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生气通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生气通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生气通天论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主要讲的是阴阳之气的重要性。开篇第一句:“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这里的通天,指的是与天气交通。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天之气,离不开阴阳的变化。之后几句,提到了其生五,其气三。这里的“五”是五行,也是五运;这里的“三”,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天之气、阴气、阳气;另一个说法是三才,天地人即天之气、地之气、人之气。这里主要倾向前者。
接下来详细描述了阳气,什么是阳气?人体被寒所伤,会有哪些症状?阳气出了问题,会有哪些疾病?
但接下来,令人稍感意外的,就是对于阴气的描述,寥寥几笔,诸如“阴者,藏精而起亟也”;还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等等。这可能因为在之后的其他章节里还有对阴的描述,所以这里主要讲阳气,代表了后天八卦的离卦,对应的是先天八卦的乾卦,寓意“天运当以日光明”。由此猜测,当代在经方派里分离出来的“火神派”,就是因为受到生气通天论的影响,强调了阳气在疾病诊治中的关键性、唯一性。
本人植根于临床,见到过大量因为被庸医误治的患者,都是运用大剂量补阳、补气药吃伤的,所以比较反感片面的补阳。
总结一下,生气通天,又有阴阳二气,阴平阳秘,方为养命之根本。
生气通天论主要讲什么?
《生气通天论》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一篇重要哲学著作。该论主张天地万物皆有生气,生气的本质是变化,变化的源动力是阴阳。李贽提出“通天”理念,认为天地之间没有阻隔,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都是相通的,倡导破除传统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
通过宣扬生命力的无限可能性和个体自我的价值,李贽的《生气通天论》对明末清初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用最精炼的话说一下《生气通天论》?
阐述养生理论,对《上古天真论》指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法则,用本篇论文作出了进一步的解说。结合临床病因和人体阴阳原理,指出了在适应天之五运六气、清静环境、日夜作息、饮食五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具体注意事宜。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应怎么理解?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此段不能单独释解,应从“苍天之气……气之削也”全段通解才能正确领略真义。
《素问.生气通天论》苐一自然段已明确通乎天气是寿命之本。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明确了苍天之气对人体的重大作用。
第二句“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圣人知道天气的重要作用,所以专注精神,服食苍天之气,达到阳气安静固密,神志平和。
第三句“失之则内闭九窍,外雍肌肉,卫气散解。”不服天气,体内卫气就不足了,会内闭九窍,雍肉下垂虚胖。
第四句“此谓自伤,气之削也。”不服天气,卫气不足,是自己伤害了自己。
服食天气即吐纳之术,远古有之,近古庄子“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为养生之法也。《黄帝内经》开篇提出真、至、圣、贤四个层次: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气通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生气通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