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致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马致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致远这个名字怎么样?
好呀,远航指航海驶向远方、远距离航海
在现在社会中,远航往往被形容厌倦一种地方环境后的远行和流浪的一种生活。也指有向远处进发,志向高远,理想远大的意思.。很好呀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元代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马致远号称什么?
马致远有“马神仙”之称,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秋思之祖。马致远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生平六个阶段?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晚号退居,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关于他的生平,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 早期:约生于 1250 年,籍贯河北省。他年轻时长于诗词,有“诗豪”之称。
2. 中期:在大都(今北京)游学,与当时的文化名流交往,如与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等结为好友。此时,他开始涉足戏曲创作,创作了著名的杂剧《汉宫秋》等作品。
3. 后期:约在 1295 年,马致远担任江浙行省务官,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散曲,名声大噪。
4. 退隐期: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 年)后,马致远辞去官职,回归故乡,过着隐居生活。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许多描绘山水、抒发闲情逸致的诗词和散曲。
5. 晚年:马致远晚年潜心于宗教,信奉道教。他在远离尘世的道观中度过了余生,享年约 70 余岁。
6. 逝世:马致远于某一年逝世,具体时间不详。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马致远生平的大致六个阶段。
马致远青年时期追求功名,对“龙楼凤阁”抱有幻想,但仕途多舛,经历了蒙古时代的后期及元政权统治的前期,都未曾担任显赫官职,所以其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在至元二十二年到至元二十四年(1285年—1287年)间曾担任江浙行省务官,元贞元年到元贞三年(1295年—1297年)间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马致远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是什么代?什么派是?
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大家,有“曲状元”之称。其散曲题材领域广、艺术意境高、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其散曲大致可分为4大类:写景、叹世、闺情、世象。存世散曲约130多首,其叹世之作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故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视为“豪放”派的主将,他虽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其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致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致远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