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甫的生平经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杜甫的一生概括?
杜甫的一生分为四个时期: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开始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时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最后一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时期,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 ,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78篇诗文 ► 2060条名句
杜甫一生经历简介?
杜甫一生经历简介,大体包括四个阶段: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是个标准的官二代,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生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一生坎坷的杜甫,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读书壮游阶段(712-745)
杜甫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的政治理想。二十岁南游吴越、二十三岁到洛阳应举落第,后北游齐赵,与李白相遇。这一时期,杜甫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等。
困居长安阶段(746-755)
746年,杜甫先在长安应试,由于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野无遗贤”,使应试者全部落选。杜甫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的生活。直到755年,杜甫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这一时期,杜甫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
被捕、为官阶段(756-759)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携家与百姓一道流亡,后来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奔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写成《月夜》、《哀王孙》、《春望》、《哀江头》、《悲青坂》等诗。后来他冒险逃出长安,潜逃到陕西凤翔行在,做左拾遗(从八品上)。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陈词,触怒肃宗,被贬华州司功参军。这一时期代表作是《北征》、《羌村三首》、“三吏”、“三别”等。
西南漂泊阶段(759-770)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去秦州,后入蜀,于成都市郊筑草堂定居,过了几年相对安定的生活。768年,携家出蜀,沿途飘泊转徙,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舟中。这一时期,杜甫代表作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千古绝唱。
杜甫详细介绍?
杜甫是中国唐代的一位伟大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和真实的社会描绘而著名,被誉为“诗史”。
杜甫的诗歌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风格,从描绘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到抒发个人情感,从写景到咏物,无一不包。他的诗歌语言精练,用词精准,表达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杜甫的生平也充满传奇色彩。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聪慧好学。然而,他一生坎坷,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在政治上,他曾担任过一些小官职,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在个人生活中,他经历了多次丧亲之痛,生活十分困苦。然而,尽管面临种种困境,杜甫仍然坚持创作,用诗歌来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的诗歌被广泛传颂和引用,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也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正义和美好的生活。
总之,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和生平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怎么评价杜甫的一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一生坎呵,目睹封建王朝阴暗,老百姓衣食无处,权贵花天酒地,纸醉金迷,饥寒交迫中的杜甫诗句中,一针见血讽嘲,入木三分说出当时杜会情况。
救了杜甫一命的神奇东南角
大家好,我姓杜,专看大户
人们都叫我杜大户!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提起一代诗圣杜甫,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不少唐诗爱好者心中永远的传奇,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人物的命运,居然是被房屋的东南角挽救的?且听老杜给你娓娓道来。
相传啊,杜甫的姑姑是唐代“鲁义姑”,鲁义姑是什么人呢?据《列女传》记载,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鲁义姑和自己的孩子在逃亡的路上,正好遇上了齐兵,鲁义姑瞬间慌了神,她现在携带的不仅仅只有一个年纪尚小的儿子,还有一个哥哥的儿子。她现在是手里抱着一个,身边还牵着一个,这样逃跑的概率几乎为零。
鲁义姑心想,他的哥哥只剩下这一个儿子,如果将自己哥哥的儿子抛弃了,那他们家的香火可就断了。比起让哥哥一家人痛哭,倒不如让自己一个人痛苦。就这样,鲁义姑带着哥哥的儿子逃离了敌人的魔爪,她的大义之举也被记录在了《列女传》一书中,千古流芳。
而杜甫的姑姑也是这样一位人。有一次,杜甫和他姑姑的儿子同时生病了,姑姑请来了一位女巫来为孩子看病,后来女巫说厅堂东南角是个吉利的位置,如若将孩子放在这个位置,保证病很快就好了,但是好运只能让一个孩子受用。可原来这个位置的房间是自己孩子住的地方,杜甫的姑姑为了能够保全杜甫的性命,不惜让自己的孩子和杜甫交换房间。就这样,杜甫的病好了,但她自己的孩子却最终因为这件事情去世了。
有的人就问了,老杜,房屋的东南角有这么神奇嘛?这会不会是传说啊。这可真不是一个无稽之谈,房屋的东南角还真有这么大力量。
东南角在八卦中代表巽位,代表金钱。它就是风水中所说的“财位”之一,在风水学的“财位”之说中,因派别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八卦中的巽位,是各个门派都公认与钱财、健康都有很大关联的地方,所以还是需要重视的。如果这个位置出现缺陷或者比较脏,就会影响肝胆、血液的正常运转;如果东南角比较完整和比较好的话,按照中心来排在吉位,这说明这里的人是最成才的,是比较有能力的一个,也是身体最健康的。我们的“诗圣”杜甫,也是得益于最后到了东南角养病,最后能在历史长河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有的人看到这里,就默默的端出小板凳到了自己家中的东南角,希望让自己的身体健康起来,虽然说,房屋东南角是具有很大的力量的,但是健康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大家还是要增强体魄,爱护自己的身体。
关注老杜,一起看大户!
翻来覆去地找也难找到杜甫一生都干过哪些为人民服务的事,除了忧国忧民的空谈。虽处动荡年代,可叹身无长技,养家糊口忧乞友邻,尖酸刻薄唯我独尊,专营吃喝嫖赌,除去吟诗,一无是处。求亲告友,凑合度日。不知勤劳,哀叹空怨,梦想好事,,,茅屋遇风草飞,遇雨则漏,儿子饿死,不干正事,,回顾杜甫一生,有几个拿的出的事迹?自身难保空谈忧国。愧对诗圣名号,自从遇见杜甫,认为写诗是空谈。做些有意义的事吧,哪怕一点点也好。无愧于心无愧于诗。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总结:流浪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真的是惨哪!
有人说杜甫一生是悲情的,有人说是豪壮的,还有人认为杜甫就像现在的愤青,只会发牢骚。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说,杜甫一生虽未能像他自己期望的那样"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但是他在漂泊中,始终坚守理想,不愧于"诗圣"之称。
1、 飘零不居的一生
有人将杜甫的一生足迹图做了出来,真是应了他自己当年那句"行万里路",但是这不同于李白或者他后来的苏轼,因为老杜的这些足迹,除去青壮年时的游学之外,都是不得已的,或者为了去得见天子,实现政治理想;或者为了躲避战乱;或者是为了填饱肚子,保全家人。而且中间有过很长时间,他是只身一人在外漂泊的,生活的很是凄苦,最主要的是他的心灵无处寄托,他爱他的天子。爱他的人民,但是他却无力扭转唐王朝的衰落局面。
我们可以借用杜甫晚年的《登高》中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来看。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二年流寓夔州时重九登高而作,此时他已经五十五岁了,登高而望,在苍凉的秋色中愈发地感受到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苦痛。罗大经曾评一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尤其是前半句点出了作者这一生是飘零不居的,是久旅他乡为客的。从困守长安十年开始,杜甫早年的游历可以说已经变为飘零了:回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后为避难将家人安顿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去灵武投奔唐肃宗,不料被叛军抓到长安,再次逃离长安,到达凤翔(今陕西宝鸡)任了个左拾遗,很快被贬华州(今华县),之后杜甫又回河南探过亲,又去甘肃秦州待过,后来又举家迁到甘肃同谷县,最后几经辗转来到四川,又历经成都,奉节县,最后到了夔州。三年后欲乘舟回长安,却在舟上长逝。而那时候的交通条件有多么恶劣啊,长年的漂泊,使得杜甫"百年多病"。
2、 由上而下的一生
这里我们说的"由上而下"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生活条件上越来越窘迫。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他的目光由上而下的,逐渐深入到更底层的民众中。杜甫的祖父和父亲、叔父都任过一些官职,其母亲家族也算是皇室的亲戚,所以杜甫在三十多岁前的生活还是一个标准"官二代",不用为着温饱担忧。但是在他进士落第后不久他父亲也去世了,杜甫的生活就越来越困窘,为了生存他为一些富贵人家当过宾客,最终也得到过天子的垂青,虽曾官至左拾遗,然而他的性格与正直不为权贵容,加之安史之乱,终究是仕途不顺,他的生活也是一路下坡,甚至到"幼子饿已卒"、"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的境地。而这种生活上的由优到窘,也使得杜甫终于成为杜甫,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正是在生活的洗礼中,他一步步走向社会,走向普通民众,眼光也从抨击上层更加入了同情百姓,关心天下。《三吏》《三别》便是最好的说明。
3、坚守理想的一生
每一个接受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的正直的古代文人,恐怕都有一种理想,希望"画图麒麟阁"之后 "功成身退",而我们这位诗圣的理想是什么呢?据他的《壮游》 记诗,他七岁作诗便开口咏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一种鸟,象征着天下太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杜甫从小就有远大志向,也就是他后来说的"致君饶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的理想和古代大多数士子有相同的一面,他也希望能够得到明主赏识,做一位贤臣,但是他更上一个层次,不是为着个人的功名,而是想要真正的使天下太平,使百姓安乐。他可以"达则兼济天下,"但是"穷"史却未独自脱身,而是"忧黎元。"在他漂泊不居与仕途不顺的悲苦中,始终坚守着这份理想,在自己家里遭受苦难时想的不仅是自我的痛苦和家人的艰辛,更是天下人的安危与幸福。他回家看到自己家人过得很狼狈,甚至儿子都饿死了,他在巨大悲痛中,还能想到"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想到是自己为官且过得如此凄惨,那贫苦百姓的生活该如何活下去啊;他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之后,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受寒,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食俱欢颜。"
另一方面,杜甫也在坚持自己的诗歌理想,用诗写史,叙事达情。他自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作诗,"晚节渐于诗律细",不仅写出优秀的"诗史"作品,更将律诗推向更加浑融的境界。
所以说杜甫的一生是坚守理想的一生,不论是顺是逆,他始终用最博大的爱在关怀着社稷,关注着人民,同是也用自己的真心在诗歌领域耕耘着。
叶嘉莹曾经说:"(杜甫)他的一生就是一首诗。"我们且不去追究叶先生的深意,但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用他自己的一生在书写着社会,用自己的血泪作着时代与人生的歌诗,他的集大成不仅仅是诗歌艺术上的,更是人生境界的升华。如果我们认同"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句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杜甫的一生:杜甫的一生是不幸的,但是作为诗人,他的一生似乎又是幸运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甫的生平经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甫的生平经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