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鉴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4,猿鸟乱鸣。夕阳欲颓5,沉鳞竟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8。【注释】 1谢中书:谢徵(或作微)字元度,曾为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这是作者寄给谢徵谈山水的信。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du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娱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都属此类。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徵的一封信,信中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六十八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故称之谢中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1、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2、《答谢中书书》的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的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南北朝·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答谢中书书》一句一译翻译如下: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原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原文: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人,著名的道教学者。
原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作品简介与赏析《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徵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出处或作者: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全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描绘山高水清的句子是、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