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送灵澈刘长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送灵澈刘长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欣赏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被称为“五言长城"。
《送灵澈上人》全诗: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这首诗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简炼,朴素秀美,被认为是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作者与灵澈相遇于云门寺,一个宦途失意,一个方外归山,可谓出世与入世殊途同归。这就是这首小诗所表现的境界。
前两句写望苍苍山林中灵澈的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的钟声,晚字点明时巳黄昏。后两句写灵澈戴着斗笠,披着夕阳余晖,走向青山,越走越远。“独归远"显示诗人伫立目送之依依不舍之情。
精美如画则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画面上不仅有动人的山水.人物,而且画面外诗人的形象更令人品味。这个形象就是诗人对青山独归的神往,对彼此淡泊情怀的意同,对与诗友分别,共怀淡泊情怀的闲散心境。这也是诗人作此诗的意境所在。
诗如画,情如水,是此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感谢邀请。
《送灵澈上人》是刘长卿最经典的一首山水诗,也是唐朝山水诗的名篇。这首诗是诗人在傍晚时分,送灵澈回寺途中的内心感受。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这两句重在写景,其中的“苍苍”“杳杳”两组叠字,是幽远与深邃的意境,诗人遥望着在静谧与茫茫的山林中的竹林寺,和隐隐传来的厚重和平稳的钟声,此时,黄昏已至,暮色渐浓,似乎在催促灵澈赶紧上路。诗人以极富想象力的视角,勾勒出一幅清远而幽静的影像。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戴着斗笠的灵澈披着落日的余晖,独自走向青山,渐渐消失在暮霭沉沉之中。这两句是一副令人深深触动的画面,诗人目送着灵澈在斜阳中渐行渐远,而诗人自己也独自在落日中目送好友离去,诗中的一个“独”字所用之妙令人折服,或许两人内心都有孤单和落寞之感,但却又都表现出淡泊宽广的胸怀。
刘长卿写这首送别诗时,正是仕途不畅遭贬之时,灵澈此时云游江南,也有怀才不遇之感,两个失意的人相聚又分离,显现的是朋友间默契的情感,豁达的胸襟,意境淡泊,却旷达深远,韵味绵长。
怎么欣赏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的这首《送灵澈上人》写的是作者在夕阳西下之时,送挚友灵澈上人之后,返回竹林寺的情景及所见和所感。全诗构思奇巧精致,语言秀美凝练,是一首流传至今,依旧为人乐道的佳作。
送灵澈上人
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是盛唐迈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名著名的诗人,他乐工五言,颇具独到之风,大气隽永,清秀绮丽,极具欣赏价值。这首词中所言的灵澈上人是唐代的著名僧人,曾从严维学诗,个性耿直,遭到贬斥。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作者以苍苍两字,将竹林寺所处的山景栩栩如生的勾画了出来,苍苍在这里指深青色,诗人给出的画面是一片深青色的山林,苍翠而茂密,诗人行走其间,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阵阵报时的钟声,竹林寺就藏于这郁郁苍苍的山林之中。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荷,在这里是背的意思。诗人远远的望着灵澈身背斗笠,披着斜阳的余晖,渐行渐远,独自向着竹林寺所在的青山走去。诗人伫立相送挚友,远远的凝望,两人深厚的情谊不言而明,读此两句,令人甚是感动,唯有情深之人,才有诗人感觉到的“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这首诗角度新颖独特,只写远去的别离之人,未提依依惜别的伤感,但却从诗人伫立无言,默默凝望中,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怅然若失,孤单寂寥的神态,似乎就在读者的近前,真实生动而又自然。诗人信手写就的景致也是极其精美,青山的苍翠,斜阳的余晖,阵阵暮钟的敲击声,令人回味不尽。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从诗的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灵澈是一位僧人的法号,“上人”是对僧人的一种尊称。全诗以写景为主,但是景中有情,抒发的是政治上虽失意,却依旧淡泊闲适的情怀。
《送灵澈上人》的全诗如下: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诗的大意是: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傍晚时分的钟声。灵澈上人身背斗笠,在夕阳的余晖下,独自归向远处的青山中。
诗意赏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苍苍”:青翠的样子;“竹林寺”:寺名。“杳杳”:深远;“晚”:傍晚。傍晚时分,青翠的竹林寺里传来悠远的钟声。这两句诗写景,有从视觉所看到的景,也有从听觉所听到的景。“竹林寺”是灵澈上人将要归去的地方。寺中的钟声响起,似乎在呼唤着灵澈返归。由“苍苍”和“杳杳”可见其意境的优美清幽,也似可看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悠闲,闲适。
-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荷”:作动词,背。这两句诗中的“荷”,“带”和“归”的动作发出者是诗人的友人灵澈。灵澈上人身背斗笠,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独自归向远方的青山深处,渐行渐远。诗人一言不发,伫立在原地默默地目送友人远去。诗中灵澈上人的形象是除了背着的斗笠外,身上别无他物,看起来很轻松的样子,从中可窥视出灵澈上人所具有的淡泊情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朋友的身上也可大约得知一个人的性格。全诗虽然只有景和对友人的描写,但是也能从侧面看出诗人的淡泊倾向,是言此及彼。
《送灵澈上人》是中唐诗人刘长卿所作的一首五言送别诗,送别对象为灵澈上人。自古离别多销魂,而这首诗却不一样,有淡泊之境。诗歌语言简约,意境清远,富有禅意,有刘长卿五言诗一贯之风。
刘长卿擅长写五言诗,自称为“五言长城”。其五言诗不作艰深之语,往往言简而意远,需要仔细品读方解其中意味,“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如此,这首诗也是如此。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前两句写诗人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映入眼中的是掩映在苍翠茂密山林之中的竹林寺,耳边传来的是杳杳的钟声。
天色渐晚,钟声催促离别,竹林寺,钟声远,从视觉到听觉,构建出一个开阔、诗意的场景。
后两句重点写送别之人,却没有作离别之苦语、也无临别之赠言,只将镜头聚焦在带着斜阳而去的灵澈上人身上,他淡然地朝着青山独自走去,渐行渐远,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刘长卿写这首诗时正处于待官的状态,心中当有失意,而送别之人灵澈上人此时名声未著,四处云游,两者有着同样的心境。用这样一首淡泊之境的诗歌,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两者同样淡泊的胸襟。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送灵澈刘长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送灵澈刘长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