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文学家、散骑常侍夏侯湛简介,是《东方朔画赞》的作者
夏侯湛为《东方朔画像赞》作者。夏侯湛,西晋人。《文选》卷四七注引臧荣绪《晋书》曰:“夏侯湛,字孝若。谯国人也,美容仪,才华富盛,早有名誉。
在地方多年,朝野大臣多为他感到委屈。除任中书侍郎,补任南阳相。迁任太子仆,还未就职,晋武帝便去世了,晋惠帝司马衷即位,任命为散骑常侍。元康初年(291年)逝世,享年四十九岁。著论三十多篇,别为一家之言。趣闻轶事 作《周诗》 当初,夏侯湛作成《周诗》,给潘岳看。
夏侯湛(243年-291年),字孝若,谯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西晋文学家。东汉征西将军夏侯渊曾孙,曹魏兖州刺史夏侯威之孙,淮南太守夏侯庄之子。夏侯湛少为太尉掾。晋武帝泰始年间,举贤良,对策中第。后为中书侍郎、南阳相,不久升任太子仆,但他还未就职,晋武帝便去世了。晋惠帝时为散骑常侍。
《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唐颜真卿四十五岁时所书,字体浑厚苍健,气势开张博大。释文:《东方先生画赞》者,晋散骑常侍夏侯湛之所作也。湛字孝若,父庄,为乐陵太守,因来觐省,遂作斯文。赞云:“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魏建安中,分厌次为乐陵郡,又为郡人焉。
东方朔,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他性格诙谐滑稽,爱好喝酒。古代隐士,多避世于深山之中,而他却自称是避世于朝廷的隐士。
散骑常侍指的是什么?两晋的加官制度是怎样的?
而侍中和散骑常侍在两晋时期的加官却是最常见的,首先他没有定额:只要君主愿意的话,想加多少就加多少;其次它们加官的限制也没有特进以及光禄大夫他们那样的很高的要求,所以在两晋时代,加官散骑常侍和侍中也是最为常见的,当然因为这个加官的人太多,这边就不举例了。
左散骑常侍二人,从三品,属门下省;右散骑常侍二人属中书省。职掌同为规谏过失,侍从顾问,并无实权,而为尊贵之官,常作为将相大臣的加官。宋不常置。辽属门下省。金、元不设。
散骑侍郎,正式的说法应该是“员外散骑常侍”,意思是额外增补的散骑常侍,品级上应该略低于散骑常侍 散骑常侍,魏晋时期开始设置,前身是汉代的散骑和中常侍(著名的汉末十常侍,不过中常侍是加官,无实权),主要职责是“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
高级官员、左右参军、官员、散骑常侍,都是加官进爵。加官包括皇子、将军、大臣、各类大夫、郎将、京官、尚书、太医、太官,甚至最低的郎官,职位不限,多至数十人。加士,常侍,出入宫中,伺候皇帝,起初分别负责皇家事物杂务,后来逐渐参与政务。再加上左、右曹,负责殿中受书。劾奏不法官吏。
散骑常侍: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散骑侍郎: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五官中郎将: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散骑常侍”一职侍奉皇帝左右,以备顾问及规谏过失。除官品之外尚有八公、上公、三公、位从公、特进、九卿、宫官之说:八公: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武职),皆金章紫绶。上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亦称三司。
西晋散骑常侍顾荣简介,顾荣是一个怎样的人?
1、同年,安东将军、琅邪王司马睿移镇建业(后改建康,今南京),顾荣获任命为安东军司,加散骑常侍,用作招揽江南士族的支持。司马睿有任何政事筹划都会咨询顾荣的意见。 顾荣作为江南名士,又居要职,因而甚得朝野敬重。
2、顾荣为西晋时期江南士族领袖之一,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3],五人被称为“南金东箭”[19]。顾荣凭借自己的身份,在协助晋元帝司马睿立足江左及建立东晋的过程中多有功劳,为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 《隋书·经籍志》收录有《顾荣集》五卷,录一卷,今已佚亡。
3、元帝驻守江东,以顾荣为军司,加散骑常侍,凡是要谋划的事情,都向顾荣询问。顾荣既是南方的有名望之士,又身处要职,朝野都很推崇敬重他。当时元帝所宠幸的郑贵嫔身染疾病,亘童因为之祈祷而荒废了要务,盐茔上书劝谏说:“昔日文王父子兄弟成为三圣,可以称得上深究事理。
4、顾荣(?~312),中国西晋末年拥护南渡的司马氏政权的江南士族首脑。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在吴历任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晋灭吴后,与陆机、陆云兄弟至洛阳,号称三俊,历仕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在八王之乱中,常醉酒不问事以避祸。惠帝西迁长安,征为散骑常侍,辞不就,还吴。
唐朝史学家、散骑常侍姚思廉简介,姚思廉的父亲是谁?
p=这样的家学传统,对姚思廉有良好影响,少年时就喜好史学,不仅聪颖,而且勤奋学习,除了读书,再没有其他嗜好,甚至从不过问家人的生计状况。 三朝仕宦 姚思廉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由南北朝分裂走向隋唐大统一之际,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陈时,为衡阳王府法曹参军,转会稽王主簿。
一位卓越的史学家以其严谨的治史精神,镌刻了时代的印记。姚思廉,字简之,出身于史学世家,吴兴(今浙江湖州)的才子,承继父亲姚察的深厚史学传统,以卓越的才学和毅力,为我们留下两部珍贵的历史文献——《梁书》与《陈书》。
父姚察,在梁朝以文才著称。陈时任吏部尚书,领大著作。陈灭后人隋,任秘书丞,隋文帝杨坚命他继续修撰早已着手的梁、陈两代历史。史称其“学兼儒史,见重于三代”。大业二年(606)姚察死,遗嘱思廉继续完成这两部史书。贞观初,姚思廉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后官至散骑常侍。
—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他随父姚察在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祖父姚僧垣“少好文史”,还“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①。
散骑常侍是什么官
1、散骑常侍散骑常侍:官名。汉有散骑散骑常侍,为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性质同。东汉省散骑,改以宦官任中常侍。魏文帝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如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资深者称祭酒散常侍。魏末增加员额,新增者为员外散骑常侍。
2、散骑常侍、员外散骑常侍、散骑侍郎、员外散骑侍郎等官,原属散骑省,后又属集书省,隋代始并入门下省。其职掌侍从规谏,实际上是位望通显而无具体职事散骑常侍的闲职,仅用来作为高级官吏散骑常侍的荣誉衔。唐高宗时,又分散骑为左右,左属门下,右属中书。
3、右散骑常侍属中书省。职掌同为规谏过失,侍从顾问,并无实权,而为尊贵之官,常作为将相大臣的加官。
4、散骑侍郎,就是伴随皇帝乘马乘车的近臣,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地位略低于散骑常侍,都是高才英儒担任。职能 散骑常侍在曹魏时职能与东汉的中常侍职能相近,都是高才英儒担任,接替了西汉时期尚书直接接受皇帝诏书执行临时任务的权限,与东汉中常侍负责诏狱相仿。
5、散骑常侍是魏晋时期的一种高级文官职位。散骑常侍是汉朝以来散骑系列的延续。在汉朝,散骑是皇帝侍从的官员,负责陪从皇帝出巡、护卫等任务。到了魏晋时期,散骑常侍成为了一种高级文官职位,主要负责宫廷内外的传达、传达命令、管理文书等职责。
散骑常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散骑常侍是做什么的、散骑常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