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后唐庄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后唐庄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后唐庄宗李存勖两年灭两国,本应结束五代十国,为何却身死国灭?
首先来说下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检校司空,遥领晋州刺史,后袭父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在王位十五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中兴唐朝霸业。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灭亡后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于洛阳。
但他沉缅于声色,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死于兴教门之变,时年四十二岁。在位三年,庙号庄宗,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葬于雍陵。
所以说他自身的决策是影响非常大的!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局,但统统被自己毁灭了!
“五代”历史很乱,后唐开国皇帝庄宗李存勖的失败主要原因是“缺战略、不巩固根据地,格局小”,历史上记载的“出生少数民族、弟兄不和、后宫乱”等原因只是一个小方面,关键是,这个人没有回复大唐的战略、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对中原“并岐国,灭前蜀”;对自己的“家乡”——北国,又对“契丹辽”用兵,两面不是人,汉族将领害他、少数民族政权也想灭他,这就是他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古代的汉族政权讲“名正言顺”,庄宗李存勖本质上是北方少数民族,得不到中原将领的认可;北方少数民族讲究“认可即同敌”,他又与契丹为敌,不可能取得支持。
后唐开国皇帝庄宗李存勖是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的沙陀人,晋王李克用之子,他本想“中兴唐朝霸业”,923年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在位期间,也有雄才大略,但他没有“战略眼光”,不会用人、不会团结人,甚至陷入“皇后、伶人、宦官乱政”的局面,得不到汉族及少数民族老百姓的支持,也得不到“唐朝期藩镇”的支持,死于兴教门之变,也属正常,四十多岁的壮年皇帝毁于一旦,十分可惜。
自古“御驾亲征”的皇帝一定有“左膀右臂”的支持者、卖命者,也不能分兵,庄宗李存勖毫无“定国”之帮手,也无治国之韬略,“短命皇帝”也在所难免。
李存勖属于那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放弃努力”之辈,自己把自己的基业给败了。
1
一代雄主李存勖
李存勖是唐末一代猛人李克用长子,自幼“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也就是说打小就擅长骑射,胆儿肥,心胸开阔。还爱读书爱学习,勤于思考,擅长音乐,妥妥一个文武双全的小天才,深得李克用老爹爹喜爱,甚至得到了唐昭宗的夸赞:“兒将来之国栋也,勿忘忠孝于予家。”
这位小天才继承了老爹李克用生猛的基因,打小也是猛人,十一岁随军征战,给老爹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战略战术建议,展现了很高的军事天赋,很快就当上检校司空,并先后担任隰州、汾州、晋州刺史。换句话来说,就是你十一岁那年还在做作业看动漫打电玩的时候,人家李存勖同学已经当了地方一把手了。
古今中外无数血淋淋的事例证明,富贵人家多子多嗣的一个风险就是容易产生争家产的家庭风暴。李克用去世时,二十四岁的李存勖袭任晋王爵位,养子李存颢、李存实自恃年纪比李存勖大,手上又有兵马,全然不把李存勖这个毛头小子放在眼里,勾结叔父李克宁谋反夺权谋家产。李存勖毫不手软,把谋反的叔父兄长如砍瓜切菜一般杀了个干净,上演了一出家庭伦理惨剧。
巩固权力后,李存勖开始大杀四方,南征北战。先是接连对朱温的梁军打出了不少胜仗,在柏乡之战中大破梁军,斩首2万,俘虏梁军将校285人,歼灭了梁军主力。后又破燕国、抗契丹,威震天下。
公元923年,在灭后梁的前夕,这个与唐高祖、唐太宗毫无血缘关系的沙陀人后代,在魏州称帝,以“唐”为国号,以大唐继承人自居,立志重现盛唐光辉。
李存勖在世之时,四处征伐,几乎一统天下,结束五代十国乱世,后世史学家吕思勉评论:“后唐庄宗为人,颇似唐太宗,其用兵之剽悍,或且过之。”
2
一代昏君李存勖
按说天下未定,君王应当励精图治,勤俭节约,任用贤能,培养国力。但这位从小顺风顺水的天纵英才,身经百战的猛将英主,在登上帝位后迅速堕落。
按说作为一国之君,钱财自是无缺乏之虞,李存勖却纵容自己的刘皇后敛财接受贿赂,并且刘皇后权力极大,下的命令犹如皇帝诏书,各级官员都要遵照执行。
作为一名表演艺术爱好者,李存勖虽然贵为天子,却是一名极幼稚的明星粉丝,及其宠信伶人,甚至纵容伶人干预朝政,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
按说猜忌大臣,屠戮功臣的事例史上已有许多例子,但大都是在天下已定,大局难翻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李存勖却早早就把这一工作提前提到事程上来了,猜忌贬谪功臣李嗣源,处死大将郭崇韬,诛杀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及其部将。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晚唐五代十国期间武将们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举兵叛乱。公元926年,李存勖在准备领军出发剿灭李嗣源叛乱时,手下将军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了叛乱,平叛军队自己反倒叛乱了,李存勖在战斗中被不长眼的流矢射中,卒。
书读得少君评说:史上常将李存勖与唐玄宗李隆基相比,但李隆基总算是开创了开元盛世,最后陨灭在盛唐的余晖中,而李存勖军事有才,却是治国无术,成为史学家柏杨所说的“政治上的半截人”。从这方面来说,我倒觉得天平天国洪秀全与其更为相似。
文中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通知后定当删除!
李存勖作为五代十国早期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历来受到史学家的关注。
他凭借父亲晋王李克用留下的基业一力开创后唐王朝。,他在位早期灭亡后梁、前蜀,获得了河南、山东、凤翔、汉中、两川之地。可以说李存勖开创了唐末军阀混战以来最广阔的封疆。但是,就如同唐玄宗李隆基一般,李存勖的堕落速度和程度也是让人咋舌。他在战时稍有平定后,昏庸无度,宠信奸佞伶人,最终死于手下最宠信的伶人郭从谦发动的兵变中。
李存勖的失败可以说会突如其来,他的堕落速度几乎超出任何人的想象。仅仅数年之间,从三遗矢告太庙的雄主到身死失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过分宠幸伶人
李存勖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位极端宠信伶人(戏子倡优)的皇帝。不仅整日与他们厮混在一起,还沉迷于各种曲艺活动,给自己取了个艺名“李天下”。并且,大力重用伶人为重要官员,使这些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的倡优之辈贱人乍贵,打乱了原有的社会秩序。最后杀死李存勖的就是他委以指挥使重任的伶人郭从谦。这种无道之举致使在他的身边忠臣寒心,武将卸甲,最后守护在他周围的仅有几个人,“戏子误国”是他败亡的最重要原因。
疆域面积拓展过快,但是没有制订相应的配套设施和社会制度。
李克用时期,李存勖只占据并州以及河东一带。李存勖上位后东征西讨,疆域扩大了近三倍,但是却没有记载他采取了有效的地方行政机制和财政税收改革。这就使国家形成了空心状态。所以,李存勖派遣李嗣源出征,都城一旦空虚,就有人造反。这也是他败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横征暴敛又十分吝啬
国家在没有制定良好的税收政策时,李存勖还横征暴敛钱财以供自己与皇后享乐。遇到天灾人祸,百姓困顿,他还听从皇后谗言吝啬钱财不肯赈济。这也许是由于李存勖行伍出身,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致使听信后宫与伶人的祸国之言,才使得国内矛盾重重,百姓怨声载道,军内将士哗然。失去了最广泛的社会支持,又缺乏良好的制度保证,所以说他的败亡已经是可以预料的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李存勖死后,李嗣源平定叛乱,在李存勖灵前继位,后唐政权又延续了数年。
文:经典守望者
原本有机会一统天下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何会在壮年之时死于非命?
后唐庄宗李存勖百战功成,灭亡后梁、前蜀、岐等政权,大有混一南北、包举海内的志向。然而令世人意外的是,李存勖在称帝后三年便被杀,就此与统一大业失之交臂。那么,李存勖为何在壮年死于非命?一切,还要从他称帝后的种种举动说起。
李存勖前后跟后梁鏖战15载,终于百战功成,吞灭这个体量比自己大N倍的宿敌,一血国耻家仇。就在灭梁的同一年,李存勖已经复唐称帝,并在灭梁后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一时间令南方诸国震动,大有步梁蜀命运之忧。然而就在此时,自认为功业圆满的李存勖却开始翘起了尾巴,放纵自恣,整天沉溺于三件令人不齿之事:拼命捞钱、玩票唱戏和大吹牛皮。
李存勖称帝后,不顾民间百姓的死活,和刘皇后一起大肆捞钱,不仅拼命加税,还公然要求各镇节度使定期进贡,搞得宫中贿赂货物堆积如山,而使百姓生活在饥寒交迫当中。刘皇后尤其贪得无厌、嫌贫爱富,不仅公然向地方索贿,而且还无情地赶走贫困的亲爹,反而认超级富翁张全义为干爹,为的就是贪图对方定期的贡品,真是无耻之尤!
贪钱之余,文艺气息很浓的李存勖还喜欢玩票唱戏,功成名就后,时不时会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李存勖喜欢演戏到疯狂,整日与伶人嬉笑取闹,不仅毫无皇帝应有的体统,而且还经常不理朝政,把国家事务搞得一团糟。不仅如此,李存勖还让伶人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做官,极大的败坏吏治。
除贪钱、唱戏之外,当上皇帝后的李存勖又养成一个新“毛病”-大吹牛皮,经常与群臣在酒酣耳热之际,大吹特吹自己昔日的战绩如何了得,经常让昔日跟随其转战南北的功臣李嗣源等人倍感寒心。正是在一场酒会中,李存勖的一句牛皮,让荆南节度使高季兴看到他即将败亡的征兆。这究竟是怎样一句牛皮呢?
原来李存勖称帝灭梁后,后梁旧臣、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担忧后唐会吞并自己,于是便在谋士司空薰等人的劝说下入洛朝觐。由于是第一个入洛朝觐的诸侯,所以此举令李存勖大为高兴,经常设宴款待高季兴,以固结其心。在某次酒宴上,喝高了的李存勖竟然举起左手向高季兴吹嘘自己是以“只手取天下”,对手下将士的辛劳丝毫不提,自大狂形象暴露无遗。
高季兴返回到荆南后,对身边的人讲:“新皇帝刚刚得到中原,便经常对群臣吹嘘自己是以“只手取天下”,这叫底下人情何以堪?再说,灭亡后梁岂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新皇帝如此骄狂不可一世,功臣们难免会感觉到寒心。况且此人耽于酒色财,又喜好唱戏,以致国事不修,这样下去的话,他的位子是坐不了多久的。看来,我们之前的担忧是过于多虑了。”
果不其然,李存勖称帝后的第四个年头(926年),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奉命赶去镇压的大将李嗣源却与叛军合流,并率军南指,李存勖手下的部队纷纷叛变。同年四月,李存勖的心腹、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在洛阳突然发动政变,率军围攻主公,李存勖亲率宿卫出战,结果被流矢射杀。不久,刘皇后及李存勖的五个儿子相继被杀。一代“战神皇帝”竟然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子渊之前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为读者说过。简单地说,庄宗李存勖是在平叛过程中不幸中箭而死。关于李存勖和这场叛乱,且听子渊为君道来。
提起五代十国,晋王李克用可谓声名赫赫,其子李存勖也是领兵有方,被人们视作“战神”。对忠心于大唐的李克用而言,人生中有三大心愿尚未完成,一是讨伐刘仁恭,二是攻打契丹,三是击灭朱温。临终前,他将三支箭交给最信任的儿子李存勖,每支箭都代表着一个心愿,要他务必替自己完成,说罢便含恨而去。
▲后唐庄宗李存勖画像
李存勖恭恭敬敬地将三支箭供奉在寺庙里,每逢作战必取出随身携带。眼见河东实力崛起,李存勖决定先与后梁一决高下。为此,他打出“光复唐朝”的口号,组建晋军讨伐后梁。这支军队主帅为周德威,拥有3000骑兵和镇帅、定州的军队,后梁军队则有八万之多,由王景仁率领。在柏乡,双方展开了激烈交战。
▲后梁皇帝朱友珪剧照
事实上,晋军不仅在兵力上处于明显劣势,就连战斗状态也极不乐观——驻扎在柏乡的梁军以逸待劳,晋军却应昼夜兼程而疲惫不堪。因此这场战役只能智取,不可正面猛攻。依照周德威的建议,李存勖用计引梁军出城,将其围困攻之,同时又装出打不过的样子,故意后退。
素来轻敌的王景仁看到晋军撤退后,立刻发动全部兵力对晋军展开追击。殊不知,这正中李存勖的圈套,梁军八万多人最后死伤大半,失去了对河北的控制。“柏乡之役”过后,晋军威名远扬华,令后梁君臣无不战战兢兢。不过李存勖并没有丝毫膨胀自满,而是果断选择休整部队,鼓励百姓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还轻徭薄赋,为日后建立政权创造了重要物质基础。
▲后唐鼎盛时期疆域图
从后梁开平五年(公元911年)到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的十二年时间里,李存勖一路高歌猛进,斩杀刘仁恭之子刘守光、攻打契丹、推翻后梁,于是迁都洛阳,定国号为唐,年号“同光”,史称后唐。然而就是这位枭雄,在登上皇帝宝座后却很快无心朝政,整日痴迷于登台唱戏、填词作曲——朝臣们常在戏台上看到浓妆淡抹的李存勖唱念做打,还自称为“李天下”。更令众人失望的是,面对逐渐干政的伶人,李存勖非但置之不理,甚至纵容他们戏弄迫害朝臣。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李存勖在错信挑拨误杀郭崇韬后,大臣们心中觊觎已久的怨气彻底爆发,各地藩镇也在李嗣源的带领下纷纷起兵。听到这一消息,李存勖怒火中烧,亲自领兵平叛,却悲哀地发现自己能调动的军队少得可怜。就这样,李存勖试图自救却无力回天,倒在了叛军射来的利箭之下。
▲李存勖剧照
重伤的李存勖被亲信们抬到一处偏殿休养,最终因流血过多而不幸逝世。由于担心叛军会伤其尸首以泄愤,于是众人经过反复商议,找来几把乐器,一把火将其尸首烧得干干净净。“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就这样,一代雄主就这样与生前挚爱的乐器一同沦为飞灰。纵观李存勖的一生,历百战而得霸主之位,统一大业唾手可得时却惨遭背叛、身死国灭。堂堂一代开国皇帝,却只能苟存于胜者书写的历史中,实在是令人悲哀惋惜。
参考文献:
《旧五代史》
后唐庄宗列于中牟原文?
【原文】
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公曰:“诺。”晏子举戈临之曰:“汝为我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圉人,闻于四邻诸侯,而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奈何纵民稼穑,以供岁赋,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驰逐?汝罪当死,亟请行刑!”诸伶复唱和,于是庄宗大笑,赦之。
古代伶人是什么意思,后唐庄宗因盛宠伶人乃至败亡?
唐庄宗宠爱伶人可以说是遗传,唐朝皇帝最宠爱伶人的是: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身为梨园创始人,不只是宠爱伶人,他自己也活的差不多是个伶人;也没说李隆基是个基佬啊。 唐庄宗所在的时代也不同,大唐即将身死国灭,他身为唐朝末期的皇帝日子也不怎么好过。醉生梦死大概是他无奈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宠爱伶人贪图享受似乎也能理解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后唐庄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后唐庄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