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谁能告诉我,《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的“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的注解。谢谢?
春天为生发之季节,凡事要顺其自然,不可约束,披发缓行的意思就是不要挽起头发,让其自然下垂,且衣服不要穿的太紧,要尽量宽松些。
而以使志生的意思是中医认为志藏于肾,人的意志,志向以及事业成功与否都与人的肾精有很大关系,肾精充足做什么事成功的概率都大,按五行推算肾为肝之母,春天是肝气当旺的时候,儿子旺了也别忘了老妈。
以使志生就是让人的高兴、快乐、愉悦的情志都生发出来。
内经先读灵枢还是先读素问?
素问偏重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脏腑功能、病因病机、病证辨证、诊法治则、养生防病、四气五味、组方原则等等,内容广泛,是中医最基础的东西。灵枢偏重于经络针灸。所以,如果是粗略看的话,建议先读素问。
医古文《黄帝内经素问》序的简化字?
《黄帝内经素问序》的简体版:
夫释缚脱艰,全眞导气,拯黎元於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卽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於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眞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则周有秦公,汉有淳于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敎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眞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前後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旣淹,袭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幷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重《经合》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欬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敎》以先《针》。诸如此流,不可胜数。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乃精勤博访,而幷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时於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羣疑冰释。恐散於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
《黄帝内经》的《素问》中的《上古天真论》篇要怎么理解?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是整部书的第一篇,这篇的重点就是讲授人类身体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长寿健康的总秘诀。
上古天真论一开篇就讲了古今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因此带来的健康表现迥异:
原文如下: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当然,黄帝内经因为成书在汉朝年间,或者说是在黄帝的时期。如果说是在黄帝的那个年代,那么书中的现代人,并不是我们今天21世纪的现代人,而是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的这个时期。
尽管如此,黄帝内经所说的古今人的健康对比,拿到今天的21世纪仍然具有非常可靠的意义。
我们看黄帝内经中描述的现代人的生活场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今天的人把酒当水喝,滥饮无度,生活没有规律,醉酒行房,恣情纵欲,为了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
这恰恰是我们今天当代许多人的生活写照。
曾经与一家世界四大事务所的朋友一起吃饭,他说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是这样的:经常会加班到半夜,然后还去KTV,然后再回来加班。
今天人们日常不可缺少的就是聚会。因为白天不得不工作,一般喝酒聚会就放到了晚上。就以北京的簋街为例,比较有名的胡大饭店,半夜以后仍然还需要排队才能吃上饭。可想而知人们的夜生活有多么丰富。
为了工作,为了订单,为了友情,为了爱情,为了许多一切一切,人们的价值观决定了,要想出人头地,要想有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拼命工作,然后拼命享乐。
然而这样的工作生活恰恰是与黄帝内经倡导的养生理念大相径庭。
黄帝内经所说的半百而衰可能并不是那么严重,但是三四十人们就出现各种各样的亚健康信号确实是事实。到医院一查,不是这高,就是那高。
甚至也有人因为醉酒而丧失了性命。
那么正常的养生理念应该是效仿古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也就是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适应天地阴阳自然变化的道理,比如,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而且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这样的人就能够做到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所谓天赋的年龄,有说人应该可以活到120岁,也有说是100岁。
现在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有媒体报道出来一些活过100岁以上的老寿星,他们可能并不是大富大贵,之所以长寿,恰恰是迎合了天地阴阳的自然法则。
《黄帝内经》之《素问》,开篇就以“上古天真论”为始,以歧伯答黄帝之问说明上古天真的意义。上古,指的是燧人、伏羲、神农三皇时期,他们为上古圣人;天真,常与“无邪”一词连用曰“天真无邪”;“天”指自然,“真”指本真,也就是说,上古之人具有自然本真的生存状态,以此为议题进行论述。
黄帝不解上古之人为什么皆能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歧伯回答他:上古人懂阴阳术数之道,也就是明白平衡无过及之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故能终天年,度百岁;这就是说能适度且自然而然生活,不刻意追求而违规律;其原因就在于明白阴阳平衡的道理。
如何做到的呢?歧伯讲了三个原因;一是先民得到圣人的教戒,明白风邪应时而入,只有内守真气,保持精神常态,避邪入之时就不致于病;二、闲志少欲,欲从自然,才能气顺心安而不倦;三、饮食、衣着、习俗都遵从自然真扑,不去刻意慕攀;如此,嗜好、淫邪、愚智都不会受外物诱惑,所以就无所惧,这就是合于道,归于自然。这实际上就是强调人与自然合谐,顺其自然,才会得长寿而终天年;也就是古之谓“天人合一”。
所以,“上古天真”论述的就是养生必须合谐自然、遵循规律而不刻意追求。对疾病而言,都是因违反自然规律所受到的惩罚;“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病皆由此而生并短寿;可见,养生未病的意义何等重要,开篇言此对其后中医论述意义可谓深远!
提纲挈领的概括了人长寿的秘诀!黄帝内经是中医的起源,是修行得道的真人留给世人的至宝。人的穴位经络皆是真人内视所得。先有真人才有真言,黄帝内经便是真人的真言,天地大道!
上古天真论内容多源于对于生活的观察总结。如关于人体生命七七八八的描述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而且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大法,放在如今也是极具参考价值。
至于上古人可百岁而不衰,今人(内经时代)半百而衰的原因,其实目的是为推行自己的主张,所以必须分开来看。
这篇的真、至、圣、贤的排序有着道家鲜明特点。因此后世云中医起源于道家,医道同源,医易同源。其实百家争鸣,百家观点都有互相借鉴发挥,医学借鉴道家的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来阐释医道而已。
看白话文翻译理解。
理解不了说明古人也说不清楚,别把古人想得多玄乎,那时他们的语言文字没有现在丰富,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想法很正常,而且他们的知识水平跟现代人也是没法比的,随便看看就好。
请问《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素问是指什么?作何解释?
《素问》是以黄帝与上古医学家问答的形式撰写的综合性医学文献。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