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泛舟古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泛舟古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泛舟的古诗?
1、《东鲁门泛舟二首》唐代: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译文:夕阳落了,白沙更亮,天空倒映水中;水波摇,石影动,流水回旋萦绕。驾起小舟,乘着月光,沿着溪水转,恍如王子猷山阴雪后寻访戴安道。水似青龙盘绕着石堤,鲁门西桃花夹岸。假如在这晶莹月色中泛舟,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潇洒又岂能比拟!
2、《耶溪泛舟》唐代: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译文: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木桨在若耶溪中划船。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爱,清溪泛舟是怎样的从容悠闲。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彼此对望着好像曾经相识,却只能脉脉相视无缘攀谈。
3、《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唐代: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译文:江上碧波荡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岛沙洲。岩石下潭水漩流不见底,绿油油细竹傍岸长得稠。鲛人潜在潭底不见踪影,渔翁唱起棹歌自在优游。回想起与您分手的时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夕阳斜照着傍晚的景物,独坐在小岛上兴味无穷。向南方遥望家乡鹿门山,归来满腹都是别绪离愁。
4、《渡河到清河作》唐代:王维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
译文:我扬帆行舟黄河上,秋水汇积远接天涯。水天相接处忽然裂开豁口,现出繁华的城邑万户千家。顺流前行又有城镇闪入眼中,宛然可见郊野的桑麻。回头瞻望我的故乡京洛,只见洪波浩渺远连云霞。
5、《冬末同友人泛潇湘》唐代:杜荀鹤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译文:腊月将尽时去哪里泛舟最好呢?吟诗起兴最好之地莫过于潇湘。靠近湘江正在捕鱼的渔船买来最肥美的鱼儿,逢与落雪时沽来的酒酒香更加醇厚。夜深之时,深山里的猿啼遍了整片岳麓山,雁子知道春天快到了,就别离衡阳飞回北方。我与君更好欣赏这江山绮丽之景,裁来新拟的诗句传到长安。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李清照泛舟求欢的诗词?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她早期的词往往截取生活里的一个片段,绘成一幅情趣横生的图画,这首《如梦令》,可以看成一幅酒兴晚归图,先写沉醉,次写晚归,因人醉,天晚,才“误入藕花深处”误入引起心乱争渡,争渡引起鸥鹭惊飞,全词围绕晚归,写出五个层次,句句折,笔笔换,真可谓短篇中藏无数曲折,曲折中含一根主线。
一叶泛舟出自哪篇文言文?
宋朝释子淳作了一首古诗《又五位》,有「正中来,一叶轻舟泛远滩。」之句。
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起首词句云:「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同一位作者,在《赤壁赋》中,亦有「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之句。
宋才女李清照《武陵春》有词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收尾。
至于「一叶泛舟」,未之见也。
有哪些描绘泛舟湖上经历的古诗文?
问题:有哪些描绘泛舟湖上经历的古诗文?
前言
看到这个标题,在我的脑海中便有这样一副画面:某年某月的一天,某一个午后,清风徐来,乘小船浮游于江河;某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驾一叶小舟飘波于溪湖之上。
碧波荡漾,天光云影,月落平湖,风平浪静,水墨丹青,如醉如痴。这也许是古代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最惬意的休闲方式吧?在这样静谧而诗意的环境下,无论是泛舟垂钓,读书思考,还是抚琴听风,寄语故人,都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堪称人生极美的境界。
回答问题:
湖上泛舟,前人佳作名言举不胜举,我唯独敬仰东坡先生之雅章。千百年来,在众多的士大夫文人当中,“坡仙”这位“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无论在怎样的人生境遇中,都能特立独行。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坡粉”(苏东坡的粉丝),此类题材的文章,不管别人如何定论,而我最欣赏他的赤壁赋。尤其对《前赤壁赋》情有独钟。
原文节选摘录如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前赤壁赋》的启示
- 这篇“赋”以灵活多变的笔触,悉心描述了赤壁景色在秋夜中的美妙,着重通过“主客问答”的手法展开议论,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旷达乐观,不以得失论人生的“精神境界”;由于被贬黄州的境况,字里行间也反映了作者由于政治上失意,对仕途的无奈,生活态度消极的心理状态。
- 这篇文章对读者的积极意义远远超出其消极因素,东坡先生用优美的文字,向后人展现了一个“封建知识分子”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虽身处逆境中也能豁达超脱、乐观随缘,随遇而安,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眼前的一切。
- 他清楚地意识到,但凡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明月清风,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这种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唯物观,确实令后人惊叹不已,叹为观止!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如此感悟,道出了古今文人永恒的生命咏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对酒当歌,及时行乐。基于这样的“生命观”,文人不免要伤春惜花,对镜抚鬓,生出无尽的闲愁忧思。同样是文人的李白,寻仙访胜,崇尚炼丹,想飞举升天,惧怕生命过程的结束。基于这一点,坡仙显然更有“仙气”,高出一筹,同样的人生却不可同日而语矣。
- 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豁达地咏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东坡先生用“变与不变”的独特的视角来解读生命:从变的角度来看,天地瞬息万变,一瞬也不会停。如此精辟的认知,与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不谋而合。
结论
苏轼的笔下,生命无疑是个奇妙的东西,生命的现在时:斗转星移,瞬息万变;生命的将来时:物我永恒,回归自然。生命的形态与现在、将来、自然、宇宙是融为一体的,这就是生命的圆融性。
@兵法天下 如是说
综上所述,正是基于对生命已参悟到如此透彻的地步,对后面的人生旅程,他已经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还有对什么想不开呢?
二次被贬黄州,最后被贬到海南,颠沛流离,他还是乐呵呵地笑对人生,坦然生死,为官一处,造福一方,虽生活窘迫,却不忘美食。无怪乎苏轼的诗文豪放旷达,哲理人生,千百年来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他的人格日臻完美,魅力无限。
所有这一切都从他的一篇《前赤壁赋》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所以说若论“泛舟湖上”的古诗文,东坡先生的赤壁赋堪称千古佳话,彪炳文坛。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乘舟荡西湖古诗?
乘舟荡西湖诗句,例如:“何处轻舟不泛湖,今朝领略迥然殊。”
出自:泛舟西湖· 其三
弘历 〔清代〕
何处轻舟不泛湖,今朝领略迥然殊。
漫云西子无多子,兴会随人自取夫。
作者简介:弘历(清高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今雍和宫),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白莲池泛舟古诗?
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
谁教一片江南兴,逐我殷勤万里来。
——唐·白居易《白莲池泛舟》
白色的荷花刚刚开了,映照着绿波,分外好看。在白莲池里荡舟,红色的窗户,南风悠然,忽然就让人感觉,恍如回到了江南的夏天。对,就是这个味儿,江南的味儿,千里万里,跟随我而来,缓解我的思念之情,让人顿时沦陷了。
《白莲池泛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诗。
白莲池泛舟
唐 白居易
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
谁教一片江南兴,逐我殷勤万里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泛舟古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泛舟古诗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