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草》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鉴赏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
《苏幕遮·草》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的词作。此词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苏幕遮·草》宋词赏析。
碧绿的芳草繁茂生长,雨后的大地上,江天相连,视野开阔,仿佛无边无际的画卷展开在眼前。庾郎,那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正当青春年少,身着青色官袍,其颜色与嫩绿的草地相互辉映,显得格外俊逸。长亭接连短亭,道路蜿蜒,延伸至视线之外,象征着远方的探索和期待。
宋沈义父在其著作《乐府指迷》中强调,咏物词创作的一大忌讳是直接点明主题。苏幕遮·草这首词,虽未直接提及“草”字,却通过细腻描绘环境、形象和神态,成功地将春草的形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上片首先勾勒出一幅长堤绿草如茵、露光闪烁的画面,远处别墅在青翠草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苏幕遮·草》宋词赏析
1、《苏幕遮·草》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的词作。此词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苏幕遮·草》宋词赏析。
2、赏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3、”芳草“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原文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4、出自宋代诗人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赏析 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5、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释义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描写小草的古诗
1、《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唐 · 杜甫《春望》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3、描写小草的诗句如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苏幕遮·草 作者: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天津桥望春 作者: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5、《草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关于苏幕遮草和苏幕遮草解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