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折戟沉沙铁未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的作者生活的年代与诗中描述的史诗事件发生大约隔了多长?
大约有六百年。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的《赤壁》,而杜牧出生在公元800年之后,写这首诗应该是公元850年左右的时候。而诗中所描写的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在公元208年,周瑜借助长江上的东风一把大火烧掉了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作者作这首诗的时间距离赤壁之战应该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 ,这首诗约写于公元830年至850年 ,中间相差六百多年 。作者是想表达对于时局的担忧 ,唐朝的中晚期,内有宦官弄权,刘有藩镇割据,可以说内忧外患 。但统治者不思进取 ,苟且偷生 。所以诗人有如此感慨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的作者生活的年代与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大约相隔了600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赤壁》。赤壁大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杜牧的生平是(803——约852),所以相差了大约600年。其实,如果你知道杜牧是晚唐的诗人,基本也就能辨别出来了。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是晚唐非常有名的一位诗人。
折戟沉沙铁未销主旨?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它的主旨就是不忘历史的教训,应该记住自己应该所做的工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就是说应该分抓努力折戟沉沙铁未销,它的主旨就是不忘历史的教训,应该记住自己应该所做的工作,周郎不与东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就是说应该分抓努力抓住历史的机遇,成就功业。
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赏析?
折戟,折断的铁戟。
沉沙,沉没在沙中。铁未消,铁戟还未损坏。自,指诗人杜牧。将,拿来。磨洗,磨光洗净。认,辨认。前朝,此指那个铁戟的朝代三国,因在诗人所处的唐朝之前,故称前朝。此两句描述诗人在赤壁附近沙土中得一已折断的铁戟将其磨洗,认出是三国之物。为后两句抒发历史的兴替有时也不单是人力所决定交代原因。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译诗: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我把它仔细磨洗,认出是三国的遗迹。 倘若当年,东风不将周瑜助, 那么铜雀高台春光深, 深锁住,江东二乔,沦为曹公妾。
另注: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
我把它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
如果不是东风帮助周瑜获得火烧曹军的胜利,恐怕吴国的国色大乔、小乔就要被幽禁在曹操的铜雀台上了。)
二、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借物兴叹的特点?
特点是:1 .借“折戟”感叹赤壁之战战况激烈与汉代末年风云变幻。
2.借“沉沙”感叹明珠暗投,英雄无用武之地,讽刺诗人所处时代的黑暗与朝廷昏暗。
3.借“铁未销”感叹诗人壮志不灭,渴望大展身手,成就心中志向。
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折戟沉沙铁未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折戟沉沙铁未销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