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博议文言文
1、天下的事情由于利益而结合的,也一定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军队来攻打郑国,郑国形势危急,看来快要灭亡了。这时候烛之武出使秦国游说秦穆公,言谈之间保全了行将灭亡的郑国。
2、请问(吕祖谦的《东莱(左传)博议》)这个文言文怎么翻译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3、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唐·杜甫《三韵三篇》释意:请 看 那 些 光 明 磊 落 之 人 ,没 有 人 愿 意 改 变 初 衷。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卷一:“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轶荡,出于法度之外,为君者亦当以度外待之。
4、【名称】:恬不知耻 【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 【解释】: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
《东莱博议》小记
《东莱博议》,亦名《左氏博议》,虽为南宋大儒吕祖谦“为诸生课试之作”,但其中亦保存着吕祖谦对历史与人生的真知灼见。全书共4卷,选《左传》文66篇。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
请问(吕祖谦的《东莱(左传)博议》)这个文言文怎么翻译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宋·吕祖谦《东莱左传博仪》白话释义:天下间的因为利益而聚合到一起的事,也必定会因为利益而分开。秦、晋联合出兵攻伐郑国,郑国快要灭亡了,烛之武去出城游说秦穆公,在站着说话的短暂功夫里把郑国从灭亡的边缘挽救回来了,不仅仅使秦军撤退,秦军撤退时还留下了军队援助郑国。
清代学者全祖望在校补《宋元学案》的过程中,很能发现吕祖谦为学的特点,他说:“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
【出处】:宋·吕祖谦《东莱博议》第一卷:“陪洙酒之席去耳皆德者;纵横交错。” 曲径通幽 【拼音】:qū jìng tōng yōu 【解释】: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东莱博议的介绍
1、又称《左氏博议》,虽是“为诸生课试之作”,却多有吕祖谦的真知灼见。全书共4卷,选《左传》文66篇,分析透彻,议论明达,不少地方,阐发了他卓越的史学思想。
2、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
3、烛之武一席话就使秦穆背叛晋国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晋国的旧恩、召来新的怨恨;舍弃成功、去冒危险。
4、吕祖谦,字伯恭,其生辰与去世年份为1137年至1181年。他的曾祖吕好问,字舜徒,因在南宋初年凭借恩荫封为东莱郡侯,从而选择了在婺州金华(今浙江地区)定居。在这个时期,学术界普遍尊称吕本中(字居仁,1084—1145),也就是吕好问的孙子,为“东莱先生”。吕祖谦则被后人尊称为“小东莱先生”。
5、出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原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6、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曾祖吕好问,(1064—1131)字舜徒,南宋初年“以恩封东莱郡侯”,始定居婺州金华(今属浙江)。当时,学人多称其伯祖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为“东莱先生”,吕祖谦则称为“小东莱先生”。到了后世,一般均称吕祖谦为“东莱先生”了。
关于东莱博议和东莱博议原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