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句联句介绍
1、在古代文学的瑰宝中,联句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创作形式。它起源于汉武帝时期,据传是《柏梁台诗》的滥觞,该诗由26人共同创作,每句七言,共26句,每人一句,各具意境,且需遵循韵律,因此又被称为“柏梁体”。然而,后世学者对其真实性存疑,认为可能是后人的虚构。
2、联句是古代作诗的一种方式,是指一首诗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创作,每人一句或数句,联结成一篇。真伪充满争议的汉武帝《柏梁台诗》曾被认为是最早的联句诗,该七言诗,分别由二十六人各出一句,联接而成,其每句用韵,后人又称其为“柏梁体”。陶渊明、鲍照、谢朓等人都创作过联句。
3、联句指对仗工整的两个句子,主要指律诗中的第三,四句(颔联)和第五,六句(颈联)。例如秋瑾诗中间的两联: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联句也指对仗工整的对联。
4、午后昏然人欲眠,唐伯虎言清茶香甜满心间。茶余诗兴添几许,文征明愿向众人吟一篇。泰顺茶庄老板对此诗赞不绝口,提议将之镌刻,作为“四贤茶”包装上的诗句,四人各得一包好茶。自此,泰顺茶叶因四位才子的佳作而闻名遐迩,成为了地方特产。
5、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庾楼趣谭柏梁诗
大 将 军卫青柏梁体:和抚四夷不易哉柏梁体,御史大夫倪宽柏梁体:刀笔之使臣执之。太 常 周建德:撞钟伐鼓声中诗柏梁体,宗 正 刘安国:宗室广大日益滋。卫 尉 路博德:周卫交戟禁不时,光禄勋徐自为:总领从官柏梁台。廷 尉 杜 周:平理请谳决嫌疑,太 仆 公孙贤:修饰舆马待驾来。
柏梁体释义
1、柏梁体是一种句句用韵的七言古体诗。相传汉武帝建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被称为柏梁体。柏梁体起源于汉代的柏梁台,是汉武帝为了与群臣共议朝政、联句赋诗而建。这种诗体的特点是每句七言,句句押韵,而且通常是一韵到底。
2、柏梁体,是一种起源于汉代的七言古诗形式,其特点为每句都押韵。传说汉武帝在柏梁台上与群臣进行了一场七言诗的接力赋诗活动,每个人贡献一句,且每一句都要求押韵。后人因此将这种每句押韵的诗体称为柏梁体。
3、七言古诗的一种,每句押韵的,称为柏梁体。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 清代赵翼《陔馀丛考·柏梁体》上说:“ 汉武宴柏梁台赋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然《柏梁》以前如汉高《大风歌》、 荆卿《易水歌》……可见此体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
4、柏梁篇的词语解释是:泛指应制之作拼音是:bǎiliángpiān注音是:ㄅㄞˇㄌ一ㄤ_ㄆ一ㄢ结构是:柏(左右结构)梁(上下结构)篇(上下结构)。柏梁篇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泛指应制之作。参见“柏梁体”。
5、释义 七言古诗的一种,每句押韵的,称为柏梁体。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 清代赵翼《陔馀丛考·柏梁体》上说:“ 汉武宴柏梁台赋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
关于柏梁体和柏梁体和七律体的区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