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甫登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杜甫登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登高》杜甫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1、《登高》杜甫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图景: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
2、感情基调: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
3、前二联以萧杀的秋风,悲啼的猿声,悄然落下的秋叶,低飞盘旋的鸥鸟,组成了一幅气氛悲凉的秋天景色.悲凉之中,透过滚滚向东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强调了悲呛的秋天是会过去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全文?
翻译: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原诗: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作者成就影响:
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
语文大师登高杜甫?
《登高》作为诗圣杜甫晚年泣泪之作,深得明代著名诗品家胡应麟的赞誉,把它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而清人杨伦亦评价:高浑一气,古今独步。我也感同身受。
巡着这首《登高》,能够感悟到在安史之乱之后,国力破败,藩镇割据,外敌入侵的颓然国势,诗人亦在晚年,贫病交加,四处漂泊的凄凉境遇。结合国家和人民的悲惨遭遇,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千。
但是越是苦难,诗人越是悲愤,发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叹。
只有大师,才有如此空旷的境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甫登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甫登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