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下宫之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下宫之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晋国卿位之争, 胥氏家族为何没落?
胥氏虽然树大根深,在晋文公时代便是有功之臣,始祖胥臣之子便因为泄露军情而被流放他国。到了胥家第四代胥童和栾书、中书偃积怨颇深,又不会左右逢源,最终被陷害而死。当然,晋厉公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昏君,滥杀无辜不说,也不懂得平衡手下的权利,但是之所以胥家会衰亡,一个原因是自从始祖去世之后,历代家主都没有赫赫的功劳,相反还有被放逐的家主,威望日衰使得别的家族的忌惮之心消失。后来末代家主成为牺牲品也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行走的鱼肉的悲哀,只能任人摆弄,毫无还手之力。晋国后期崛起的家族,无一不是权谋好手,而且身兼地方实力派,而迷信与过去的权威的老家族必然会被历史扫进垃圾堆,胥家是第一个,但不是最后一个,最重量级的就是晋国的最高统治者,如此残酷的政治斗争,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色吧。
胥氏在晋国的世卿家族中相对较为弱小,关於晋国胥氏的源流,有两种说法,其一,源於晋公室的别支,为姬姓。其二,为风姓。根据《史记》的记载,胥童之妹为晋厉公的宠姬,而在先秦时期,同姓婚姻为禁忌,被认为是乱伦败德的行为。如果说胥氏源於晋公室别支的话,晋厉公的行为肯定会被大书特书。而在胥臣之前,也并无胥氏辉煌的记载。因而,胥氏源於晋公室的说法并不怎么可信。
胥氏的发迹,源於跟随晋文公流亡的经历。据《左传》记载: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司空季子即胥氏的第一代宗主胥臣,属于跟随晋文公流亡的五位贤臣之一。故而,胥氏的发迹也要相对较早。但论辅政能力,胥氏不如狐、赵。论军事才能,胥氏又不如郤、先。
因而,胥氏在晋国的地位要远低於狐、赵、郤、先。从胥臣到胥甲再到胥克,胥氏三代都是长期居下军佐(胥臣后来才升上军佐)的职位,是六卿中地位最低的一席。胥氏最为耀眼的表现是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任晋国下军佐的胥臣以虎皮蒙马,率先击败了楚国右军的陈蔡部队。胥臣的另一德举是向晋文公推荐了贤臣郤缺,而郤缺是“罪臣”郤芮(晋惠公的党羽,并试图谋害晋文公)之子,按理不能出仕。胥臣路过冀地时,见郤缺在耕地,其妻送饭,夫妻俩相敬如宾。胥臣便认为郤缺是贤德之人,而劝晋文公放下仇怨重用了郤缺。
胥臣死后,胥臣之子胥甲并没有能继承卿位。直到赵盾处死刺杀先克的士縠、梁益耳、箕郑父、先都、蒯得等五位卿大夫,胥甲才得以被任命为下军佐。故而,胥甲亲昵於赵氏。但是,在秦晋河曲之战中,胥甲却伙同赵盾堂弟赵穿,一起反对上军佐臾骈夜袭秦营的计谋,致使秦军趁夜逃遁。结果,赵穿没碍事。胥甲却於几年之后,被赵盾驱逐出晋国,而以其子胥克为下军佐。
据《左传·宣公八年》记载:晋胥克有蛊疾(精神病),郤缺为政。秋,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
郤缺就是因胥臣的举荐,才得以出仕,却废了胥臣之孙胥克的卿位。当然,胥克患有蛊疾也是一方面的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胥臣虽於郤缺有举荐之恩,但赵氏的势力却更为庞大,郤缺也是依靠赵盾的庇荫,才能继赵盾之后成为晋国的执政正卿。故而,郤缺对赵氏投桃报李,踢开没有势力根基的胥氏,而为赵朔(赵盾之子)腾挪出卿位。
但胥氏与郤氏的仇怨,却至此结下了。至晋厉公时期,狐氏、先氏都已出局,赵氏也因“下宫之难”而元气大伤,郤氏得以一支独大。当时,晋国共有八卿(增加了新军将、新军佐),而郤氏就占据了三个卿位,被称之为“三郤”。
据《左传·成公十七年》记载:......晋厉公侈,多外嬖。反自鄢陵,欲尽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胥童以胥克之废也,怨郤氏,而嬖于厉公.....厉公将作难,胥童曰:"必先三郤,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敌多怨有庸。"公曰:然。
胥童与夷羊五率领八百甲士,袭杀了三郤。其后,胥童又在朝堂之上,劫持了栾书、中行偃(荀偃)。长鱼矫对晋厉公说道:不杀此二人,必有后患。但晋厉公却犹豫不忍,认为一日已杀了三卿,再多杀的话,会动摇晋国的根基,故未能听从。长鱼矫见晋厉公未听从,便逃奔到狄部落去了。晋厉公命胥童释放了栾书、中行偃,并安慰了一番,仍复其职位。晋国的卿位一下子就空出了三个位置,晋厉公便任命了胥童为卿。
而当年的年底,栾书、中行偃就趁晋厉公到大夫匠丽氏家游玩时,率家兵捕杀了晋厉公,并杀死了胥童。至此,胥氏家族也彻底退出了晋国的朝堂。而现今“童”姓的很大一部分源流,就是胥童之后。
参考史籍:《左传》等等
晋平公和祁黄羊的关系?
晋平公和祁黄羊是君臣关系。
晋平公(?―公元前532年),姬姓,名彪,晋悼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在位。
祁奚(前620(壬申年)--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
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本不过问政事。
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盂县、祁县均设有祁大夫庙。他曾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的职位。
解狐和祁黄羊有什么仇?
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
1、祁奚(前620(壬申年)--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本不过问政事。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盂县、祁县均设有祁大夫庙。他曾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的职位。
2、解狐(xiè hú)(— 前570年)春秋晋大夫,祁县东冀里人。 解氏。 祁奚请求告老,推荐他担任中军尉,未就职病逝。《吕氏春秋》指出解狐出任南阳令。 解狐在职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阳百姓普遍好评。 解狐为人正直廉洁,曾荐其仇于刑伯柳为上党守。解狐说:“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子往矣怨子如初也。”其耿直倔强的性格同祁奚何其相似,不因个人恩怨而埋没人才。
下宫之难出自哪本书?
出自《左传》、《史记·晋世家》。
下宫之难,又称下宫之役、原屏之难、庄姬之乱、孟姬之乱,据《左传》、《史记·晋世家》是指前583年晋国赵氏家族原屏两支被灭,赵武一系夺回宗主的历史事件。此事对赵氏打击不小,直到晋悼公时期赵武才让家族复兴。
《史记·赵世家》《史记·韩世家》误记其事发生在前597年,虚构出“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不过赵武复立确实是在前583年。
《国语·晋语九》:夫郤氏有车辕之难,赵有孟姬之谗,栾有叔祁之诉,范、中行有亟治之难,皆主之所知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赵氏以原、屏之难怨栾氏。
《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
赵氏孤儿不能算是假,但流行的说法是错误的,错误的说法有其原型,那么什么是“流行说法”什么是真相呢?
流行观点主要出自《史记·赵世家》,因其说法矛盾重重,又与《左传》矛盾,所以被认为是伪史。
赵世家云,一个叫屠岸贾的奸臣屠戮了赵氏,只有一个孤儿赵武因为家臣程婴用自己的孩子做替死鬼瞒过了屠岸贾,赵武长大后晋景公平反了冤案,杀死了屠岸贾。
实际上根本没有所谓屠岸贾,赵氏是长期霸占六卿之位的大族,而六卿根本没有屠岸一族,一个权臣家族怎么可能被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屠戮呢。
实际上由始至终都是晋景公导演的一出戏,晋景公妹妹,赵朔妻庄姬私通其堂叔赵婴齐,被另外两个堂叔赵括(当时是赵氏宗主)、赵同,驱逐,庄姬向哥哥景公告状说两个堂叔谋反,景公利用赵氏家族内部矛盾,杀死了亲缘更远的那一支赵氏,然后把赵氏的封地都转给自己的外甥也就是赵武,这就是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指谁?
赵武,赵朔之子,《史记·赵世家》记载下宫之难,赵氏几被夷族,只有赵武在刚出生时被韩厥及赵朔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所救,但族大势盛的赵衰后嗣只剩赵武一脉,即赵氏孤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下宫之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下宫之难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