹豫不决是逃还是战的时候,完颜亮的大军已经到了和州,和州守将王权不战而逃,直接放弃了和州,这样一来,完颜亮的大军已经逼近长江,如果金军一旦渡江,那么南宋必将灭亡不可!
无奈之下,宋高宗赵构只得派遣芜湖守将李显忠到采石矶阻击金军,由于宋朝有文人监军的传统,所以赵构便派遣了当时任中书舍人的虞允文到采石矶慰问督战。
但是当虞允文到达采石矶的时候,李显忠却还没有到,这就尴尬了,主力没到,监军到先到了,虽然主力没到,但是对面的金军已经开始准备渡江了。虽然虞允文以前一直担任文官,而且从来没有打过仗,此刻却是危急存亡之刻,不得已之下,虞允文只得担任指挥官的重任。
虞允文担任指挥官之后,清点过人马之后发现,整个采石矶防线军士还不到两万人,而且大多都是老弱残兵,根本不能和金军的虎狼之时相抗衡。但虞允文不愧是文人出身,他先是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煽动士兵们的爱国热情,然后便带领士兵一马当先的冲上阵前。士兵们一看一个文人都能如此勇猛,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奋力抵抗呢?
而且虞允文还懂得利用地利之便,由于金军都是北方汉子,陆战自然是所向披靡,但是水战却不擅长,虞允文利用南宋船只的优势撞击金军的船只,导致很多金军士兵落水,金军大多不识水性,落水之后就被淹死了,这样一来,金军损失惨重。
▲ 虞允文指挥战斗
而且虞允文还用上了南宋最先进的武器“铁臂弩”,不断的射击,也使金军损失惨重,金军的先头部队一下子就损失殆尽,迫使金军不得已只能暂停渡江。
经过一天的战斗,宋军士气大增,而金军方面则士气低落,甚至有些金军将领提出了撤退。但是,金主完颜亮正要凭借此战为自己树立权威。所以,不顾士兵的死活下了死命令“三日之内打不过长江去,随军大臣尽行处斩”!
这样一来,部分金军将领极度不满。就在颁布命令的当天晚上,金国兵部尚书耶律元宜发动了军事政变,控制了完颜亮,而恰在此时,北方传来了完颜雍继位的消息,完颜亮此刻大势已去,不久之后即被耶律元宜所杀。
完颜亮已死,金军没有了主心骨,自然而然就撤退了。虞允文虽是文人,却凭借一己之力,打退金兵,为南宋朝廷续命100多年,如果不是虞允文,恐怕赵构已经和徽钦二宗一样的下场了!
千年依旧,鉴往知今!
有一句话叫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就是这个道理,当时金国举国中精锐南侵,虞允文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所以重点不是越权,重点是之后的影响!
源于宋金议和之后,金朝亡宋之心不死,海陵王更曾言: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心理支配行动,这种壮志使得完颜亮之后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发动南侵!而因为虞允文,此战使得完颜亮死于乱军之中,宋金得以呈鼎足之势,是真正使得南宋偏安的一战,和东晋淝水之战如出一辙。
至于侥幸,见仁见智,个人认为,战场瞬息万变,古来几乎没有称得上侥幸的战役,大多都体现了主帅高超的指挥艺术,采石矶一战也是一样,虞允文以1.8万人大败金军精锐十七万,古来人们称赞的破釜沉舟一战也不过如此吧?
而这场战役的经过也堪称传奇。
完颜亮早年登基后,对外取得一系列战争的胜利,使得他颇为自负,从开始的诗就可以看出来。发动南侵后,初期也是势如破竹,一路打过淮北,虞允文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扛起了宋军的大旗,整顿军队,严阵以待完颜亮,及完颜亮渡江,他充分发挥了宋军的水战优势,利用坚船猛攻,金军损失惨重,逐渐开始动摇军心,正好宋军有三百败兵从光州退至采石,他用这支军队作为疑兵,令其从后山撤出,金军以为宋军援军以到,慌乱中撤退,虞允文指挥军队,乘胜追击,初战歼敌四千!
之后虞允文料敌先机,断定金军不会甘心,短时间可能再次进攻,他做好严密部署,令将士们严阵以待,导致金军采石矶渡江失败。而因为虞允文,完颜亮其他地方渡江也被宋金严防,未敢渡江。
完颜亮这一次南征失败后,加剧了金国内部的矛盾,金世宗起兵,与他随行的部下叛乱,还有契丹也于乘机作乱,北地烽火狼烟,南宋彻底偏安!
因此回顾此次战役,绝非侥幸。
除了南宋精良的水军,面对外敌同仇敌忾,上下同欲求胜之外,虞允文个人的指挥艺术也不能忽略!
仁寿除了虞允文还出过哪位承相?
还有一位丞相,叫何栗 何栗 (1088—1127),字文缜,宋哲宗元祐三年生于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
宋代大臣。政和五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御史中丞、泰州知府、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虞允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虞允文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