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吴中书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吴中书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江南四才子之一,文征明书法怎么样?
文征明(1470年——1559年)是南直隶苏州府人士,跟苏州本地的沈周、唐伯虎、仇英四人,在明朝中期组成了一个有名的画派,史称“吴门画派”,他们四人被称作“吴门四家”或“明四家”。
这四人继承了传统的文人画风格,尤其是文征明,是江南吴派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在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上都留下了经典的传世之作。
文征明由于艺术造诣非常全面,除过绘画,在书法、文学等领域都有可圈可点的成就。
如果从整个中国美术史来看,文征明算不上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师,他只是一名优秀的书法传承者。
如果从整个明朝的书法成就来审视,文征明算得上是一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领域的主要成就在小楷上。
因为整个明朝的书法成就,比起之前的两晋、唐朝和宋朝,在创新上有许多不足之处,这是导致明代书法家在整体影响力上,不如前辈的根本原因。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文征明的书法,就更容易一些。
元明尚态是指,书法发展到元朝和明朝之际,经历过唐宋的创新高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在创新层面,凡是前人能想到的方法,几乎都用上了,元明书法家面对这些壁垒,为了保持书法的活力,延续书法的生命力,只能掀起复古之风,沿着古人的足迹,在现有的字体形态上,通过改变用笔方式和间架结构,来寻求一些突破,如果能突破成功,也算是一种创新,给书法史做出了应有贡献。
文征明走上书法之路的时间并不早,他是在18岁时才接触书法的。当时,他参加科举考试时,由于试卷上的字迹潦草,被老师严厉批评了一番,之后,文征明发誓要学习书法,写出好字,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
毕竟,文征明天资聪慧,在书法上的进步很快。他首先从三国时期的书法大家钟繇学起,大量临习其小楷作品《宣示表》,之后又广泛临摹东晋书法大师王羲之的《黄庭经》和《乐毅论》等小楷书帖,后来,又对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楷书大师的作品产生浓厚兴趣。
每当临摹一种字帖,文征明都能做到脱贴书写,完全依靠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写出临摹作品,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不断领悟、厚积薄发的过程。
到后来,当文征明对历史上所有楷书名家的作品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时,他反而不以为荣反以为耻。
在他看来,别人写得再好毕竟是别人的成就,与自己无关,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
在这种创新意识的驱动下,他开始从前人的书法风格里一点点提取自认为优秀的元素,通过此种方式熔古铸今。
钟繇小楷的质朴自然,雍容古朴,王羲之小楷的秀美劲健,笔法多变,唐代楷书的结构森严,端庄大气,这些突出的美学特征,都被文征明吸收到自己的小楷作品里,最终,他形成了温润、精微、峻峭的小楷风貌,在整个明朝书法圈,重新铸造出了别具一格的书法形态,是一名出类拔萃的书法家。
文徵明(1470-1559,图),眀成化六年生,嘉靖三十八年卒,享年九十岁。初名壁,四十二岁后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自号衡山。苏州人。其父文林(1445――1499),字宗儒,成化八年(1472)进士,历太仆寺丞,后出任温州太守,亦擅书,潇洒率意,有宋人意趣。
文徵明幼年不聪慧,八九岁时话还说不清楚,“既长,就外熟,颖异挺拔,日记数百千言”。十九岁时,从沈周学画,二十二岁从李应祯学书,二十六岁从吴宽学文。赖于他的门第,其师辈皆当时艺界名流。故青年时代的文徵明学业大进,名声日隆。他少年时代,蓄有大志,“交游教人,并以义气相得,以志业相高,以功名相激昂。”但自二十六岁起,至五十三岁,十赴应天府乡试,皆不中第。而此时的文徵明早已因诗、文、书、画名满海内,故工部尚书苏州巡府李克诚将其荐于朝廷,经过史部考试,于嘉靖二年(1523)授翰林待诏,参与修《武宗实录》,待经筵。文徵明身在宫中,受朝廷礼仪约束,又时受阁僚排斥,深感党争丑陋、仕途险恶,遂于嘉靖四年三月起,三次上疏乞归。次年十月得准,嘉靖六年三月得归苏州。至此再不入仕,沉浸于翰墨之中,如陶公飘然若世外人。文徵明曾有诗《马上口占谢诸送客》云:“功名原不到书生”,“一出都门百念休”,正道出了他中年无缘仕途,而绝于功名的心态。
辞宫之后,以书画诗文为生,实质上成了一位职业书画家,但他自戒书画“生平三不肯应,宗藩、中贵、外国也”。其孤芳高洁,深得文士敬重。所以开启了与其师沈周一样的隐逸之途。
文徵明一生沉浸诗、书、画之中,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四十岁时,他的恩师沈周仙逝,此后执吴门画坛之牛耳达四十年之久,五十六岁时祝枝山去世,此后执吴门书坛之牛耳达三十二年,因此他对吴门书坛、画坛的影响最为深广。
文徽明的书法自青年时代受到李应祯、沈周、吴宽的影响,并不追踪时人,而从宋元上溯晋唐。史载他赴生员岁试,因书法不佳,名置三等,因此奋发学书。其子文嘉云:“公(徵明)平生雅慕元赵文敏公,每事多师之。”又云,“始以规模宋元之撰,既悟笔意,遂悉弃去,专法晋、唐”。所以今日观其早期咋品,尤其是他的楷、行二体有赵氏之风。
中岁以后,文徵明己是一位各体兼善的书家如王世贞云:
(徵明)书法无所不规,仿欧阳率更、眉山(东坡)、豫章(黄庭坚)、海岳(米芾),抵掌睥睨,而小楷尤精绝,在山阴父子间。八分入锺太傅室,韩(择木)、李而下,所不论也
又云:
(徵明)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皆有小法,尤可宝也。
这种全面的追求似乎隐约看到他效仿赵孟頫各体兼善的影子,故何良俊云:“自赵集贤后,集书之大成者衡山也。”
在众多书体中,文徵明的小楷最为称道,时有“小楷名动海内”之誉。
《明史·文苑传》云:“徵明主风雅数十年,与之游者王宠、陆师道、陈道復、王毂祥、彭年、周天球、钱毂之属,亦皆以词翰名于世。”文徵明长寿,又德高望重,因此,“艺文布满海内外,家传人诵”。声名之大,其时无过其右。
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也作璧),征明是他的字,后来又改字征仲,祖籍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
其实文征明是这四个人之中最愚笨的一个。他才情不及其他三人,但是他和用功,别人一遍能做完的事情,文征明要用数遍甚至数十遍去完成,所以说他能在书画上取得成就,是熟能生巧的一个过程。他的书法被很多书法家称赞和临摹,尤其是他的行书,被称为行书的典范之作。
之所以说,文征明的书法造诣高,首先在笔法上有着独到之处,在用笔的时候,你露锋为主,然后在运笔的时候,用中锋运笔,筋骨丰盈在转折的地方,方圆并用,变化多端,让整幅书法呈现出不急不慢,典雅俊秀的艺术风格。字与字之间少有连带之笔,字句紧密,行距疏朗,但是有着连带之势,让整幅书法成为一个整体。
文征明的书法笔力沉稳,笔墨浓淡结合恰到好处,蔬密布局匀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欣赏文征明书法的时候,平和典雅之气跃然纸上。他是继赵子昂之后,全面继承和拓展古典书法的大家,可以称得上是开宗立派的书法家。
从文征明的书法道路上总结出,一个人只要刻苦努力,终究会有所成就,他是大器晚成的典范,他能跻身于四大才子行列,是因为他努力的结果,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天道酬勤,厚积薄发。
明代四大才子中,画当属唐伯虎,字,文征明第一,文征明的行书也是继承了二王,我个人认为比二王更好,文征明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也是重量级人物,其行书秀美,飘逸,运笔自如,但又恰到好处。
文徵明是明朝时期“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诗、书、画、文俱精,造诣高超,其书法影响更是史列高位,以行书为最。
传文徵明年轻时的书法甚差,后来书艺大进,更由于他高寿,书法活动时间超过一般书家,在更充足的时间熬炙下,文徵明自身个体的书法潜能更可充分激活,达到了自己可以到达的高度。文徵明行书有自己的一套风格语言,这是自家书写手法在功深力厚不断提炼中得以加强稳固,形成了“文氏书风”,深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甚至崇拜。文徵明的用笔紧致,积聚中宫,伸展有范,磊落英明,干净精炼,牵丝弹跳,力接适济,引动微环,走势合流,顺为去向,四两轻拔,久书无倦,始终如一。但文徵明自家烂熟的用笔,并没有在更高层面加以利用,不假思索的惯手书写,易于滑向单调平薄,久之,形成了一套显然易见的范式,风格语言因此固化。
文徵明书法是很多书法爱好者的心爱,但他的书法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深入,用笔中有不易觉察的调调,如不理解,就不能执行出“文式”的那种潇洒了!
有哪些形容成都的句子?
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张籍《成都曲》
锦江近百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杜甫《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杜甫:《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明河》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陆游《成都行》
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青丝金络白雪驹,日斜驰遣迎名姝。燕脂褪尽见玉肤,绿鬟半脱娇不梳。吴绫便面对客书,斜行小草密复疏;墨君秀润瘦不枯,风枝雨叶笔笔殊。月浸罗,清夜徂,满身花影醉索扶。东来此欢堕空虚,坐悲新霜点鬓须。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
陆游《成都书事》
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
关于廊的古诗?
以下是关于廊的古诗:
1、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出自宋·苏轼《海棠》
2、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出自唐·李世民《正日临朝》
3、内人承宠赐新房,红纸泥窗绕画廊。——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4、翠幕卷回廊,银灯开后堂。——出自唐·柳中庸《丁评事宅秋夜宴集》
5、山僧引清梵,幡盖绕回廊。——出自唐·李正封《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
6、云烟横极浦,花木拥回廊。——出自唐·刘商《题山寺》
7、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出自唐·李世民《元日》
8、南檐架短廊,沙路白茫茫。——出自唐·张祜《信州水亭》
9、安排诸院接行廊,外槛周回十里强。——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10、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出自唐·白居易《清明夜》
11、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出自清·吴伟业《圆圆曲》
12、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出自唐·杨乘《吴中书事》
13、重廊屈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关于成都的桥的古诗名句
1、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骆宾王《畴昔篇》
2、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上官仪《安德山池宴集》
3、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卢照邻《咏史其二》
4、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5、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温庭筠《相和歌辞·常林欢》
6、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张谓《早梅》
7、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卢照邻《还京赠别》
8、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刘元淑《杂曲歌辞·妾薄命》
9、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董思恭《感怀》
成都曲
唐代 · 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成都府
唐代 · 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成都书事
宋代 · 陆游
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
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
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
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
成都行
宋代. 陆游
倚锦瑟,
击玉壶,
吴中狂士游成都。
成都海棠十万株,
繁华盛丽天下无。
青丝金络白雪驹,
日斜驰遣迎名姝。
燕脂褪尽见玉肤,
绿鬟半脱娇不梳。
吴绫便面对客书,
斜行小草密复疏;
墨君秀润瘦不枯,
风枝雨叶笔笔殊。
月浸罗*清夜徂,
满身花影醉索扶。
东来此欢堕空虚,
坐悲新霜点鬓须。
易求合浦千斛珠,
难觅锦江双鲤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吴中书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吴中书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