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春夜洛城闻笛古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春夜洛城闻笛古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春夜洛城闻笛》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在回答这道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李白在写这首诗前的基本简历,便于增强对全诗表达情感的理解。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公元701年,从小聪慧好学,五岁诵六甲,十五岁时写的诗赋,就得到了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
李白喜好剑术和游侠。二十四岁后,“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北到洛阳、长安,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李白希望多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曾穷愁潦倒于长安,后又滞留洛阳。
《春夜洛城闻笛》就是李白在洛阳时,住在一家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而作的。
《春夜洛城闻笛》的解读,不仅是思乡这么简单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本诗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其中隐含的画外音,需要我们仔细揣摩。
起句从笛声落笔,夜深人静时,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忽然传来一曲动听的笛声。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我理解,“暗飞”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知是谁在吹笛,笛音从哪里来的;二是隐约看到了吹笛人,而自己只能在“暗处”远远地听着,显得很孤独和可怜。因为当时诗人在洛阳滞留,这种心情通过“暗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写缥缈的笛乐中,听到的是《折杨柳》。为什么不写其他曲子,而是写这个曲子,也是有深意的。其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表达出诗人离家十多年,一事无成,真是感到无限的多愁与怨忧。
所以,整首诗表面看是思乡心切,其实婉转表达了诗人求功无名的忧愁和羞愧心态,感到有点“无脸见江东父老”。
李白的思乡诗,伴随他的游历和坎坷一生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写下不少的思乡诗。我们最熟悉的还有《静夜思》,满满的思乡情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刚远游离家一年多,在扬州旅舍写的,只是淡淡的思乡之情,没有其他隐含的意境。接着我们再看一首《月下独酌》中的四句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是李白43岁时在长安写的。当时他官场失意,好友相继离去,没有家人和朋友陪伴他喝酒,使他感到特别孤独,经常一个人对月独饮。李白的孤独,不仅是生活上的孤独,更多的是灵魂上的孤独。
所以,我们分析诗人的作品,有时不能简单看字面意思,还需从隐含的意境中,感受诗人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同时也会伴随着一点孤单落寞的情绪,漂泊不定,孤身外出游历,难免会伴随着黯淡失落。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1. 背景分析
诗题中点明时间和地点,“春夜”即春天的夜里,“洛城”,即是洛阳城,现位于河南省。当时的洛阳城在唐代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大都市,汇聚各地富商,商业经济非常发达,外国商人经常汇集之地,有“东都”之称。
李白当时是外出游历经过洛阳城,大概居住在客栈里或者友人家里,因偶然听到别人正在吹奏的玉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创作了此诗。他孤身一人来到繁华昌盛的洛阳城,既没有固定的职业,也没有固定的资产,更没有广泛的人际关系。相当于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朋友圈亲人圈都不在此地,城市越是繁华热闹,越显得与其格格不入。类似于只身前往“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刚开始没有任何依靠,很难在社会上生存,而面对城市的生活只能靠自己,自己只不过是城市里的一个过客,孤单而落寞,经常会想念家乡。回得去的是故乡,回不去的只是从前,满腹经纶,却未能功成名就,未能扎根洛阳城。
2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句中“暗飞声”意思是:声音不知道从何处传过来。表明诗人当时意识已经朦胧了,分不清楚声音的来向,再加上是在夜里,即使是没有听到笛声,诗人也在思念着家乡。刚好有笛声传过来,更容易激发了诗人的情绪波动,思乡之情更加强烈。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句中“闻”字是听的意思,“折柳”指的是《折杨柳》笛曲,点明传过来的笛声,吹的是《折杨柳》曲。其中暗含着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全诗表达的思乡之情,与诗人身处的环境相符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仅是游子的情绪共鸣,更是所有人的真实写照。
总结:
有工作的地方没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没有工作。离家近有稳定的工作,不但能够照顾到家里的饮食起居,还可以陪伴着家人一起成长。长大了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外出游玩或工作,回得去的是故乡,回不去的更是青春岁月。
我是于言,欢迎关注,一起探讨诗中的乐趣,在文化领域里相互学习,谢谢!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题目已经表明,是春天的一个夜晚,自己在洛阳城,忽然听到有笛声响起所感。整首诗是这样的: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过来就是:谁家里忽然飘出这么悠扬的笛声呢?在春风里游荡,我估计早传遍洛阳全城吧。 ,今天夜里的曲子竞然是令人哀伤的《折杨柳》,唉,只要听到的人,哪个不想起思乡之情呢?
整首诗的基调就是乡思之愁。在异乡正孤独寂寞睡不着,一阵阵笛声悠悠传来,正好是《折杨柳》的曲子。这首曲子是古代离別时演奏的曲子,曲意哀怨,依依不舍。
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其歌中说道: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所以,诗人听到恰巧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久居他乡的游子,如果白天还好,夜里就会想念家乡。更何况是一个情感丰沛的诗人?
李白用“谁家”,“暗飞声”来描述闻的形态,表述了自己是先听到飞声,然后再找来处,遗憾,在此刻的静夜里,感觉满城都是这曲子,他找不到何人吹,也不知道具体方向,所以说是暗中飞。一个暗字意境全出,十分妥切。浓浓的思念之情也暗自忧伤。
完全的解读一首古体诗,除了解该诗的字面意思,我们还要继续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社会背景,这样才能更深入。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公元744年暮春时节,李白抵达洛阳。刚到洛阳后,人生地不熟,住在异乡,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在洛阳,李白遇到当时名气不大,但是以后火得一塌糊涂的诗人,诗歌成就与其并驾齐驱。这个人就是杜甫。自从遇上杜甫,李白在洛阳城的日子好多了,思乡之情绪又继续藏在心底里了。
这首春城洛阳闻笛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全诗是: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是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现在的人也有离乡背井,有的为了生活,有的为了更高的理想,这首词千百年过去,但依旧勾起了游子们故土难离,思乡情切!
我是春晓江南,感谢阅读!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诗歌的表述很直接,也很简单。“何人不起故园情”,那就是听到了笛子演奏的曲子,思念家乡了!
我想表述的,是“故园情”的真实含义。
如果你刚刚失恋,听到了《漂洋过海来看你》,想到的一定是你和曾经亲密爱人的种种。一种幽怨的情绪便顽固地从心底散开!
如果你刚刚为人父,为人母,坐在溢满春日阳光的草坪上,看着稚子在草地奔跑,一首《summer》的钢琴曲袅袅传来,你内心的舔犊之情一定会油然而生,感叹着生活的美好!
如果恰逢一个南方的冬夜,你裹着冬衣,双手插在口袋里,在雪花飘落的异乡的弄堂里,踽踽独行。耳机里,听到的是《雨的印记》,这时候,很有可能,思乡的泪,会忽然间盈满眼眶!
所以,有句抖音很流行的话,“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每个人,在同样的环境,听到同样的声音,感受的,是不同的心情。
以上的场景,如果换一个人物,一定感受不同。
当你正热恋的时候,听到《漂洋过海来看你》,一定想到了你亲密爱人的温暖的面庞!
当你事业不顺,独自坐在草地上享受春光,看到旁边别人家,无忧无虑的儿童。一定想到的是,自己家有幼子,而自己前途渺茫的忧虑之情!
如果你不是异乡人,独自走在熟悉城市里的弄堂,雪花轻飘,琴声微扬,你感受到的一定是一点点的美,和一点点的真!
一定要知道,我们每个人情绪背后的背景缘由。
那我们来看下《春夜洛城闻笛》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但是,我们很难考证当时诗人所处的真实环境了。也就很难判断到底是什么“情”。是思乡情切,亦或是孤苦自怜,其实都不重要了。
但肯定的是:
笛短情长。在很久前,洛阳的春夜里,一个而立之年的青年,听到笛声,那夜,泛起了深深的思绪。挥毫之后,留下了千古名作:《春夜洛城闻笛》。
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无论多少年后,只要你看到这段文字,有了感触,就说明了文学带来的情感的共性和共鸣。思乡也好,欣喜也罢,只要心底不时有了微澜,那就对了!
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下一首诗是什么?
下一首是《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春夜洛城闻笛划分?
1、节奏划分: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白话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3、此诗出自唐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春风洛城闻笛的体裁是什么?去回答西周?
《春月洛城闻笛》一书的文学体裁是七言绝句,作者是李白,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
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
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
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
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思乡心切
《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体裁是七言绝句。李白擅长寄情寓物的写作方式,比如我们熟知的《静夜思》,李白就将思乡之情寄寓月亮,而在本诗中又寄情寓“笛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子忧伤的笛声引起了作者共情,笛声传遍偌大而热闹洛阳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我在曲中听见了悲情的故事,因而让我不由得想起自己正在远走他乡,我是如此地思念自己的故乡!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春夜洛城闻笛,注音版式?
chūn yè luò chéng wén dí
春 夜 洛 城 闻 笛
táng lǐ bái
唐 李白
shuí jiā yù dí àn fēi shēng , sàn rù chūn fēng mǎn luò chéng 。
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cǐ yè qǔ zhōng wén shé liǔ , hé rén bú qǐ gù yuán qíng 。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夜洛城闻笛古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春夜洛城闻笛古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