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梁甫吟李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梁甫吟李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白为何称“吾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为何说此句写尽诗人一生?
大约在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来岁,西游长安,希望有人推荐自己上朝做官。这两句诗就出自他在漫游坊州后,告别王司马时,所做的《留别王司马嵩》。古代坊州旧址,在革命圣地延安市的黄陵县,司马为州刺史的辅助官员,为五品官员。原诗如下: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诗歌发端连用三个人的典故,以表明心迹。战国的鲁仲连,风流潇洒,在谈笑间,退却如狼似虎的秦军,并谢绝平原君的千金之赏。
春秋时的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吞并吴国。功成名就后,带上美女西施泛游五湖。
李白认为大丈夫行走于江湖,应如鲁仲连,淡看利禄,而以建功立业为己任。李白也是范蠡的超级粉丝,认为做人当如范蠡,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后,知足,知止,功成身退。
想到鲁仲连,范蠡后,李白慨然道,我也有南阳卧龙,诸葛亮之才,也时常吟诵《梁甫吟》,《梁甫吟》是一首慷慨,悲凉的乐府曲,哀叹人死后,葬在梁父山上。可为什么偏偏就没有人赏识,推荐我呢?我只能困顿地躺在苍山之中,哀叹时光白白地流逝。
紧接着,李白道出了写尽自己一生的句子“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李白为了辅佐明主这一愿望,而辛苦奔波了一生。他直白地告诉朋友,我西游长安的目的,就是为了求托知音。
然而,没有人赏识怎么办?我还是过自己自由之所之的隐居生活吧,如鸟爱碧山,鱼游沧海一样,快快活活的。如秦国丞相李斯,未遇之时,在上蔡打猎。如前秦丞相王猛穷困时卖簸箕,赶至嵩山去收钱一样,我会在深山弹琴取乐。
可见,李白高咏,“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是为了表达自己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志向。希望当朝权贵能向他抛出橄榄枝。他不愿做小官,只想出将入相,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哪曾想,不但梦想没有实现,到晚年,还成了阶下囚。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这一好高骛远的理想,虽误了李白一生,让他在事业上碌碌无为,但也成就了他不朽的诗名。是对,是错,谁又能说的清?
李白借喻诸葛亮,来抒发心中的不得志。
我有孔明一样的雄才大略,孔明帮刘备恢复了汉室,建立了政权,得到重用。而我屡屡被唐王朝冷落、疏远,才华能力无处施展,抱负志向没法实现。李白心中的苦闷如滔滔的江水,奔流不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李白深藏家国情怀,想为国家和苍生做些事,但没有被委以重任,这是一个朝代的悲哀,也是李白个人的悲伤!
这句诗能明显的说出李白当时想要报国,或者想要做官,但是呢,求而不得的心情,李白他家是商人,在那时无法通过科举考官,但是呢却有一腔才华,无法施展,其实,李白的性格并不适合做官,或者说,他如果为官无法造福一方.他写诗太厉害了,太潇洒了,就应该在诗坛的庙堂之上供人崇拜.
李白梁甫吟注音译文?
李白的《梁甫吟》是一首古诗,没有官方的注音译文,下面是根据常用的拼音规范给出的一个译文:
梁上君子年四十,
颜如流水鬓如霜。
身经百战常磨砺,
壮心不已犹少忘。
玉佩炫光星未沉,
金章玉节秋风寒。
陷身关雎劝琴酒,
立志丹心愿蓬莱。
朝垂明月暮寒光,
吟哦诗章兴正长。
壮志固邦情犹在,
舞剑弄笔我自喜。
哪首诗中出现了梁甫吟?
出自唐代李白的《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梁父吟李白典故?
古人怍诗,经常引经据典,而当今我们对那些典故却知之甚少。李白在这首诗里引用了多个典故,在此試以白话解释:
[1]“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讲的是姜太公钓鱼得遇周文王的故事。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时,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
[2]“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在《易经·革卦》中有“大人虎变”的典故。老虎在秋后更换皮毛,而文采缤焕。喻贤者能骤得志。
[3]“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讲的是秦末的郦食其的故事。郦食其原被刘邦当作一个平常儒生,很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
[4]“驺虞”
是指一种黑纹白虎,不食生物,不踏生草。在《诗经》中,有“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
[5]“忧天”
在《列子·天瑞篇》中有“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在今天有杞人忧天的成语,由此而来。
[6]“飞猱”
在《尸子》中记录:古代有一勇士中黄伯,能够左手接飞猱,右手与斑驳猛虎搏斗。
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一作《泰山梁甫吟》。
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所咏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故朱乾《乐府正义》解释说:“(此诗)哀时也,无罪而杀士,君子伤之,如闻《黄鸟》之哀吟。后以为葬歌。”指出它首先是“哀时”之作,成为“葬歌”是后来的事。
戏续李白梁父吟的赏析?
《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
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梁甫吟李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梁甫吟李白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