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崔州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崔州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崔州平为何不投刘备?
刘备邀崔州平出山共谋大事时,被崔州平一句无意功名巧妙的给回绝了。
不是他有多自负,而是他将天下大势看得清楚,有些事不是人为就能改变的,自以为走上了一条可以改命的路,到最后才知是命运早已安排好的劫。
崔州平在得知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更是长叹一声,说诸葛亮虽然投了个靠谱的主子,但却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里,似乎他早已料到了诸葛亮的结局一般。崔州平为什么不出山崔州平对刘备说顺应天意则能安逸的度过一生,若是硬要和天斗,不信命,到头来并不能争得什么,而是一场空。
崔州平宁可选择闲云野鹤无功无名的自在生活,也不愿耗尽心力计谋与天斗、与命运抗衡。
为什么三国里很多谋士不愿意出山呢,比如水镜先生、崔州平等?
三国时期是乱世,兵荒马乱的,而荆州在赤壁之战前是一个世外桃源,很多名士隐居在山林之中,他们不愿意出山,包括了庞德公、水镜先生、崔州平等。
当时荆州地区是清流派的根据地,有六大家族,分别是庞、黄、蒯、蔡、马、习等。除了蒯、蔡两家在刘表手下做官外,其他都没有做官,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诸葛亮和其中势力最强的庞家、黄家有密切关系,诸葛亮的姐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诸葛亮自身是黄承彦的女婿。
以“名士”自居的其他四家,一向对刘表敬而远之,常明显地不合作,刘表也无可奈何。
六大家族中,以庞家的势力最大,庞家的首领就是给诸葛亮取绰号“卧龙”的庞德公。庞德公慷慨重义,学问极高。刘表几次请他出仕,都被他婉拒。 《后汉书•逸民庞公传》中便有这么一段记载:
有一天,刘表亲自去拜访庞德公,劝说道: “先生不肯出来做官,日后将遗留些什么给子孙?”庞德公表示: “我和别人不同,别人留给子孙危险(伴君如伴虎),我却留给他们安全(独善其身)。”
从上面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以庞德公为代表的名士不愿意在刘表手下为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官场复杂,二是没有明主。
题主提到的水镜先生是庞德公请过来教书讲学的,崔州平是本土名士。不过他们都比诸葛亮大20岁以上,庞德公比诸葛亮大30岁左右,换句话说,诸葛亮喜欢和“老人家”交朋友。
总而言之,这些清流不愿意出山的原因主要还是上面两点:一是,未遇到明主;二是,官场过于复杂,不如当下自在。他们也知道汉室没有希望了,不必要费那个劲去折腾。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
地不得时,草木不长!
水不得时,风浪不平!
人不得时,气运不通!
他们生不逢时,无明主坐正位,汉献帝软弱无能,被奸臣挟持;曹操乃汉贼,东吴偏居一禺,袁绍,袁术…
他们不知道为谁效命!时局太过于复杂,一时半会看不到希望,于是便归隐山林,对酒当歌,往来无白丁,崔州平,庞德公,黄承彦,水镜先生等他们常来常往!孔明便是黄承彦的女婿!
刘备打着反汉贼的旗号多多少少给了他们一点安慰,才让诸葛孔明出山扶汉!
这些谋士都是聪明人!
这些谋士,不喜欢功名利禄,更不愿意卷入尘世间的纠纷,都是站在高度,旁观着时局的变化,预测着未来的走势,三国演义里人才辈出,但有很多隐士,有通天彻地之能,却不愿意出山。
这些能人,不愿意出山,也是为了保全自己,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演义里,看着是热血沸腾,但也太过凶险,弄不好命都没有了,所以这有的隐世,宁愿粗茶淡饭,平静的走完这一生,也不愿意出去冒险。
这是人各有志,人生价值观不同,有的隐士只希望吃太平饭,有的隐士却有雄心壮志,豪气万丈,要在三国演义里,逐鹿天下,要扬名天下,要成就一翻大事业。
但那些出山的隐士,其实命运都挺苦的,就拿诸葛亮为例,诸葛亮在正是壮年的时候,由于过度的操心劳累,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在壮年病逝。
人生的路,各有选择不同,诸葛亮选择出山,辅助刘备,一生劳心劳累,才在壮年病逝,确实是太可惜了,如果诸葛亮不出山,不那么辛苦,过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许诸葛亮会是个长寿的人。
所以这些谋士,正因为看透了这一层,也知道逐鹿天下的辛苦与风险,才不愿意出山的,毕竟是兵者,凶险也,三国演义里,也有很多谋士被杀,杨修,马谡,庞统。
有的谋士看出来了,出山背后的弊端,所以干脆当个闲士,愿意躲到深山老林里生活,种种地,过那种农耕的日子,其实在三国乱世之中,能过农耕的日子,做个闲云野鹤也挺好的,最起码能保命。
三国是个乱局啊,汉室衰微权臣当道,像水镜和崔州平之流都是传统文人,有自己操守。出来做官不能为国为民他们宁愿退隐山林。
这些人出来做官有个首要问题,就是为谁效忠?按传统道理应该效忠汉室天下,可是汉献帝无能,曹操又把持朝政,在他们眼里曹操不孝忠汉献帝就是汉贼。刘备打的旗号不就是和汉贼不两立吗。荀彧被曹操所杀不也是因为汉室正统观念的结果吗。诸葛亮选择辅助刘备也有汉室正统观念的成分,因为刘备一开始就一直打着辅助汉室的旗号。
那这些隐士为什么不出来辅助刘备呢?水镜先生就曾经说过刘备不得天时,这些人的看法都是一样的,诸葛亮也知道大业难成,但是又不甘与草木同腐,于是给刘备规划了三分天下,北让曹操得天时,东让孙权得地利,让刘备占人和形成三分天下。等天下有变动,派一上将出去一统汉室。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先有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有刘备夷陵之败,诸葛亮主政的时候人才损失大半,所以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最终,诸葛亮拼了老命也没能扭转乾坤。
三国演义崔州平是怎样的人?
崔州平,原名崔钧,属东汉清河国望族之后,原居博陵(现河北清河、故城一带,现夏津西部原属古清河国),因其兄崔均参与袁绍的讨伐董卓运动,失败后,其父崔烈被捕,关进监牢。
董卓死后,崔烈又陷入李(催)郭(汜)战乱,被李催杀害,崔州平为躲避战乱,南下隐匿,后与诸葛亮相遇,并成为至交。《隆中对》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可见,在诸葛亮落魄时,身边只有崔州平等几个好友,而崔州平又可称为诸葛亮的挚友。
虽然崔州平在《三国演义》中仅正面出场一次,但却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时局的分析也很独特。
在茅庐外,刘备劝说崔州平随他一起建功立业,崔州平对刘备说岂不闻顺天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当汉朝气数将尽时,任何人都挽救不了它的灭亡,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刘备三顾茅庐寻访诸葛亮未遇时,巧遇崔州平,恳请他出山复兴汉室时,崔州平拒绝的原因,崔州平直言相告,汉朝气数将尽,不是人力所能挽回,劝刘备顺应天意,不要做徒劳之征。
但刘备胸怀大志,无法放弃复兴汉室的理想,因此真诚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也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在诸葛亮辅佐刘备光复汉室江山的时候,崔州平却依然持杖走天下,他曾入山修道,后回故土,平淡的度过了一生。
其后裔却也不乏史书名人,曾孙崔鸿曾因著《十六国春秋》而名噪天下。诗仙李白曾有诗赞崔州平:“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封昆季》。
崔州平也被世人排在了“诸葛四友”中的第一位。可见崔州平的谋略和能力确实可以与诸葛亮同肩。如果当时刘备能够一起说服崔州平归顺自己,那么,刘备一定会有更大更好的成就。
演义中仅称“崔州平”。为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先主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先主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
后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崔州平是诸葛亮的徒弟吗?
不是诸葛亮的徒弟。
因为崔州平的历史背景是唐朝的将领和政治家,而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和军事家,两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很难有师徒关系。
同时,历史上也没有记载崔州平和诸葛亮有任何关系的内容。
虽然崔州平和诸葛亮没有师徒关系,但可以通过学习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和策略,为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提供借鉴和启示。
不是诸葛亮的徒弟。
因为崔州平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与诸葛亮是敌对关系,没有成为他的徒弟。
如果要了解更多关于崔州平和诸葛亮的关系,可以阅读《三国演义》等历史文献。
为什么刘备不招水镜先生,崔州平等人?
《三国演义》中刘备是想招募他们的,只是水镜先生和崔州平不愿意出山。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原文如下:玄德拜请水镜出山相助,同扶汉室。水镜曰:“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原文如下:玄德曰:“请先生同至敝县,若何?”州平曰:“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
诸葛亮的弟子崔州平后来的去处?
崔州平下落不明。崔州平,名叫崔钧,是博陵安平人。他的父亲崔烈位至三公,做过司徒、太尉等职,不过崔烈的司徒是花五百万钱买的。
后来董卓被王允、吕布诛杀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率兵反攻长安。
为了给董卓报仇,他们诛杀了很多朝臣,做太尉的崔烈,也在李傕郭汜之乱中被杀了。崔州平在西汉担任过虎贲中郎将、西河太守等官职,董卓作乱之后,他还和袁绍一起在山东起兵,讨伐董卓。
他的父亲被杀之后,崔州平就来到了荆州,并和诸葛亮、徐庶等人成为了好友。诸葛亮做蜀汉丞相时,崔州平下落不明,其后代是博陵崔氏中的博陵崔氏安平房。
不确定
因为历史上没有记录崔州平后来的具体去处,只知道他曾是诸葛亮的弟子,在蜀汉建立后也有担任过官职。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了解到,蜀汉后期战乱频繁,崔州平作为官员可能参加了一些战役,并且据说还曾经过江湖,但具体去处和结局就不为人所知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崔州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崔州平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