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司马光谥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司马光谥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司马光的字为什么?
司马光的字是君实。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司马光属于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也是典型的满口仁义道德,实则只重利己的道德先生。从学术上,他的成就不可否认,他的学识渊博,著作颇多;在政治上,他明哲保身,在变法派得势时,从不正面反对,而是申请国家财政的支持,躲到洛阳主持修史;在宋神宗去世后,积极响应当政的宣仁太皇太后的要求,不遗余力地废除新法,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政治人物。
司马光字君实。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1][2],世称涑水先生[3]。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2]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李鸿章的谥号为什么叫做“文忠”?
之所以不给李鸿章文正谥号,可能与其被委派为中国代表方与外国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关,虽不是他的错误,但总的来说是不大光彩的。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清朝二百多年来,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个人。曾国藩的功劳的确大,但当时清朝的情况,有个激励的意思在里面。至于李鸿藻的身份是帝师,从他之后,凡是帝师皆有谥文正的可能。在之后的谥文正的,则有点末世名器,不足为贵的意思了。
李鸿章,晚清名臣,谥文忠。在清代的谥号中,文忠被认为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其实他的谥号也是仅次文正,而且清朝也只是八人得到而已,可能是相比于曾国藩而言,曾国藩的功劳的确大,但当时清朝的情况,有个激励的意思在里面。至于李鸿藻的身份是帝师,从他之后,凡是帝师皆有谥文正的可能。在之后的谥文正的,则有点末世名器,不足为贵的意思了。
司马光号什么?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_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_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司马光死后,被宋哲宗夺谥、砸碑、追贬,为何还能配享哲宗庙庭?
要说清这个问题最少要追述到宋仁宗赵祯才能说说清楚,仁宗赵祯有过两位皇后,第一位郭皇后是仁宗她妈刘娥给选的,据说是为了仁宗能成为一代名君,怕他被美色所泥所以太后刘娥特意为仁宗选了郭皇后,丑肯定是不丑的,但是肯定不合仁宗的心愿,所以后来因为看到仁宗和后宫的两位妃子说笑,还动手打了仁宗,结果惹怒了仁宗,坚决要废了郭皇后,为此好多大臣不同意还受了罚,名臣范仲淹还因此被贬出京城,在此不多赘述,公元1033年12月仁宗废了郭皇后,1034年11月又娶了新皇后,皇后姓曹,曹皇后是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女,虽然有过两位皇后但是仁宗到死都没有儿子,仁宗生前把宗室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赵宗实收进宫中(后改名赵曙),作为备位太子,一旦自己无子则立赵曙为太子,仁宗在世时还给他娶了个老婆,就是曹皇后妹妹的女儿高滔滔,后来仁宗无子驾崩,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英宗惧内怕老婆,在位只有4年就死了,高滔滔升为太后,这是个不通礼数而又霸道自私任性的女人,英宗死后宋神宗继位,神宗是个想做事有作为的人,所以任用王安石为相变法,但是太后高滔滔思想保守,相信司马光等守旧党,给神宗添了很多麻烦,神宗在世时高滔滔虽然想干政,但是没有机会因为神宗不糊涂,神宗生前任用王安石等新党变法,后来迫于高太后压力,王安石罢相司马光等旧党也没有机会,直到神宗37岁驾崩,哲宗9岁继位太皇太后高滔滔才掌控了实权,手握大权之后高滔滔马上启用司马光,而司马光上台后立刻废除全部新法,把参与变法的人全部赶出朝堂,旧党掌控了朝政,直到1095年高滔滔死去,哲宗赵煦才掌权执政,哲宗亲政之后立即废除高滔滔的一切,重新启用新党把旧党全部赶出朝廷,虽然司马光已死但还是被收回封号砸了碑,如果哲宗不是命短,司马光是没有翻盘机会的,然而哲宗比他爸神宗还命短,25岁就死了而且也没用儿子,最后又被不是哲宗亲妈的向太后作主,选择了端王赵佶继承皇位,是为宋徽宗。顺便说一句,向太后是高滔滔作主为神宗娶的老婆,所以宋徽宗上位以后对高滔滔(虽然已死),向太后感恩戴德百依百顺。为旧党恢复名誉地位是肯定要做的,所以司马光才得以配享哲宗太庙,想想哲宗在位时砸了司马光的碑收回了谥号,怎么可能同意司马光配享太庙呢?这一切都是无才无德的高滔滔留下的恶果!
司马光古诗?
司马光不是古诗,而且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全,都的意思。
原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司马光谥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司马光谥号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