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寒花葬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寒花葬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宋派代表人物?
1、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2、王慎中,嘉靖年间,他成了另开唐宋派风气的第一人。他与唐顺之倡导的反复古主义的古文运动,对“前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思潮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两人因而声名远播,天下并称为“王、唐”,又称“毗陵唐,晋江王”(唐顺之毗陵人)。
王、唐又与后起之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开明代中叶以后文坛上反复古主义的先河,给明代文坛增加几分生气。王慎中与唐顺之、归有光并称明代三大散文家。
3、茅坤文武兼长,雅好书法,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反对“文必秦汉”的观点,至于作品内容,则主张必须阐发“六经”之旨。
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对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尤为推崇。茅坤与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同被称为“唐宋派”。有《白华楼藏稿》,刻本罕见。行世者有《茅鹿门集》。
4、唐顺之在军事上,他主张抗倭,对实战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文学上,主张“本色论”“师法唐宋”,是明代中后期“唐宋派”的领袖。
作为明代诗文大家,唐顺之以古文与八股文著称于文学史;在思想上,主张“道器不二”、“技艺与德岂可分两事”,重新整合王学左、右两派思想,为阳明心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
扩展资料:
唐宋派中散文成就最高的当推归有光。归有光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不事雕琢而风味超然。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见树楼记》《女二二圹志》等等。
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称他的这类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黄宗羲则尤其赞赏他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一些散文。“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
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
中国明代中叶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该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因为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使当时的文学作品渐渐流于仿古、抄袭。
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 把道看成是文的源泉,道盛则文盛。
归有光名篇有哪些?
清代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在编辑著名的"古文辞类纂"时,从元明两代众多的散文家中,仅仅选取了一人作为上承唐宋,下启清代的散文大家,他就是明代的归有光。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武宗正德元年(15O7年)腊月二十四日生于江苏昆山。隆庆五年(1571年)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他一生名扬海内,但仕途不顺。六十岁中进士,当了几年地方官,隆庆四年(1570)升为南京太仆寺丞,留北京掌内阁制敕房,纂修"世宗实录",因疾病缠身,第二年就死了。
他的名篇有"寒花葬志","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女二二圹志","女如兰圹志"等文。归有光的这些叙事散文,善于捕捉生活中貌似十分平常的细节和场面,寥寥几笔,形神即现,给人难忘的印象。在平淡简朴的笔墨中,饱含着感人至深的真挚感情。譬如著名的"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墟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全文就是如此短小,当然没有详尽的叙述和介绍,只写了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小事。然而,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子形象,便呼之欲出,活现在读者面前了。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艺术珍品。它通过作者当年的书斋,生动地回顾了青年时代刻苦攻读的生活和志趣,引出了自己同祖母,母亲,及妻子的一段"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文中通过老妪之口回忆了母亲的往事: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母亲听到儿女呱呱啼哭,即赶来叩门,问饥问寒,这是生活中的常事。可是,这对于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感到多么亲切温暖,多么值得眷恋。作者仅仅用这样一个场面,就把母亲疼爱儿女,儿女痛悼母亲的感情,写得深沉感人。
仅就这些灿如明珠的散文艺术珍品,就足以使归有光无愧为有明一代的散文大家。
归有光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如《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女二二圹志》、《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寒花不是归的直系亲属,但他早已把她视同家人),是他将自己的生命与逝者融合无间后的经典之作。《项脊轩志》众口相传的是末尾一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纳了多少妾?
归有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个完全陌生的名字,但是相信很多人的学生时代应该都学过他所写的那篇《项脊轩志》。与那些洋洋洒洒抒情言志的散文不同的是,归有光的这篇散文充满了琐碎的生活化气息,尤其是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更是让人感动。然而真实的归有光真的是个对妻子如此长情的人吗?归有光纳了多少妾?知道了庭有枇杷树的真相后,真的是三观尽毁。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所著的古文名篇,也是他的代表作。归有光在这篇文章中以平淡朴实的笔触,抒发对亡妻的悼念之情,让人读后,不禁感叹,这是多么动人肺腑的爱情,然而,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众所周知,很多古代的男人都是三妻四妾的,归有光也不例外。他除了发妻魏氏之外,还有两个继室,她们分别是王氏跟费氏。不光如此,归有光还跟妻子生前的丫鬟关系暧昧,只不过他并没有给那个丫鬟名分。
《寒花葬志》就是归有光给原配魏氏的陪嫁丫鬟写的悼文。很多人将归有光的这篇文章解读为,他是以悼念丫鬟之名在思念老婆,但实际上,仔细阅读《寒花葬志》的话,就能够从中找到很重要的信息。
归有光是这么介绍寒花的,他说寒花是“婢,魏孺人媵也。生女如兰,如兰死,又生一女,亦死。”也就是说,寒花是曾替他生儿育女的女人,但是他并没有给她名正言顺的名分。
而归有光文中提到的他与寒花的女儿如兰,是嘉靖十三年八月出生的,按照十月怀胎的规律来推断,那寒花差不多是在嘉靖十二年十月怀上归有光孩子的,那时正好是归有光的妻子魏氏病故的时候。也就是说,归有光妻子刚死,他就跟妻子的丫鬟好上了,果然古代男人所谓的深情,我们理解不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寒花葬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寒花葬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