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汉两司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西汉两司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自古文章两司马”中的“两司马”指谁?
司马相如和司马迁。 “文章西汉两司马”出自晚清将领左宗棠题卧龙岗诸葛草庐的对联。原句是: 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此对联的意思是说,文章写得最好的要算西汉的司马迁与司马相如,而经邦济世的人才就当首推南阳的诸葛亮了。 “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史学两司马中,谁更厉害?
如果能穿越过去,我会和司马迁做朋友,但我却不想理司马光。
史学两司马,分别是西汉写《史记》的司马迁和北宋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要说谁厉害,这很难,因为各有不同。
但是要问無月心底里比较佩服谁,我想说我比较佩服司马迁,如果穿越过去的话,我想我愿意和司马迁做朋友,但对于司马光,我则敬而远之。
司马迁
司马迁的《史记》是在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之后的力作,即使在西汉,一个男人被去势都是奇耻大辱,很多男人都会觉得这比被处死还要让人难受。
但是司马迁在遭受了那样的身体创伤之后,仍然潜心创作,呕心沥血写完这部巨作,《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是夸夸其谈。
而司马迁不畏强权,坚持公义,为自己好友说话,即使遭到了那样的处罚都不退缩,这一点,司马迁比很多男人还男人。
司马光
司马光呢?一个典型的政客。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初衷并不是要为大众留下一部汇聚他个人观点的史书,《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来给皇帝的,是为政治服务的一部巨制。
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非常主观的加入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包括他影射王安石变法的一些观点。
而《史记》和《资治通鉴》最大的区别在于,《史记》记载了司马迁所处时代的内容,这需要勇气,因为都说为尊者讳,但是司马迁并不避讳,他从自己的视角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事件。
但是《资治通鉴》里并没有记载北宋的只言片语,这就是政客和史家的区别,司马光避开了评论时政。
而且,司马光是奉命修书,他修书的全过程都由国家为他买单,司马光的日常生活非常奢靡,《资治通鉴》虽然是部巨著,但不需要司马光一个人呕心沥血,有庞大的团队帮司马光编撰,而司马光却是整部作品的署名者。
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司马光在王安石变法过程中所做的事,一个十足的政治流氓。
以上为無月个人观点,欢迎评论交流!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大致浏览了一下儿各位高士的回答,我认为是大部分进入了误区,没有直接回应题主的真意。
要比较文学两司马谁厉害,首先要搞明白谁和谁是两司马。
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
这里面说了三个人:两司马,指的是西汉时期的两个大文学家,一个叫司马迁,一个叫司马相如,卧龙就是诸葛孔明。
并非答题者所说的司马光,历史上司马光和司马迁也不是并称关系。
虽然司马光和司马迁一样,用十九年时间编撰了一部帝王心书《资治通鉴》,但他和司马迁还不能并论,必须留给赋体大家司马相如。
司马迁
司马迁是《史记》作者,可谓开天辟地第一人,网罗三千年历史于一炉,虽被汉武大帝腐刑治罪,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一部旷世经典。
《史记》的价值就不说了,它是我们民族有史以来记载最全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三皇五帝到武帝,整整几千年尽收眼底,若不是有大气魄大手笔,根本无法完成这一撼世巨著。
或许,正是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和凶残暴戾,才促成了司马迁这部煌煌史书的永留后世。
司马迁被后世誉为“史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乃前无古人之作,故而司马迁也成为记史第一人,诚不虚也。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别名司马长卿,蜀郡成都巴郡人。生卒年约公元前179年─约公元前118年。
提起司马相如,不得不说赋体,而提及赋体,必然绕不开司马相如,因为司马相如就是历史上以赋体扬名天下的第一人,是汉赋的代表作家,被誉为赋圣,或辞宗。
他的代表作有很多,特别出名的大致计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把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其实,让司马相如名燥天下的,还因为他和卓文君那一段可歌可泣、缠绵悱恻的爱情传说,回文诗情真意切,当垆沽酒哀感顽艳。
他的赋作,辞藻富丽,结构宏大,瑰丽奇崛,华丽已极。
比较
司马迁《史记》独树一帜,别无分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到不能再高。
司马相如词赋承前启后,前有屈夫子,后有一大群,他就是那个佼佼者。
司马迁开史家之先河,司马相如尚有来者,从这一点来说,司马迁绝对丰碑高耸,高山仰止。
但文学向来不是这么比的,两个人虽然都膺重誉,但各有千秋,不能拉抬一个打压一个,说谁比谁好都不合适,也不是辩证的看待文学作品的正确态度,他们都是中华文学的点睛人物,也都留下了无可超越的经史典籍,一样需要我们虔诚以对,一样需要我们顶礼膜拜。
(图片来自网络)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至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为“二十六史”之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早年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迁和司马光都是伟大的史学家,但从对后世的影响来说,司马迁更厉害一些。
谢邀。
在文学和历史领域,两位司马都是不可逾越的泰山北斗。
非要比较一番,我认为:
一、司马迁的高绝。
1、开创了史书书写的体例模范。后世的官修史书都遵循了他的这个体例。
2、求实求真、敢于犯上的铁笔著史精神。后来的所有史官没有人能做到。
3、独立完成了《史记》。
《资治通鉴》是刘颁、刘恕、范祖禹等众多优秀史学家协助司马光完成的,并且得到宋神宗大力支持。
而司马迁在世时,全靠自己查阅浩瀚的竹简资料,独立书写。《史记》还一直被称为“谤书”受到打击禁止的。
究天人之际的太史公
4、文笔传神、精确。
用《离骚》文笔书写充满人性的历史,强调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史记》里的人物是生活在历史时空下的,充满了立体感有个性灵魂的人。
因为司马迁要给这些人物画工笔画,是画给后世人看的。
《资治通鉴》里都是军国大事,都是王侯将相,更像是历史车轮中一段故事里的演员。
因为他们的作用就是专门演给皇帝看的。
5、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评论,太史公曰。
敢于在史书中明确自己观点立场的,不仅需要眼光胸怀经得起历史考问,还要有胆量。
司马迁敢于向后世历史表述“太史公曰”,他已经把生死置于度外了。
后来的许多史书,都不敢妄加评论,生怕那句话说错了,引来杀身之祸。
所以,他们写的史书水准可想而知。
二、司马光的厉害。
1、他尽量客观去描述历史,不像司马迁带了个人强烈的感情色彩。
(比如司马迁明显偏爱项羽、李广、荆轲,也明显不喜欢卫青、霍去病。
所以,《项羽本纪》《李广列传》《刺客列传 荆轲刺秦王》
写的是《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
李广在历史中的作用明显比不上卫、霍,但《卫青霍去病传》就像在应付差事)
司马光写的相对客观公正,不去刻意抬高谁,或贬低谁。
一丝不苟 校刊严谨的 司马光手迹
2、开创了编年体通史,区别于二十四史固定的纪传体模式。
但它的史料价值,一点不低于任何史书。
其他史书的缺漏、疑惑往往还要从《通鉴》里找参照。
编年通史的好处,就是可以把一件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看清楚。
纪传体侧重于人,《通鉴》侧重于说事。
3、多人撰写,文笔如出一人。
虽然《通鉴》是多人撰稿,但每个字都经司马光一丝不苟校刊、严谨增删确认的。
读起来丝毫觉不出是多人手笔,加上司马光身兼政治家、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多重身份。
使得《通鉴》既有政治家高瞻远瞩的胸怀气魄,又有史学家求实务真的可靠,还有优美传神的文学家手笔。
历来人们对两位司马都是满满的景仰,各有破天荒的创举,只是侧重点不同。
他们对历史和文学的贡献,堪与日月同辉。
不能简单地说谁更厉害,那样会有失偏颇。
最好他们的书互相参考着看,这样才能更立体地接近历史。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俩人都是古代著名史学大师,都有共通点,也有差异之处!
一是俩人著作学术过程不同! 司马迁著作《史记》,成为历史之父,《史记》是他私修的历史典籍,在为李陵兵败,辨解受宫刑情况下,凭个人坚韧意志编成,此书纪录从黄帝到汉武帝共计3000年历史,开纪传体史书先河,被史学家盛赞“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云”从司马迁编书过程,和后人评价看,比司马光厉害,而且书中内容符合史实,《史记》中没有赞美汉朝,运用公正之笔,记录!
- 司马光是受皇帝之命编写《资治通鉴》这本书是我国最大部编年史,内容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记录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到五代后梁后唐未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灭周,共一千百六十二年!史实。编书时“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 二是俩人幼年都爱好学习! 司马迁家住在黄河,龙门附近,从小饱览山河名胜,他家世传历史家,天文家,父亲太史令,曾考察游历,全国10年,探索大禹故乡,到孔子遗址观察,等等,身处汉朝国势强大,文化兴盛时,使他充满对历史编纂的热情!、
- 司马光,自幼嗜学,20岁就中进士甲科!少时喜爱读《左氏春秋》常常手不释书,不知饥渴寒暑,能熟练背诵《左传》自已能把历史梗概说清楚!后来为编史书,制作警枕圆枕头,一睡着翻身,就会惊醒,以此激励自己!
这俩个著名史学家,品格优秀,司马迁,意志超拔,不畏皇权,司马光为人刚正不阿,温良谦恭,被赞为儒家三圣之一!
请介绍“史家两司马”的详细资料?
司马相如和司马迁。
“文章西汉两司马”出自晚清将领左宗棠题卧龙岗诸葛草庐的对联。原句是:
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此对联的意思是说,文章写得最好的要算西汉的司马迁与司马相如,而经邦济世的人才就当首推南阳的诸葛亮了。
“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扩展资料:
1、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2、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参考资料来源: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幅对联涉及哪三个人?
是左宗棠题卧龙岗诸葛草庐的诗;意思是说,文章写得最好的要算西汉的司马迁与司马相如,而经邦济世的人才就当首推南阳的诸葛亮了。
但大多是取用前两句,以自称。
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心同佛定香烟直;
目极天高海月深。
出处动关天下计;
草庐我也过来人。
左宗棠年青时即自称“亮白”,以诸葛亮自居,后又自称“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委实有些自夸,且自视甚高。可“历古以来,书生戎马,而兵锋所指,东极于海,西尽天山,纵横轶荡,未有如宗棠者也。”确也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汉两司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汉两司马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