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骃其父裴松之
1、裴骃裴松之的父亲裴松之裴松之,字世期裴松之,汉族,出生于南朝宋时期裴松之的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后来迁居江南。裴松之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史学家,因撰写《三国志注》而闻名。裴家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并称为史学界的“三裴”。
2、其父裴松之,字世期,曾注释《三国志》。父子事迹同载于《宋书》。正义解释,裴骃搜集九经、诸史以及《汉书音义》等,对《史记》进行注解,因此命名为《史记集解序》。序,意为绪论,如孔子的《易序卦》、子夏的《诗序》。
3、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东晋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生平 裴松之为士族官僚家庭出身,祖父裴昧官居光禄大夫,父裴珪曾任正员外郎。裴松之从小喜爱读书,8岁时已熟知《论语》、《经》诸书。
裴松之是谁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与裴、裴子野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裴松之为士族官僚家庭出身,祖父裴昧官居光禄大夫,父裴曾任正员外郎。裴松之从小喜爱读书,8岁时已熟知《论语》、《诗经》诸书。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他出身于士族官僚家庭,祖父裴昧官居光禄大夫,父裴珪曾任正员外郎。裴松之从小喜爱读书,8岁时已熟知《论语》、《诗经》诸书。后博览典籍,学识日进。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年),裴松之任殿中将军,时年20岁。
裴松之士族官僚家庭出身,祖父裴昧官居光录大夫,父裴圭曾任正员外郎。裴松之从小喜爱读书,8岁时已熟知《论语》、《诗经》诸书。后博览典籍,学识日进。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年),裴松之任殿中将军,时年20岁。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其舅父豫州刺史庾楷联合兖青二州刺史王恭等攻打建康。
为什么读《三国志》时,一定要把裴松之的注文当作正文来读
读《三国志》时,一定要把裴松之的注文当作正文来读。 裴注为史书注释开辟了新的广阔道路。针对当时史书“疏略寡要”、“时有脱漏”的问题,裴氏将补阙列为第一项,主要补记重要事件与人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裴松之引用的许多原始史料现今已难觅踪影,这使得他的注文成为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因此,阅读《三国志》时,裴松之的注文不仅是补充,更是理解三国历史的关键所在,应当视为正文的一部分。
客观地讲,通过文学化手法再现历史,正是陈寿《三国志》所缺乏的东西,也是裴松之补注繁富的根本所在,同时还是裴松之作注的根本原因。陈寿《三国志》与裴注的记史风格的差异,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史分野的曲折进程息息相关的。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年),20岁的裴松之担任殿中将军。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裴松之的舅舅、豫州刺史庾楷联合兖青二州刺史王恭等攻打建康。兵败,庾楷投奔夏口的桓玄。庾楷推荐裴松之担任新野太守,裴松之考虑风险过大而未去。不久,军阀火并,庾楷死于桓玄之手。裴松之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
东晋时历仕零陵内史、国子博士等。入宋后任中书侍郎。宋文帝以陈寿所著《 》记事过简,命令裴松之广采 各类史籍为陈书作注。裴松之受诏后,上搜旧闻,傍摭遗逸,经过三年的精心撰作,终于在元嘉六年(429)七月写成《 注》。
庾楷推荐裴松之担任新野太守。裴松之考虑风险过大,迟迟不肯动身。不久,军阀火并,庾楷死于桓玄之手。裴松之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 义熙初,裴松之先后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吴兴故鄣县县令等职,后升调回朝廷,改任尚书祠部郎。 义熙十二年(416年),太尉刘裕(即宋武帝)率军北伐。裴松之时任司州主簿随军北行。
裴骃的父亲裴松之,字世期,汉族,出生于南朝宋时期的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后来迁居江南。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史学家,因撰写《三国志注》而闻名。裴家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并称为史学界的“三裴”。
《冷美人》裴松之简介裴松之南北朝史家《三国志注》
1、裴松之简介:裴文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名门望族,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从汉魏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裴氏家族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培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人才。在各个学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是所向披靡的。其中,裴松之尤为著名。裴松之,河东闻喜人。
2、裴松之简介:闻喜裴氏是中国古代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这个家族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业绩。自汉、魏、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两千多年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人才辈出在各个学术领域卓有成就者更是指不胜屈。其中裴松之声名尤著。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
3、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与裴、裴子野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裴松之为士族官僚家庭出身,祖父裴昧官居光禄大夫,父裴曾任正员外郎。裴松之从小喜爱读书,8岁时已熟知《论语》、《诗经》诸书。
4、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评价:“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诏为注,所注杂引诸书,亦时下己意。综其大致约有六端: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
如何评价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解?
总之,裴松之为《三国志》撰写的注释,不仅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历史的新视角,也为专业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阅读和分析裴松之的注释,我们得以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历史记录的多元性,从而更加谦逊地面对历史,更加开放地接纳不同的解释与观点。
裴松之《三国志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位列古代四大名“注”之首,也是陈寿《三国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裴氏较关注的是对现有体例,尤其是做为正史的纪传体的规范化问题。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主,专传、合传较好掌握,而类传如何划分,则颇不一致。裴氏主张取“事类相从”的原则,他说:“臣松之以为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
裴松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裴松之三国志注的特点、裴松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