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文赋原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文赋原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有哪些文笔优美的赋?
谢邀,流传至今的汉赋名篇这里不列举了,我乃楚人,知赋由楚人的骚体演化而来,如屈原《离骚》中的橘颂。这里举一个短篇,其作者说是诗,而我以为实为一首短赋,原文如下。
“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
这首短赋题在汉阳古琴台碑廊的壁上,作者是清湖北督粮道台宋湘,作于清道光三年(1826年)。这个作品还有一个奇处,78岁的宋湘重游古琴台,感知音之难求,慨然题壁,但忘了带笔,情之难抑,以竹叶束之以代笔,饱蘸浓墨,势走游龙,写得酣畅淋漓,后之刻石者,精心镌刻,保留了竹叶书法的疏沙劲拙的笔势,是一件难得一见的作品。我少时居于古琴台不远的地方,高考复习时,常到此处背书,喜其幽静也,也独喜此赋,简单直接,快人快语,颇有骚赋的感慨设问特色。其实宋湘是广东梅州人,而此赋却颇有武汉人的爽直,也许是喝了长江水的缘故吧!读来亲近,故记于此。
我们既然讲三国,就不妨从历史角度,来解读一篇我觉得文笔非常优美,更重要的是既高端大气上档次,又高调奢华有内涵的赋。对,它就是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赋的写作时期在历史上各说不一,一说是赤壁之战之前,一说是赤壁大战之后。我觉得还是《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在连环船上大宴将士,趁着酒兴横槊作赋的描写比较符合这个首赋的意境(一般我很少肯定《三国演义》的史实作用,罗贯中到底是文人,把这首赋理解透了,用在此处太完美,点个赞)。
我们设想一下,曹操挟官渡之战的大好势头,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几千艘战船连环在一起,如履平地,打过长江那简直是小菜。他在战舰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军旗烈烈,猛将如云,恰好明月皎洁,在江面上何等壮观。此情此景,曹操酒酣耳热,想起了过往的峥嵘岁月,想起了自己即将一平天下的伟业,想起了人生,便诗性大发,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何等气概。
当然这首赋,最有争论的就是里面提到的“契阔谈燕,心念旧恩”等句,更想是突然伤感,怀念起故人来了。那么这个让曹操发这么大感慨的故人是谁呢?有人说是郭嘉,有人说是刘备,或者是孙权、袁绍等等。根据这首赋的原文及时空背景,我高度怀疑此人就是袁绍。
大家想想,此时的情形和官渡之战一样,都是大决战,生死战,是曹操人生中所面对的最大考验。上一次官渡之战是对袁绍,以小胜多,赢得非常惊险。我想曹操大战在即,肯定会想想官渡之战,决战袁绍的情形。
另外,曹操和袁绍其实是“发小”,都是官二代,京城四少之一,袁绍是四世三公之后,家门比曹操家显赫,平时不少帮曹操,两人打小就和袁绍一起抢人家新娘子,装疯整人等恶作剧不在少数,这都是纯真的童年记忆呀,所以,曹操会吟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青青子衿」通常形容同窗、同学,或是同事。长大后,他们俩又同时在何进的西园军中任职,袁绍是中军校尉,曹操是典军校尉,他们是典型的同学加同事关系,后来各奔前程创业去了。
所以从文中「青青子衿」起,中间的「相存」及「旧恩」、还有屡次「契阔谈燕」,推论曹操这时候的心理活动,应该是喝了酒,高了点,马上赤壁大战在即,联想到官渡大战的情形,突然就想起了“发小”,老同学兼老同事袁绍了,想起两个人相爱相杀的过往经历。
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一切晃然如昨。想一想,觉得还是有些对不起这个“发小”,怀疑自己是不是下手太绝了(曹操杀了袁绍不说,还把他逃到东北的几个儿子也给杀了,他的儿子曹丕还抢了袁绍的儿媳妇),有些愧疚。
但又想到自己是要仿效周公,帮忙献帝完成统一大业的,所以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哪叫你袁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呢,归附我曹某人不就没事了。当然更希望孙权及刘备等以袁绍的下场为戒,识实务者为俊杰,赶紧归顺与我,你们可不要学袁绍那样哦!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关注点评。
话说有一富翁,某日与好友泊舟于长江,见一处景色秀丽,遂停舟游玩。猛见峭壁间题《江心赋》三字,富翁大惊,拉着好友急步就走。友问何故?富翁曰:“此处有江心贼。”好友曰:“赋也,非贼。”富翁皱着眉头说:“富则富矣,就是有些贼形。”这是调侃赋的一个笑话。
赋是一种散文诗,介于散文与诗之间,远于文而近于诗。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就是赋的前身。正式出现赋是汉代,称为“辞赋”。赋也是汉朝的代表文体,当时涌现了大批赋的优秀作者。代表人物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史称汉赋四大家。其余的司马迁、贾谊,甚至汉武帝,都是赋的高手。
鲁迅曾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以后最优秀的辞赋作家,扬雄好道,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班固更多是政治家和军事家,张衡则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科学家之一,可称全才。后代的文人,大多不以赋为创作主体,但大作依然层出不穷。赋可称是代表中国独有的文学体裁。
中国历史十大名赋如下:
第一 宋玉《高唐赋》
第二 司马相如 《长门赋》
第三 张衡 《二京赋》
第四 曹植 《洛神赋》
第五 陆机 《文赋》
第六 谢庄 《月赋》
第七 杜牧 《阿房宫赋》
第八 欧阳修 《秋声赋》
第九 苏东坡 《前赤壁赋》
第十 袁枚 《秋兰赋》
十大名赋代表了“赋”这个文体的最高成就。其中的《阿房宫赋》《前赤壁赋》上了教科书,更受人喜爱熟悉。
最经典最深刻就是春秋战国时楚国著名书生宋玉写的登徒子好色斌,与楚王一问一答自弹自夸自唱,把自己思想情怀品味艺术性叙述出来,等于是一篇最精彩的骂小人的评论散文了,其中一句添一分長,瘦一分厌短,赞美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贬低群众,都是千古流传的哲学绝句了,他写的的神女斌,简直把美女赞绝了,从这两个最经典的詩斌,就可知斌是我们中国人最早最经典的表达生活思想哲学的古代散文了。
感谢LeeYam的邀请。
推荐几个我喜欢的吧。
第一个:左思作使得洛阳纸贵的《三都赋》(魏都赋,吴都赋,蜀都赋)
第二个:司马相如作《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第三个:陆机作《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第四个:谢庄作《月赋》——“……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于蔼蔼……”
第五个:杜牧作《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我国古代文笔优美的赋太多了,上面推荐的几篇是我个人喜爱的。限于篇幅和悟空的答题规矩,不能全文抄录略有遗憾。
文赋繁体原文?
一道曲桥沿外转,
百花盛放鸟声传。
疫情肆虐心牵挂,
梦寐不忘在亘绵。
陆机文赋是用繁体字来书写的文言文章。陆机文赋四字中能用繁体字来书写的字有:陆、机和赋三字:陆在姓氏中繁体写作陸。机是个半改字,木旁不变写作機。赋字右边的武不变,贝繁体写作貝,如同败写作敗,贩字写作販一样,赋应写賦。因此,陆机文赋原文释文为:陸機文賦。
陆柬之文赋译文及释文?
译文
我每次阅读那些有才气作家的作品,对他们创作时所有的心思自己都有体会。诚然,作家行文变化无穷,但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分辨并加以评论的。每当自己写作时,尤其能体会到别人写作的甘苦。作者经常感到苦恼的是,意念有能下确反映事物,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思想。大概这个问题,不是难以认识,而是难以解决。
释文
作《文赋》借评前人的优秀作品,阐述作样写有利,作样写有害的道理。或许可以说,前人的优秀之作,已把为文的奥妙委婉曲折也体现了出来。至于前人的写作决窍,则如同比着斧子做斧柄,虽然样式就在眼前,但那介心应手的熟练技巧,却难以用语言表达详尽,大凡能用语言说明的我都在这篇《文赋》里了
赋是什么意思?
赋1.(上对下)交给:~予。
2.旧时指农业税:田~。~税。
3.征收(赋税):~以重税。
4.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5.做(诗、词):~诗一首。
1、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2、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赋原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赋原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