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舟自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舟自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韦应物的诗《滁州西涧》也是诗中有画吗?
韦应物的诗《滁州西涧》也是诗中有画吗?
答曰:是的。
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时,游至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的作品。微小平常的景物,经过诗人的笔墨点染,就成了意境幽深的一幅画面。除了景物如画一般,此诗还蕴含着诗人不在其位、怀才不遇的忧伤情绪。
我们来温习一下原诗,《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全诗就象是在叙述什么,但又句句都是在说景。我们翻译一下:
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但是黄鹂却在枝叶茂盛的林间鸣叫。在傍晚时分,春潮带着急雨来到,野外的渡口之上,小舟停放着,无人驾驭。
我们进入诗句之中进行分析。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之时,喜欢到郊外游览。有一天,又来到滁州西涧这个地方。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独怜”,唯独喜欢也。喜欢什么?“涧边生”的“幽草”。只喜欢涧边生长的幽草,但是,偏偏树上有黄鹂鸣叫。这个“上有”,就是偏有的意思。“怜”者在下,而“鸣”者在上;“怜”者务静,而“鸣”者务动;“怜”者重在颜色,而“鸣”者重在声音。上下相关,动静相依,色声相谐。构成了一幅幽静的略带忧愁的画面。“幽草”在下位,比喻君子好人在下,“黄鹂”在上位,比喻小人坏蛋在上。两句诗合起来,反映一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意思。所以,那个“怜”字,不仅有喜欢的意思,更有“怜悯”的意思了。
接下来似乎是换了一个镜头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潮带雨”,一个“带”字,似乎雨是春潮带过来的。其实,这是反说。正是因为晚来的急雨使春溪之水涨起来了,也急起来了。一个“急”字,反映出雨来得急骤,春潮也涨的急骤。在野外的渡口上,舟棹横放,却无人过问。一个“自”字,好像舟船在那横摆着,很自在、也很自然。其实不自在也不自然,恰恰隐藏着一种沉重情绪在这其中。“春潮带雨晚来急”,是隐喻国家有急事大事;“野渡无人舟自横”,是隐喻没有仁人志士来主持正义。
作者写此诗,并非闲情逸致,而是因为对个人遭遇或家国大事的所思所想,在遇到合适的景物时,灵感触动,立成其诗。当然也有闲情逸致,只有成熟的诗人才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含蓄的诗歌形式表达出来。
因此,《滁州西涧》是诗中有画,但又不是诗中有画那么简单!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韦应物的诗《滁州西涧》也是诗中有画吗?
这首诗的原文为: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有情有景,所刻画的景是有静有动。诗人从地到天再到水的对空间的事物进行了抒写,同时也将内心的心情溶入其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描写地时从低到高,也衬托出我们活动的习惯。首先的目击之处是平视所见的景物“幽草长在涧边”,同时“涧”也为后边的情景打下了铺垫,也说明河流的小。
“上有黄鹂深树鸣”是对前一句的衬托,进一步说明所在之处是在树林的深处,更加说明了幽静。这一句表述了诗人是一个人(独怜)在树林深处幽静(幽草)的小河边。看见地面的青草再则的“上有黄鹂深树鸣”又是对前一句的衬托,进一步说明是在林荫的深处,更加说明了幽静。
“春潮带雨晚来急”是说明季节(春),也为说明幽草的真实性;空气潮热且下起了雨(潮带雨),而且是在近黄昏的时候雨下得大(晚来急);晚也是为下一句作铺垫。
“野渡无人舟自横”更加说明此地的荒凉(野渡),在傍晚的时候一般都是渡船比较忙的时候,然而这里的渡船居然没有摆渡人。同时诗人目击舟的一端在雨中由岸边慢慢摆向水中,也隐喻了有风的吹动(舟自横)。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小渡口的春季幽静画面。
问题:韦应物的诗《滁州西涧》也是诗中有画吗?
前言
所有的山水诗,或者说写景的诗都可以说诗中有画,只不过有人的画水平高一些,有人的画水平一般般。
一、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在唐诗三百首中的七绝篇中,这是一首比较少见的折腰(失黏)七绝。第二句和第三句失黏。
作者韦应物前半生是个横行乡里的纨绔子弟,安史之乱以后,折节读书,竟成了唐朝一流的诗人。韦应物属于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他也算是励志的一个逆袭者。
二、诗中意象的使用
山水诗很重要的是意象的而选择,诗中的而每一个意象都可以看作图画中的一个部分。
幽草、涧、黄鹂、树、潮水、春雨、野渡、孤舟。
这些意象组合成诗,读过后在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画面。画家画画的时候,把这些景物画在一张纸上,自然就会让人联想起这首诗来。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很多诗人都担得起这种评价。因为诗不外乎情景二字,又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所以诗中的意象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要,我不会画画,估计画家也是如此,一山一石一木,也必然精挑细选,巧妙布局。
三、如何诗中有画
古诗词中有不少题画诗,本身就是诗中有画。例如元诗人王冕自题《墨梅》诗: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议论。
又如苏轼题好友慧崇和尚画《春江晓景》诗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中有画,其实与是否为题画诗并没有什么关系。
做到诗中有画并不难。大多数诗中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自然会有画面感。
也有诗全篇都是写景,情在景中。题主提到的韦应物这首《滁州西涧》既是如此,又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因为四句都写景物,因此画面感更加强烈。
景有实景,也有虚景,画家画画,未必是眼前景,诗人作诗也是如此。例如被贬到永州的柳宗元,其《江雪》更像心灵的写照,未必是真实的眼前景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结束语
试试意象的选择和组合,很容易做到诗中有画。
诗中常见的有柳、雨、水、山、鸟、桥、风等等意象。诗中意象多是偏正词组,注意修饰语的选择, 青-山多是春夏,寒--山多是秋冬。
随便就可凑成一首,例如写春天的离别:
青山绿水小桥风,垂柳阑干细雨中,更劝离舟一杯酒,鹧鸪声里各西东。
@老街味道
石舫是什么意思?
中国园林里面,有水就有舟。
因为舟是石头做的,所以不用担心会象木船一样顺水漂走,不用缆绳去系着。
因此,这些石舫往往有一个"不系舟"的题字。
古诗中说,"野渡无人舟自横",这真是中国文化下最妙的绝句之一。
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想一想,不像西方人那么直白。
在园林里面建石舫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我这个水是活的,是可以坐舟来游的,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舟自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舟自横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