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谈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谈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谈迁国榷给我们什么启示?
《谈迁国榷》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采取外交政策与他国加强交流合作。同时,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应用,注重法治、公平和正义的建设,以及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这些对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是有启示意义的。
谈迁国榷?
是谈迁从明天启元年(1621)开始,历时20余年,前后“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完成一部编年体明史,共500万字,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国榷》手稿被窃。他时已53岁,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矢志不挠,终于完成新稿。
顺治十年,携稿随人北上,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代故臣搜集明代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
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私家编修编年体史书,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册出版,作者谈迁(1594年-1658年)。该书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引,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重写,顺治十年(1653年),谈迁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
谈迁多少岁写完国榷?
谈迁是我国明清之际的历史学家,从29岁开始撰写明代的编年史《国榷》,历时27年,这部108卷500万字的巨著终于大功告成。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夜里,谈迁家中被盗,他的书稿也被偷走了!谈迁遭此打击,肝胆欲碎。然而,他没有气馁,而是从头做起。过了九年,他又写成了这部转世巨著。
谈迁,明诸生,终身不仕。“明诸生”是啥意思?
谈迁,是明朝时考取秀才入太学的生员,一生不做官。
谈迁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你,马桥人。明诸生。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改名“迁”,寄托了对历史、对自己的一种境遇,当然也有可能是追寻大历史家司马迁的意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谈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谈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