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子路曾皙冉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子路曾皙冉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性格?
曾晳:懂礼爱乐,言谈举止较为自然,不拘束,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曾点(曾蒧、曾皙),字皙,是鄫太子巫的曾孙,是宗圣曾参的父亲,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妻子上官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标题为后人所加。
通过孔子与其弟子四人的对答,以及孔子对四人志向的评价。突显出四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孔子本身的理想志向。
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看孔子?
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可以看出孔子以下特点:
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因材施教,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屋建瓴。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高超的教学艺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平易近人。一开口说话,就显得温文尔雅,打消学生发言的顾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充满对学生的热爱与期望。
②因势利导。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牢骚的话,提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针对性强。
③启发得法。在子路、冉有、公西华各述其志后,曾晳感觉自己的志向与其他三位差别大,不想发表意见。孔子便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促使曾晳敢于畅谈自己的理想。
④评价得体。对子路的发言,“夫子哂之”;对曾晳的发言,“吾与点也”。当四个学生述志后,孔子进行总结,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肯定了主流,指出了不足,很有指导意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想说明什么道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谈论各自的志向。这篇文章的真正含义和想说明的道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表达了孔子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志向,给予了不同的指导和建议。他鼓励学生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
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强调了君子的责任和担当。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孔子鼓励他们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总之,《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的真正含义和想说明的道理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它不仅是一篇教育文献,也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伦理意义的经典之作。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名篇。其主要内容是记述孔子诱导学生畅谈个人志向及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文章先是叙述孔子启发学生言志,然后是四个学生分别谈志。在孔子的开导下,子路“率尔而对”,直言其志,表示他可以领导一个夹在大国中间、地理环境不好的“千乘之国”,三年之后,他坚信可以做到外抗强敌,内拯饥馑,而且还可以使那里的人们懂得道德礼法。
由于子路毫不客气地把他的雄大抱负吐露出来,显得过于自信和率真,所以引起夫子“哂之”。
曾晳听到孔子询问,“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发言表示不愿求仕,向往一种投身于大自然的恬静生活。
孔子由衷地发出了赞叹,给予曾晳以赞许,“我与点也”。当冉有和公西华两人谈志时,孔子却没有丝毫表示。即使在最后曾晳问志时,孔子也没有明确的回答。在众多的分析和评价文章中,当涉及孔子对几个弟子的评价问题时,都认为是批评了子路,表扬了曾晳,赞同了冉有和公西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四弟子的志向及性格特征?
各自志向
子路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公西华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皙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人物性格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子路曾皙冉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子路曾皙冉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