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方孝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方孝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方孝孺是言官吗?
方孝孺不是言官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世称正学先生,宁海(今浙江宁海)人,明初政治家、思想家、散文家。
方孝孺年少时师从宋濂,后隐居田园,教书度日,洪武后期任汉中府教授。1399年建文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后改文学博士,政事多有咨询,倍受信任。为官期间辅助建文帝,均免赋役,更定官制,精简机构,削弱藩王,大力推广新政。1400年,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1401年,朱棣攻入南京,命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但他表示“虽灭十族,亦不附乱”,最终被杀,时年四十六岁,受其株连,死者达870余人。南明弘光帝时追谥“文正”
方孝孺不是言官,是文学博士,属于言教官员,著书立说,编修史籍,起草皇帝诏书,没有实权。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宁海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著作甚丰,内容醇深雄迈,主题鲜明,议论大胆,代表作品有《逊志斋集》《方正学先生集》等。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被凌迟处死并被灭十族,南明时被追谥“文正”。
方孝孺不是言官。
在古代,对于言官有些严格的定义,只有当过御史的才能算是言官。纵观方孝孺履历,始终在翰林院任职,并没有这个履历,虽然他的言语再犀利,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也出自方孝孺之手,他也不能被成称为言官。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株连十族的人。
不是。
方孝孺官职为翰林院文学博士。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
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
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儒生方孝孺名著?
方孝孺留下来的作品主要有三部,分别是深虑论,豫让论,指喻。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
方孝孺最著名文章?
《蚊对》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创作的一篇散文。明初,朱元璋大力惩治贪官污吏,但以种种手段掠夺榨取百姓财物者并不因此绝迹;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而兼并之风重又盛行。作者从儒家“仁政爱民”的观点出发,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为此他写下这篇文章予以讽刺。
文章通过童子的议论,运用形象的比喻,把巧取豪夺、贪赃枉法者与暗地里吮吸人血的蚊子作了对比,指出前者比后者更加残酷,更加虚伪,也更加卑鄙无耻。全文文笔犀利,讽刺深刻,说理有力,令人印象深刻。
都说朱元璋残暴,那他为何没有杀宋濂的弟子、方克勤的儿子方孝孺?是不是对他的污蔑?
人们对朱元璋残暴的认识,一般都是根据他滥杀功臣断定的,但历史上的朱元璋并不是随意滥杀无辜,朱元璋所杀之人,都是对他统治有影响的人,在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那些跟着他打天下的“淮西党”、“浙东党”自恃宫功高,贪赃枉法,逐渐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朱元璋是为了长子朱标以后的皇位坐稳,才痛下杀手,我们经常听到朱元璋微服私访与某某瓜农,某某小贩谈话,谈话结束就把他们杀了,而是他们所说的话,思想想法,叛逆,不是所谓的“顺民”,再加上朱元璋天性多疑,才将他们杀掉,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朱家的天下能够长久,而宋濂弟子,那些文人根本动摇不了他的统治,也就没有必要杀掉,而方氏父子虽是前朝官员,但并无叛逆,没有反明的意向,方氏父子学文渊博,在民间有一定影响力,朱元璋想让他们为大明效力,在文人的帮助下,让中国的老百姓认为明朝是正统(毕竟前元在中国统治很长时间,在人们心里有一种正统的地位),所以没有必要杀他,如果前元的官员都向明朝投降,为明朝效力,那不就更加说明了朱元璋推翻大元,建立大明是一种顺天之举了吗?这一点朱元璋还是很清楚的,这也是一种维护自己统治的方式。虽然朱元璋统治时期朝堂上血雨腥风,但在民间百姓安定,能吃饱,算的上是繁荣昌盛了,所以说朱元璋还是一个好的皇帝的,百姓也很拥护他,只不过处理问题方式太极端了。@江东汪郎 @史论纵横 @枫叶红唇 @慧言历史妙语古今 @红黑圣西罗 @南雷霆峰 @须为
方孝孺是谁啊?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宁海(今浙江宁波)人,明代著名学者、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将其书斋命名为“正学”,故世称其为“正学先生”。靖难之时,燕王朱棣挥师进入京师,众人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后被处死。方正学,在明清以来不少文人中,是节气和正义的代表。
方孝孺做了什么?
方孝孺,明朝初期的大臣,以气节著称。建文帝被燕王朱棣篡位后,朱棣要求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严词拒绝,并痛斥朱棣的篡位行为。
朱棣一怒之下,灭方孝孺“十族”,株连无辜八百七十余人。方孝孺宁死不屈,被酷刑处死,世称“正统”。他的凛然气节和爱国情怀,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楷模。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是明朝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学术和文学上的贡献。以下是他的主要事迹:
1.学术背景: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后拜名儒宋濂为师,深受器重。
他精通经史子集,主张以儒学为根本,并吸收了佛道等思想的精华。
他提出了“正心”、“正学”、“正言”、“正行”等理念,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2.政治生涯:
1398年,明惠宗朱允炆即位后,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其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
他曾出使安南(今越南)、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等国,并在外交上表现出色,成功说服安南国王归顺明朝,并促成了占城国王与明朝皇太子朱标之间的婚姻联盟。
3.文学成就:
方孝孺的政论文、史论文、经典释文、散文和诗文皆为最佳。
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和思想,被誉为“明代散文之冠”。
他的诗歌则以七言律诗为主,风格高雅深刻,被称为“明代诗人之冠”。
其著述绝大部分收录在《逊志斋集》中,还有《大易枝辞》《周礼考次》等作品。
4.拒绝草拟即位诏书与遭遇:
在“靖难之役”期间,他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因此被朱棣杀害。
他因此成为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其家族遭受了极大的灾难。
方孝孺的一生充满了光辉与悲剧,他以其刚直不屈的个性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方孝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方孝儒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