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曾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曾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北宋文学家曾巩?
曾孔(1019-1083),字子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最出名的作品是散文《墨池记》。
虽然他为官十几年,但是总的来说政绩不是很突出,没有他的文章出名。
他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他的文风“古雅、平正、冲和”,是北宋的散文家。曾巩有文采,但是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却不为人所熟悉,但是他的文学地位在一定时期非常高,在他那个时代也是被欧阳修、韩愈等人赞赏,名闻四方。
曾孔不平常的一生
他自幼聪慧,十二岁作《六论》,内容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赞赏,后来他也成为了欧阳修非常喜欢和认可的学生。
他出生于世家,但是后来1047年他的父亲去世,他从太学辍学回家,后来他开始为了家庭生活劳累,但是一直坚持学习。
一直到他38岁那年,才考中进士。
作品
1.《宋史》记载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之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他的议论性散文,代表作《唐论》,借用古事以证辩,论得失而重理,语言婉曲流畅,可以和欧阳修的《朋党论》媲美。
2.他的记叙性散文,能够做到记事翔实,有情致,论理生动,深入主题。著名的作品《墨池记》把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
《墨池记》: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记》里这一段,一直到现在有着很深的做学问、学习的道理。学习要有毅力,有不怕苦的精神,更不用说做学问,出人头地,没有付出不会有回报。
3.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战国策目录序》论辩入理,气势磅礴。
王安石曾经赞叹曾巩:“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4.他也擅长写诗,有四百余首传世。
他的《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用柳树隐喻奸臣和邪恶势力,形象逼真,寓意深刻。
还有很多其他诗,也都非常有名。
5.他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战国策》、《说苑》、《烈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他都参与校勘。
他的文章对后世影响很大,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
曾巩出生在书香门第,世代为朝中官宦。所以,在江西南丰县素为望族,地方志多有记载。由于这种学习环境影响,曾巩十二岁能文,也是北宋有名的神童。二十岁后受到欧阳修赏识,为进入唐宋八大家行列开了一个好头儿。曾巩政治上建树不高,辞世前一年官拜中书舍人,于1083年病故,享年64岁。曾巩受欧阳修文风影响笔力雄厚,在文学方面他一贯主张先卫道而后文,不大讲究文采。然其文章纯朴自然,从容周详而条理分明。《宋史•曾巩传》说:“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之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纡徐简奥,是曾巩古文的主要特色。他的散文曾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他的文章卫道色彩出众,深受南宋朱熹推崇,成为旧时代“正统派”古文家的模拟对象之一。著作有《元丰类稿》传世。最著名的文章当属《墨池记》这一篇。
曾巩,字子固,江右人,出生于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他的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口碑极好。曾巩算是一个早慧之人,十二岁的时候就出口成章,文章锦绣。
他不但是“唐宋八大家”,还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
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文风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平实质朴,温厚典雅,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王安石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苏轼认为:“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朱熹也推崇他“予读曾氏书,未尝不掩卷废书而叹,何世之知公浅也。”
这样一个人注定会被后世所记住,曾巩的一生十分重视兴教劝学,培养人才。
在抚州居所侧建有“兴鲁书院”,并亲自定学规、执教席,推动抚州学风。在南丰“子固公园”,有曾巩幼时读书处——读书岩、曾文定公祠、仰风亭、思贤堂,县博物馆亦建在其内。南昌市有一条子固路,也是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而命名的。
宋代为什么教育事业突出,这与这些文人的付出有莫大的关系,比如范仲淹就特别重视教育,曾经在应天府做讲师。
这些先贤之所以被后人赞赏、纪念,是因为他们以付出博得了身后之名。
曾巩的一生,成就很多。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上,尤为突出,他积极参与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
他散文内容广泛,义理精深,节奏舒缓,感情醇厚,气质内潜;主题明确,说理有条不紊;精于炼句,语言净洁,尤善用排比句、对偶句。
《宋史·曾巩传》称他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又称其文“纡除而不烦,简奥而不悔,卓然自成一家”。《宋史·曾巩传》还称他“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既是一个奉父母以德的孝子,又是一个兼顾弟妹于艰难之时的好兄长。
曾巩能为后世留下不朽的诗篇,做人为官坦荡非常,是值得为之缅怀的。
中国文学史上把唐宋古文写得特别好的八位文学家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是非常有名的,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加上欧阳修、王安石,还有一位就是曾巩。那么世人对曾巩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南丰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一0一九年),登仁宗嘉佑二年(公元一0五七年)进士第。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毫诸州。元丰五年(公元一0八二)拜中书舍人。元丰六年(公元一0八三)病逝于江宁府,享年六十五岁。
后人称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宋史》曾巩本传记载其政绩卓著,为政廉明,所至兴利除弊,剪灭凶顽,关心民瘼,发展生产,深得百姓拥戴。曾巩业绩主要在文学,《宋史》评价:“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宋之中叶,文学法理,咸精其能,若刘氏、曾氏之家学,盖有两汉之风焉”。曾巩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生前享有盛名,身后受到推重,明代将他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遂此定论,沿续到至今。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曾巩的历史影响表现在政绩和文学。曾巩治齐(济南),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得意的一笔,《宋史》本传载“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兴修水利、疏通大明湖,惠泽后世。齐人在大明湖畔建“南丰祠”以志纪念,至今仍为大明湖公园一景。明景泰年,南丰县学汪伦在他苦读的南山岩洞前建一亭台和祠堂,纪念先贤,激励后人。
曾巩的文学成就,在当时产生过很大影响,文名一度仅次于欧阳修。曾肇作《行状》说:“妇人孺子皆能道公姓字,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日而周天下”。南宋思想家朱熹将他目为理学先驱,多次到南山苦读遗迹处凭吊,相传留有手迹“墨池”二字,镌刻石壁。
宋刻本《曾南丰先生文粹》、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元大德八年丁思敬刻《元丰类稿》均为海内孤本,珍藏于北京图书馆。明代唐宋派茅坤将其文章列入八大家。清代桐城派将其散文为作文楷模,备受推崇。
王安石:“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爱子所守卓,忧予不能攀。韩维:“自唐衰,天下之文变而不善者数百年。欧阳文忠公始大正其体,一复于雅。其后公与王荆公介甫相继而出,为学者所宗。于是大宋之文章,炳然与汉唐侔盛矣。”钱钟书也说过:”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的诗歌远比苏洵父子好,绝句的风致更比王安石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曾巩的名气而言,他或许不像苏轼、欧阳修、王安石等人,成为那个时代拒不可攀的高峰。但是他自幼所接受的儒学修养,让他将古代散文作家的修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才是他真正的鲜艳夺目之处。更何况时代潮流也并没有抛弃他,曾巩一直在文坛中散发着淡淡的光芒,但是他却未曾暗淡过。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曾巩幼年聪慧,12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高度赞赏,从此名闻四方。青年时,多次外游,特别是和王安石极其友善, 常有诗文往来,并将王安石推荐给欧阳修。嘉祐二年(1057)曾巩中进士后,调任太平州司法参军。第二年,奉召回京师,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79)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颇有政声。元丰三年,徙知沧州,过京师,宋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1081),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1082),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宋理宗时,追谥文定。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总是以“仁”为怀,“除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齐州杂诗序》)由于他思想有一定局限性,因此,他虽然与王安石个人关系密切,但对王安石变法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法愈密,则弊愈多。但是曾巩也不主张死守成法,他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战国策目录序》)的观点。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动上,他即使对新法看法不同,但新法一旦实施,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百姓安居乐业。
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这是他能够成为“唐宋八大家”的主要原因。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强调只有“蓄道德能文章者”,才足以发难显之情,写“明道”之文。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
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辩难,不露锋芒。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 著名的《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融记事、议论、抒情于一体,深刻有力,通情达理。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叙事委婉深沉,语言简洁凝炼,结构十分严谨。《战国策目录序》论辩入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扫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王安石曾赞叹说:“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赠曾子固》)
曾巩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成就颇丰。《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 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战国策》和《说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 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借以“辨章学术,镜考源流”。曾巩好藏书,珍藏古籍达两万多册; 收集篆刻五百卷,取名为《金石录》,后世篆刻者,无不以此书为教科书。
曾巩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曾巩能被评为“唐宋八大家”,绝非浪得虚名。《宋史·曾巩传》称他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其文“纡除而不烦,简奥而不悔,卓然自成一家”。
古代曾巩有后人吗?
好像没有。有一个哥哥、四个弟弟、十个妹妹(其中一人夭折)。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曾巩活了多少岁?
曾巩终年65岁,在世时间是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他字子固,江右人,出生于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是谁的弟子?
曾巩是欧阳修的弟子。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曾巩,1019年9月30日即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九出生,1083年4月30日即元丰六年四月十一逝世,字子固,江西抚州南丰人出生于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是欧阳修的弟子。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曾巩以散文著称,师从欧阳修门下,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自然淳朴,自成一家。
曾巩是欧阳修的弟子
曾巩是欧阳修的大弟子,在欧阳一门,如果按照辈分来排,王安石、三苏、司马光、程颢,甚至包拯,都得叫他一声大哥。
因为这些人都是欧阳修的弟子和门生故吏。
而真正推动欧阳修文学思想的,便是曾巩。
曾巩是欧阳修的弟子。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参与了整理并校勘《战国策》、《说苑》等书。著有《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外集》等。
生于江西南丰一个官宦人家,12岁就作了“六论”一篇,为当时所赞。年十六,即笃志为古文。
十八岁时随父曾易占迁移至玉山县(在江西境内),其间周游当地,写成了《游信州玉山小岩记》,内容主要是记述玉山县的地貌,包括溶洞、岩石等等。
二十岁时再周游全国,得当时名士王安石和欧阳修的赏识,后来成为了欧阳修的得意门生,并称“欧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曾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曾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