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石公素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黄石公素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素书》为什么叫“素书”,有何暗示,高手指教?
素书相传是张良从黄石公手上得到的,内容是关于如何治理天下的一本书籍。素书的真伪现在在学术界还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
张良得到素书的故事很有意思。有一天张良在城外见到一个老人,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张良觉得老人很奇怪,但是出于礼貌还是在桥下帮老人把鞋子捡了起来,并帮老人把鞋子穿上。同样的事情,老人做了三次,张良三次都帮老人把鞋子捡起来并帮老人穿上。老人便说,我有一个礼物送给你,你明日一早过来。结果张良在第二日一早,在桥上见到老人,老人早早的已经到了桥上。结果老人说年轻人这么不懂礼貌,还要让我这样的老人来等你,我们明天再见。第二天张良在城门一打开的时候,就出了城门,走到桥边发现老人还是先到了。第三天,张良就没有住在城里,早早的就来到了桥边,老人遂把素数送给了张良。诉书的基本内容,是如何辅助君王管理天下,是事物发展背后的本质。张良说,我只用了素书当中的一部分就辅佐了刘邦,争得了天下。而素书当中还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去应用。但是张良在死前并没有找到适合的传人将这本书传下去。所以就带着素书入藏了。
《素书》的发现相传是在张良的坟墓中,枕在张良的头下的。那为什么叫素书呢?这和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文化讲究内圣外王,看问题要看到事物发展背后的本质和基本规律。一旦掌握到真理,会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素书想传达的意思就是说,真正掌握规律后,解决问题就会有很简单但是很有效的方法。我们看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所以我想这也恰恰是素书想给我们后人最大的启示。那如何找到事物发展背后那所谓的规律呢,《论语》中孔子说过:吾道一以贯之。究竟怎么理解这个“一”呢?儒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解释,道家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佛家通过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来解释。阅读这三家的经典著作,能让我们理解这个“一”,从而让我们掌握获得成功的法门。
<素书>解读里提到,素书传说是黄石公将道儒两家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套处世哲学,道家思想的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而治国。而儒家主张仁政,集中权利为民众做好事。儒家主张教化,所以推崇圣人;道家主张自化,所以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所以能把这两种思想主张融合一体,实则是蛮难的,当然<素书>还是偏重于道家的,但与<道德经>是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的,<素书>的重点还是在于总结当下社会中的一些具体规律,比方说,你的某种行为,会导致何种结果,根据现在的情况,预知未来的情况会怎样的。主要是指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治国安邦,相对实用些,都是讲“术”。
《素书》为秦时五大隐士之一黄石公所著,因"三考张子房"的故事而得名《圯桥授书》。
汉朝名相张良青年时期,在桥上遇一白发邋遢老人,破皮烂履,蓬头垢面,人人远离,躲着走开,只有张良扶老人过桥,然后两次相约,桥头会见,老人都失约,第三次,老人竟将很破很脏的鞋故意丟到河里,要张良捞,张良真的不顾危险,不怕寒冷捞出鞋子,并屈身为老人穿上,随后老人赠《天书》一部,成就张良伟业。
宋朝张商英《素书》原序云,黄石公秦之君子也,其书简,其意深,虽尧禹文传,周公,孔,老亦出此矣!《素书》短短六章含盖了儒,释,道,杂(杂家),游,(游历家)的精义,溶道,仁,义,中庸于一身,自成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诠释了霸业用人之原则,解析了作为辅政之臣加強自身之轨道,构建了完满合理的治国兴邦系统方法,定义了繁繁红尘,茫茫人世的做人之道…也正是得益于《素书》的精要,才使张良纵横官场,开阖相位,功成名就后隐退,避免了"飞鸟尽,良弓藏,走狗烹"的悲催下场。
正是因为《素书》的"素"纯净的团结帮助,"简",简单的扶危,简单《素书》,取其"干净",″纯白"而为″素"
黄石公的得意之作?
《素书》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黄石公是谁?真的有这个人吗?
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
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
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 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二书,盖为后人托名所作。
黄石公所著《素书》,为什么被誉为中国谋略第一书?
相传为黄石公所著的《素书》有着非同寻常的传奇色彩,张良以此书之学成长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圣”。而从盗墓贼之手的再度现世,更是给它添上了几分神秘色彩。
这里灵冲霄,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这部传世之作。
富有传奇色彩的传世之作
《素书》是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传世之作,其起源之励志,传承之曲折离奇足以书写成一部旷世巨著。甚至金庸武侠中亦有借鉴其情节之处。
- 《素书》与黄石公
关于《素书》的来历,大家都很清楚。张良于下邳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将鞋扔到桥下,又很无礼的指使张良给他捡鞋、穿鞋。张良恭恭敬敬的为老人捡鞋并给他穿上后,老人随即离去,走之前留下话来,让张良五日后凌晨来此相会。然而老人又故意来早,连续两次张良都没能赶在老人前面来到,于是老人斥责他来迟,并延后约定。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在桥上等候,终于赶在老人之前来到。于是老人赠书给张良,张良熟习书中本领,由此建功立业。此书即为《素书》,这位老人就是黄石公。
灵冲霄个人认为,张良得高人传承的事迹,很有一些传奇色彩,疑似张良自己或后人的包装宣传。虽然此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不过张良得高人传授绝学的事迹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一般都有很浓郁的包装范儿。毕竟人们总是会对名人与胜利者进行一些漂亮的包装用来宣传教育之用。
- 真.历史版《盗墓笔记》
张良以《素书》中的道理建功立业,又在刘邦清洗功臣、吕后之乱中全身而退。但张良却并没有把这部书传给后人,只是死后将此书作为陪葬带入坟墓。于是乎,历史记住了张良,记住了他扶持的主公刘邦,记住了他参与建设的大汉王朝,却把《素书》忘在脑后。以至于张良死后数百年的时间里,人们都不知《素书》为何物。直到晋代乱世,一个盗墓贼在张良墓中发现了它,此后《素书》才在民间彻底流传开来。
盗墓贼从先贤墓中所盗的失传绝学,这给《素书》进一步赋予了传奇色彩,堪称历史版的真.《盗墓笔记》。此桥段也被武侠名家金庸所借鉴,写进了《笑傲江湖》中。
曲洋对此事甚是得意,微笑道:“自来相传,嵇康死后,《广陵散》从此绝响,你可猜得到我却又何处得来?”
曲洋道:“是啊!我对他这句话挺不服气,便去发掘西汉、东汉两朝皇帝和大臣的坟墓,一连掘二十九座古墓,终于在蔡邕的墓中,觅到了《广陵散》的曲谱。”说罢呵呵大笑,甚是得意。——《笑傲江湖.第七章-授谱》
魔教长老曲洋爱琴如命,由于渴望得到失传名曲《广陵散》,而去发掘古墓,最终得到了《广陵散》的曲谱。这事迹与张良的《素书》由盗墓贼而发现,进而现世何其相似也。
谋圣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青年时期的张良本是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人,韩国为秦所灭,于是热血青年矢志报仇,曾策划暗杀秦始皇(博浪沙大铁锤)。但由于张良的行动计划不周密,秦始皇毫发无损,张良还折了一个得力手下(大铁锤),自己也沦为通缉犯进而亡命天下。从这儿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张良其谋略手段还是比较稚嫩的。
张良在得黄石公传授《素书》后,逐步成长为一个精通进退方圆之道、运筹帷幄的谋略大师。在投奔刘邦后,张良把《素书》中大道灵活的运用到攻城略地以及安邦治国中去。刘邦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而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张良在功成名就后,没有贪图荣华富贵,反倒是急流勇退,避免了如韩信、彭越和英布等功臣兔死狗烹的下场,保全了自身与子孙后代。
《素书》成就了张良,张良也反过来成就了《素书》。张良被后人尊称为“谋圣”,有如此给力的传人来为之扬名,《素书》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了。
内容精炼,包含诸子百家的精髓
莫看《素书》被传的神乎其神,实际上《素书》并不是什么浩渺巨著,此书的内容共分六章,总计一千三百六十字而已(比《道德经》的五千字还少)。但这一千三百六十字却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该书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观察的细致入微,对复杂人性的把握亦是入木三分。儒家的仁、德、礼、义,道家的道,纵横家的捭阖,兵家的谋略等诸子百家的精髓都能在其中找到实际运用之道。
我是灵冲霄,擅长金庸武侠和文学名著点评!欢迎关注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给张良素书的黄石,是鬼谷子的学生吗?
是。
鬼谷子是王禅,战国纵横家,道家传承者,培养了庞涓、孙膑;张仪和苏秦四位最出名的弟子。
庞涓和孙膑,是军事家著称的;张仪和苏秦,是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的两位最杰出的人物。
鬼谷子还有其他弟子,只不过因为没有行走在人世,所以声名不显。圯上老人黄石公就是其中一位。从历史蛛丝马迹可推断。
其一,张良是在下邳遇到黄石公的,下邳离蒙山不是非常远,也就一百公里左右,那里离鬼谷子最后修道隐居的地方蒙山很近。
其二,黄石公的来头,说明其非常自信,所谓的强大来自于底气,他一个默默无闻的老人哪来的底气?传承就可以。黄石公遇到张良的时候,被史书记载为圯上老人,既然是老人,起码得45岁以上吧,古人会比现代人容易老一点,这个因素也考虑进去,差不多这个年龄以上,那个时候的鬼谷子差不多是接近飞升仙班的时候了,也就是圯上老人跟着学了很久了,自个差不多也知道鬼谷子的来头,四个大弟子的名气可不是说着玩的。
其三,看黄石公招待张良的手段,扔个鞋子就招了个超级大徒弟,这就是鬼谷子的形式方式嘛!看看他四个弟子就知道了。这可不是其他号称圣人的人,弟子一大堆,能够成就的,和最后真的成就的,可以说,一个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厉害,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从不玩小的,要玩,就玩最大的,国运啊!看看鬼谷子的四个弟子,哪个不是跟其效忠的国家国运相关?
其四,最后张良跟了谁学修道去了?赤松子!赤松子是什么人?半神仙啊,谁都能随随便便地追随的吗?你要是个普通人,才懒得理你,神仙也有圈子的,好不好?要不为什么后面的诸葛亮,刘伯温什么的,也是谋略家,怎么就不找个神仙半神仙的,修道去?他们可都是道家的传承人啊!鬼谷子在蒙山修道,赤松子也在那附近,神仙之间当然好说话啊,引荐一下,或者说一下自己的师傅或者山头,基本就会提携一下后辈,没有一点压力!
其五,中国历史好像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尊崇儒家的,跟谋关系不会太有名,但跟道家相关的,好像最开始的,都成了圣,比如张良,而且谋略那就是历史上基本头一号的。历史可从来没说刘伯温是儒家的啊,人家都能八卦推演到预言,明晃晃的道家那一套啊!
综上,黄石公是鬼谷子的闭门弟子,可能就是最小的那个。
黄石公是什么人?
黄石公是张良的师傅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道家代表人物,思想家,军事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黄石公,曲阳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流派之一,与鬼谷子齐名。婴儿时被弃于黄山,谓之黄公。他隐居黄山著书立说,留下《太公兵法》(兵书)、《黄石公略》和《雕刻天书》。他把《太公兵法》、《黄石公略》传给张良,把《雕刻天书》传给曲阳的宋天昊、杨艺源二位弟子,才使曲阳人学会了雕刻,后来曲阳县成为“雕刻之乡”,闻名于天下。黄石公,下邳人(今江苏睢宁古邳镇)。世人称黄石公“圯上老人”、“下邳神人”。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皇甫谧《高士传》:黄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乱,自隐姓名,时人莫知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石公素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石公素书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